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资收益率测算方法初探_投资收益率论文

教育投资收益率测算方法初探_投资收益率论文

对教育投资收益率计量方法的初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收益率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著名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G.S.Becker)认为,教育投资是“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货币和物质收入的活动”。“人力资本之父”舒尔茨(T.W.Cshultz)进一步指出,“教育远不是一种消费活动, 相反,政府和个人有意识地作投资,为的是获得一种具有生产能力的潜力”。但是由于教育投资效益具有间接性、滞后性、长期性等特点,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远不如其它投资那样明显、直接,因而,对其研究特别是进行数量分析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计量方法上具有不完备性。笔者拟从基本理论分析出发,对教育投资收益率的计量方法做初步探讨。

一、教育投资收益率计量的一般方法

为反映教育投资对收入分配的作用,研究教育投入产出和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有必要定量分析教育投资收益水平,从统计上讲就是要计算教育投资收益率。其定义公式为:

教育投资收益

教育投资收益率=──────────

教育投资(或成本)

由于投资发生在现在,收益却产生于未来,而且时间较长,还存在着间接性,这就必然产生资本的时间价值问题。因此,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即便投资后形成的收益总额大于今天投资付出总额,由于时间价值的影响,这种投资也是失效的投资。因为这部分投资的增量可能还小于将钱放于银行所获的利息。为了比较科学而准确地计算投资是否合理,人们通常用复合、贴现和内部收益率等概念来计算未来资本的现值和目前货币的未来值。用未来资本的现值与现在货币投资额进行对比,则可为教育投资决策提供参照。

如果有人把10,000元存入银行,在年利率10%下,一年之后的本息为11,000元。其中1,000元利息,是存款人把10,000 元在一年中的使用权转让给银行后所获得的补偿。从投资的角度看,11,000是今天10,000元在一年之后的“未来值”,而10,000元则是一年后可得到的11,000元“现值”。在会计学中,求目前金额的未来值为“复合”,求未来货币的现值叫“贴现”。用复合与贴现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教育投资中一定数量货币的现值与未来值之间的关系:复利终值(即目前货币的未来值)=现值×(1+利率)[n],对此式变换得:

货币未来值

未来货币的现值=───────

(1+利率)[n]

对教育投资效益进行评估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求出投资之后各年的收益额,然后,将这些投资收益额用贴现法求出其现值,最后将投资收益的现值与现在的投资额进行对比。这种对比是在现在投资的未来收益现值总额与当前投资总额之间进行的。若投资收益现值大于投资额,说明该投资是可行;相反,除非该项投资具有明显的非经济收益,否则就是不可取的。这样,教育投资收益率的公式为:

投资收益现值

教育投资收益率=─────────

现投资总额

二、个人与社会教育收益率的计量方法

教育收益率包括个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两种方式,二者在计算内容上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个人与社会教育收益率的计量内容

教育成本 收益

公共开支 个人收入 机会成本所得税 税后工资

个人教育收益率 √ √ √

社会教育收益率 √ √ √ √ √

一个人受教育可以提高他的生产技能和生产效率,从而增加产出和收入。一般说来,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教育收入就越多。

需要说明的是,对个人而言,教育的收益率是递减的,即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个人教育收益率呈递减趋势。这是因为,一个人小学期间用于教育的费用很小,为上学而放弃的收入也是甚微的,故而教育收益率很高。但当他进入中学后,不仅个人教育费用增加,个人为接受教育而放弃的收入也大大增加,这时的教育收益率就日趋减少了。所以随着年龄的增大,个人和家庭面临的继续升学与就业的抉择就越尖锐。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和调整工资差异来间接调整人们在升学与就业之间的选择倾向,这就要设计下式来辅助决策:

Y[,o]=CX·r/[1-1/(1+r)[n]]

式中,Y[,o]为未来每个增加的收入,CX 为接受某级教育的总成本,r为预期收益率或贴现率,n为未来工作年限。我国目前每年家庭为供养一个大学生,四年内约需要20,000元, 贴现率按目前国家银行私人长期储蓄利率大体设为8%,大学毕业年龄为22岁, 未来可工作时间为38年,则有

20000×0.008

Y[,o]=──────────────=612.5元

1-1/(1+0.008)[38]

结果表明,大学毕业在未来38年工作中,年均工资要比未上大学的人多出612.5元才能抵偿为上大学而付出的投资。当然, 除了经济利益外,人们还要考虑社会政策、家庭境况、个性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因素。

同个人利率相比,教育的社会收益率是从整个社会(其中包括所有个人)角度来计算的,因而社会收益除税收部分外,还包括所有个人收益(工资或报酬),社会教育成本除公共教育开支外,还包括所有个人教育费用。所以,社会收益率从一定意义上讲又是具有反映政府在分配GDP的收益和分担教育支出方面的作用。其计算公式按定义构造为:

税前收入

教育社会收益率=───────────────

教育的公共与私人支出+机会成本

由于收入与成本包括个人的部分在内,故而应把时间因素考虑进去,即要加入时间因素进行贴现,以便采用上述公式计算教育社会收益的现值和按现值计算的收益率。

三、教育投资平均收益率与边际收益率

教育收益率有两种形式,从几个阶段的累计比较数字所产生的称为平均收益率,因为这是整个已有过程的收益率。从一个阶段前后的比较数字所产生的称为边际收益率。以下利用汉森所计算的教育的社会收益率的数据来观察两者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用途,如表2所示。

表2中方格里的数字是每段相连教育增量的收益率, 可以看作是那一段教育的边际收益率。比如,最初2年初等教育的收益率为8.9(由于这里是开始,所以它同时也是平均收益率),下一段连续4 年教育的收益率为14.5,以此类推。第一竖栏数字是较长阶段教育增量的平均收益率。比如,6岁入学者受最初2年教育,其平均收益率为8.9,受6年教育,其收益率为12.0,以此类推。

