生态旅游应慢慢来_生态旅游论文

生态旅游应慢慢来_生态旅游论文

生态旅游应慢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慢步论文,生态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报,1998年以来,海南接待生态旅游的客人超过200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年增长超过50%。

生态旅游的兴旺自然与海南岛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不无关系。海南岛动植物种类繁多,物种丰富,珍贵木材种类比重大。全岛约有3000多种植物区系,其中海南特有物种达500个以上,有见血封喉、观光木等濒危植物176种,素有“热带植物王国”之称。出色的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对文化传统作的重点挖掘使海南已初具规模的生态旅游事业兴旺发达。

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青海,地域辽阔,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以其雄浑奇异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著称于世。境内多草原、沙海、冰峰、湖泊等自然风光,还有诸多寺院,古迹等人文景点。近年来,在青海省政府的扶植下,高原特色的生态旅游初见成效,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

今年元旦到春节期间,黑龙江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0多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0%,首次超过海南省。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功不可没:有大冰雪、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界湖、大农业以及火山地貌和特殊天象景观,这种资源优势可谓是得天独厚:冰雪期长达5个月,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大湿地在全国罕见,大界江、大界湖更具原始风貌,较少污染。

为把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黑龙江政府为使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优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同时大力加强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新增路面1000多公里,扩建了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机场,并拨出专款用于旅游促销和景区厕所改造。

看见别人吃了香饽饽,自己的心也痒痒的,于是,生态旅游“热”一夜之间遍及祖国大江南北。然而,就在这股“热潮”的背后,人们突然发现,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和隐忧依然不少。

我国国土辽阔,有从海洋到内陆的各种地貌,有从热带到寒带的各种气候,有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些地方还保留着原始风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有为数众多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据统计,截至1997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932个,其中被列为国家级的124个,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有14个。

1999年,全国各地纷纷推出了生态旅游项目,有风景名胜区、植物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生物圈保护区等等,各旅行社也不断推出“到人迹罕至之处,过原始蒙昧生活”等生态旅游线路。

据报,某记者在一生态旅游区采访时突然发问,什么是生态旅游?在场的管理者居然都答不出来。

生态旅游,就是利用自然资源供人们观赏的同时,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的一种活动,在满足游客游览观光自然风景的同时,又能通过旅游探索自然奥秘,了解和认识自然,增强环保的自觉意识。

对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南溥说,在开展生态旅游的许多区域中,“真正达到生态旅游要求的寥寥无几”。

其中,作为生态旅游核心内容的环境教育和知识普及在生态旅游的保护区内基本跟不上需要。据问卷调查,在全国建立的932个各类保护区中,仅有38个建立了自然博物馆或展厅,59个设置了知识讲解标牌。而且这些设施许多已经陈旧不堪,野外的知识性标牌数量稀少。同时,设施所提供的知识内容也残缺不全,挂一漏万,远没有反映保护区内极为丰富的科学知识内涵。展示手段更是保守落后,形式单调,无法满足游人的需要。

导游的素质也是生态旅游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导游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一些导游除了把自然现象杜撰成神奇古怪的传说外,不能把地质地貌的形成、动植物的分布及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意义等讲解给游客,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

一项调查显示,只有不到20%的保护区配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导游;40%的保护区虽有导游,但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还有40%根本没有导游。

导游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他们要对所处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有一定了解,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知识。

许多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意识、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调查显示,在已经开展旅游的保护区中,仅有16%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有的保护区连一台必需的测量仪器也没有;根据科学监测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的保护区仅占20%。

湖南省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拥有世界罕见的沙崖峰林地貌和丰富的物种资源,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是一个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景点。但是,由于规划者的失误,把位于风景区内金鞭溪上游的锣鼓塔,作为张家界的旅游接待基地进行开发,并且没有及时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又缺乏对游客必要的环保宣传,致使金鞭风景区的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清澈的溪水中常常有漂浮物出现,在河滩的砂砾石上留下污渍。

人为破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陕西省境内的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1982年被国家辟为森林公园,如今,随处可见的垃圾十分扎眼。在闻仙桥下,一条自山沟里流出的溪水中,漂浮着不少废弃的塑料袋,溯溪水而上,挂在山壁上的溪水源头仍有塑料袋的碎片。山路上、竹林里,火腿肠的包装袋、一次性塑料袋、废纸等不时映入眼中,令人游兴大减。这样的景象在近年开发的一些自然生态旅游区内并不鲜见。

据对全国10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调查表明,我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广瑞日前撰文呼吁:在中国,生态旅游尚不具完善的条件,因此,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应持慎重的态度。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具备许多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但同时中国开展生态旅游受到很大制约。从全国的情况来看,环境污染、生态遭破坏的问题相当严重,仅存的尚未被破坏的地方实在是珍稀资源,必须加倍保护。

专家认为,生态旅游应当首先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不顾条件是否许可大规模一哄而上,不仅会破坏生态旅游的独特性,还会违背开展这种旅游的初衷,从而付出巨大的环境成本。

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牛亚菲说,生态旅游模式要将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的保护作为基本前提,在规划上采取有控制有选择地开发,限制发展规模,包括限制游客人数、限制旅游设施建设,尽可能保持和维护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她说,各种建设项目要具有资源消耗较低的特点。如游览道路以步行为主,减少能源消耗,不发展耗水量大的旅游项目,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她认为,尤为重要的是充分重视科普和环境教育,设定专有场馆对旅游区的自然和环境特点进行科学解释。

生态旅游在理论上目前还缺乏科学的界定。比如生态旅游只是一种旅游形式还是一种管理旅游的方法;生态旅游的资源仅限于自然环境,还是包括文化社会环境;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如何解决等诸多问题,都亟待得到解决。

标签:;  ;  ;  

生态旅游应慢慢来_生态旅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