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美好城市从建设公共空间开始论文_陈玉珠

塑造美好城市从建设公共空间开始论文_陈玉珠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50006

摘要:怀揣着塑造“美好城市”的梦想,让城市的公共空间成为邻里、市民、社会的“交往空间”,制定“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策略是塑造城市的良好开端。哈尔滨这座因中东铁路而生、而兴的城市,花园城市的理想化城市肌理,奠定了它公共空间发展的重要地位。今天,哈尔滨的发展着眼于松花江北岸,沿江的滨水空间也是城市营造美好公共空间的重要对象。本文基于城市设计关于公共空间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回顾哈尔滨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历史,着眼当下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建设评估,为哈尔滨市未来制定城市设计策略、营造具有场所精神的公共空间、塑造美好城市谏言。

关键词:美好城市;公共空间;大松北;滨水空间。

1引言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住在城市,未来,也会有更多的人会住到城市中去。特别是年轻一代,更加向往摩登大都市的生活,更多的工作机会,便捷的交通,高品质的生活服务设施,相比乡村,在这里会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但是,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城市的环境与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一个空气清新、植栽丰富的公园,适合休息、聊天的街头广场,一条适合散步、跑步、骑行的滨水景观大道,甚至是街边能够令人心情愉悦、遮风挡雨的树木,迷人的夜景,时尚的购物街等等,都已成为一座城市“宜居”的标签。因此,就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美好城市”设定为自己的目标,开始关注人居环境,开始在公共空间的建设与升档改造上下功夫,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这也必将是一个良性循环。

“在美好城市中,空气一定是清新的”。以往,人们对于城市的关注往往是她的生存机会,工作机遇以及生活品质,而不会想到空气,但是,当雾霾成为冬天的常客,清新的空气就成了一座城市宜居性的重要元素。那么,除了通过改变能源结构来提升空气质量,还需要改变城市生活的诸多方面才能彻底的让空气“干净”起来,比如人们出行的方式、城市的绿化率、趋于自然的生活环境等等,而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不难想象,如果一座城市中,只有楼房和汽车,那么将是多么的单调、乏味,所以,美好城市需要公共空间,它的存在不但能够协调整座城市的功能,还能使得其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它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工创造的,总之,它能使得城市更加的贴近市民生活。

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告诉我们美好的城市需要公共空间;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甚至未来,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建设都是它建设发展的重要板块。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中国北方的美好城市哈尔滨,这座一直被视为“东方小巴黎”的寒地城市,因中东铁路而兴,在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上都十分讲究。特别对于这样的冬季城市来说,公共空间的建设更要注重市民四季的户外体验,艺术性、社会性和人性化的设计要领,应始终贯穿寒地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设计策略。

2美好城市需要公共空间

“人们认识城市首先从城市公共空间开始。” 从城市设计的图底理论来看,公共空间之于城市,如同一幅书画创作中的留白,为协调整座城市的功能与精美而有意留出的空白。人性化的设计,不但能够为市民带来舒适的社会交往体验,更能够为这座城市留出无尽的想象空间。而对于寒地城市来说,居住的舒适、出行的便利、生活的气氛,更需要公共空间的支持与点缀。由于大多数的寒地城市,在严寒、恶劣的气候条件的负面影响下,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但需要体现对市民的人性化关爱,激发市民的冬季户外活动热情,还能够美化城市,使得冬季萧条的城市景观不再单调、乏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公共空间,是兼具“物质”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城市空间,是包容市民一切社会活动的有形空间,同时又向人们展示这座城市的精神与文化。因此,公共空间的品质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品味,也饱含着着这座城市对市民的关怀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公共空间的城市设计应紧贴市民日常生活,以公共生活为导向,充分满足市民的实际需求,才能够营造出“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

3哈尔滨大松北地区的公共空间建设

大松北地区的滨江带是其最富魅力的空间地带,以建设哈尔滨的城市后花园为发展基调的大松北地区,既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又要兼顾发展现代科技、教育、文创等特色,更要在公共空间的三大特质——艺术性、人性化以及社会性的展现上着力,因此,大松北地区的滨水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建设也因迎合这一建设理念而显得别具匠心。虽然,现在的大松北地区,仍然处于建设的初期阶段,但是,滨水空间也出具规模,特别是公共空间,已能够为市民及来往游客提供宜人的休闲空间与赏心悦目的风光景色。

规划建设中的大松北地区,公共空间沿江而建,合围环抱,总体规划来看,主要分为四大功能区,即太阳岛风景名胜区、高端商务区、创新科技企业办公区以及文化娱乐中心,相应地,这四大片区的公共空间的建设也各具风情,建筑风格多以现代建筑为主,自然郊野风光辅以人工景观,充分满足市民及游人的视觉与认识需求,但不足之处也不可忽视,仍处于建设发展初期的大松北地区,配套设施尚未完善,公共空间的服务功能稍显不足,而影响了大松北地区整体公共空间的场所精神,亟待提升。

4哈尔滨大松北地区未来公共空间建设建议

“哈尔滨的未来看松北”,大松北地区作为哈尔滨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心,区域职能定位明确,规划思路清晰,“创智高地、活力绿城”的发展战略指引大松北地区的生态结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生长方式等的发展方向。但是,就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比如,枢纽功能不强,创新体系不完善,集聚效应不强等等,特别是在公共空间建设方面,规划与实施衔接脱节,空间形象特色不突出,空间品质不高,非人性化大尺度空间使得公共空间界面交互功能较弱。因此,针对大松北地区公共空间现状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以保障其未来发展能够切实符合规划所制定的发展方向,将大松北地区建设成为集创新、高科技以及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新城区。

基于大松北地区显著的空间资源特征,即拥有松花江及呼兰河两大河流资源,坐拥万顷松江湿地,又有太阳岛、苟岛等生态环境良好的江心岛,借此打造“岛岸互动、以水为脉”的滨水绿廊,加快沿松花江综合服务区建设,在松花江沿岸堤线以内适当公共休憩服务区,增强松花江沿线人性化的休闲娱乐功能。确保区域生态底线不被突破,提升滨水滨绿地带的文化、休闲、旅游功能。并结合城市发展及旅游发展需求,提升沿江景观绿道,建设滨河慢行系统,完善沿河游憩功能,再融入中东铁路历史文脉资源以及冬季冰雪特色风貌,加强城市品牌文化的整体塑造,打造出具有哈尔滨城市特色的景观风貌。

参考文献

[1][美]艾伦•B•雅各布斯.美好城市:沉思与遐想[M].高杨,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2]郭恩章 编著.城市设计知与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3][英]马修•卡莫,史蒂文•蒂斯迪尔,蒂姆•希斯,泰纳•欧克.公共空间与城市空间——城市设计维度[M].马航,张昌娟,刘堃,余磊,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4][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学会 编著.哈尔滨 印•象(上)(1897-1949)[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陈玉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塑造美好城市从建设公共空间开始论文_陈玉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