表2教育收益率的平均法与边际法

年龄 (开始) 6 81214161820

(结束↓)

年级 1 3 7 911 1315

72 8.9

11

6 12.0

14.5

13

8 15.0

18.5

29.2

15

1013.7

15.9

16.3

9.5

17

1213.6

15.4

15.3

11.4 13.7

19

1411.3

12.1

11.1

8.2

8.2 50.4

21

1612.1

12.7

12.1

10.5 10.9 10.2 15.6

从表2可以看到,边际收益率在小学毕业时达到高峰(29.2 )(美国学校分级与我国不同,1—8年级为小学,9—10年级为初中,11 —12年级为高中)。小学阶段的收益率增长很快,以后,初中阶段大幅度下降,高中阶段又回升,同样,大学前2年收益率下降, 大学毕业时又一次上升。这表明:毕业年级的收益率比非毕业年级的收益率相对较高(高小29.2,高中13.7,大学15.6),人力资本论者因此认为如果可供选择的投资收益率是10的话,那么,除了少数例外,举办各级教育对受教育者都是有利的。但必须指出的是,假如想仅仅靠边际收益率的高低来决定教育投资的方向的话,实际上是难以行得通的。因为不经过收益率较低的阶段教育,是无法在后面收益率较高的那个阶段毕业的。

四、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教育收益率计量方法的评价

以上介绍的是教育收益率计算的一般方法,各国学者结合研究的需要对不同国家和不同级别教育程度收益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具体的探讨,比较有代表性有以下几种。

一是沃尔什(J.R.Walsh )的现值折算法。沃尔什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西方教育经济学创立者之一,他通过分析不同教育程度学生个人的教育费用与毕业后因能力提高收入增加的情况得出各级教育的收益率。公式为

毕业后某年尚存人数

∑[────────────×就业率×年均工资

某教育程度毕业时原有人数

某级教育的收益率=─────────────────────

毕业后某年尚存入数

∑[ ────────────×就业率×年均工资

某教育程度毕业时原有人数

×(1+r)[-n]

─────────

× (1+r)[m]

式中,r为利率,n为毕业后年数,m为毕业前年数。

这种方法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假设基础上的:一个人达到了入学年龄才可考虑其收入能力及其市场价格;教育具有一般资本的特征,即取得收入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而在偿还这些费用时,又能带来不低于银行利息的平均利润;对未来的收入考虑死亡率、就业率、利率等折扣,然后把退休年龄以前的各年收入现值加总。

虽然沃尔什本人及其方法目前已很少有人提及,但作为教育收益率计算方式和步骤却成为后来者进行修正、延伸、发展的原型。

二是舒尔茨的工资差别法。他是用劳动者的工资差别来直接计算各级教育投资收益率的,公式为:

某级毕业生人均年收入-前级毕业生人均年收入某级教育年收益率=──────────────────────

用于某级教育的年人均费用

笔者认为,这种方法比较粗糙。

三是萨卡罗普洛斯(G.Psasharopoulos)的人力资本收益法。这种方法从人力资本角度来解释计量教育投资收益,公式为:

∑C[,t](1+r)[-n]〈∑B[,t](1+r)[-n]

式中,r为利率,C为教育费用,B为收益,n为年数。萨氏假设学生是借钱上大学的,如果借款利率i高于银行利率r,那么按现值计算的费用要增加,收益则减少。当i大到一定程度时,费用与收益相等,则:

∑C[,t](1+i)[-n]=∑B[,t](1+i)[-n]即 ∑(B[,t]-C[,t])(1+i)[-n]=0令D[,t]

表示收益与费用之差额,则上式简化为:

∑D[,t](1+i)[-n]=0

可以说这种方法是目前教育收益率计算最概括、也是最简单的方法。

四是我国学者提出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类。第一项研究是李实、李文彬两位学者利用前苏联学者雅可布·明瑟(J.Mincec)提出的广为应用的计算方法,即

LY=b[,0]+b[,1]S+b[,2]E+b[,3]E[2]+U

式中LY为个人收入的对数,S为教育年限,E为就业时间(年为单位),U为误差项。此公式的经济学含义是:在不考虑教育直接成本时,系数b[,1]表示收入获得者在受教育期间获得的人力资本收益率, 或是机会成本的收益率(个人教育收益率),b[,2]和b[,3]E 为个人在工作经验中获得的人力资本的收益率。计量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我国城市教育边际收益率

教育年限 小学(1—6) 初中(7—9) 高中(9—12) 大学(13 年以上)

边际收益率2.67 3.38 3.85 4.48

该项目对1988年城镇17981 个职工货币收入与其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进行回归分析,获得各变量系统的估计值,其中个人教育收益率的估计值为3.8%。它表明,就业时间不变,每增加1年教育便可提高个人收入3.8%。

另一项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诸建芳与美国加州区域经济研究所王伯庆、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恩斯特·使君多福合作研究的成果,他们也是采用明瑟的方法,使用了经济研究所和劳动部劳动科学研究所1992年进行的对12个省26个市县438个企业和9432 名职工的抽样调查资料,估算出我国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工作经历(含在职培训)的个人收益率以及劳动力流动、地区差别、性别差对收益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国际对比。结果为,教育投资收益率中的基础教育为1.8%, 专业教育为3.0%,即职工每增加一年基础教育或专业教育, 可增加年收入1.8%,或3.0%,专业教育比基础教育有较高的收益率。

这两项研究开创了我国教育收益率实证研究的先河,而且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当然,在方法、取样、数据等方面还可进一步改进。

标签:;  ;  ;  ;  

教育投资收益率测算方法初探_投资收益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