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有效结合论文_鲍永新

浅谈学校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有效结合论文_鲍永新

◆ 鲍永新 吉林市吉化第六小学校 132000

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理念的全面渗透,学校管理理念与手段也发生了相应变革。在学校管理中,制度管理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而通过情感的作用,促使人们自我约束,是人文关怀发挥作用的特殊机制。约束行为与约束动机,他律与自律,强制与情感,是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显著区别,但二者又相互补充、不可分割。

我们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努力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有机结合,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由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转变。

一、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要相辅相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使学校管理上台阶,就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一是制度的建立要民主、公开。

二是制度的建立要具体,具有可达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必须做到公正严明。

四是对制度的落实及时进行总结、反思,使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为使学校各项管理细则与岗位职责落到实处,学校对每个年级、班级、任课教师进行综合考核、评价,采用自评、互评、服务对象评、分工领导评、考核小组评的“五评”方式,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实施人文关怀是使规章制度、法规的内涵、意义通过师生个人认知结构合理的理解内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内隐”观念和理念的“催化剂”,使管理者与师生之间心理相容,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师生的思想觉悟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着力构造人文关怀体系,坚持以教师为本,全力构建教师乐教、善教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本,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快乐成长的学习氛围,形成了浓浓的校园人本文化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制度建设是基础,人文关怀是提高

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是相辅相成的,但二者的统一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人本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区别在于“人本管理”重视的是“人”,而制度管理重视的是“条条框框”,落实学校制度的过程就是建立一种鼓励创新教育机制的过程,就是促进师生专业发展、个性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当师生已普遍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学校进入发展提高阶段时,更要注重人文关怀。

规章制度不能少,人本管理价更高。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将更加关注人的自由、人的情感、存在与价值、尊重与理解、沟通和信任。在制度管理的同时,学校要善于营造平等,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用集体的力量去感化、影响教职工,注重为教职工排忧解难。

我们十分重视师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让师生参与学校管理,增强了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了认同感,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工作环境,使每一位教职工在和谐的环境中自我约束、又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管理中,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与时俱进,做到廉洁、奉献、务实、高效并创新工作思路,严格管理、严于律己、率先垂范、顾全大局,以高三、合理解决二者之间产生的矛盾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有时也会发生矛盾,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合“法”(“法”指学校制度)不合情,另一种是合情不合“法”。我们在处理冲突,解决问题时,始终坚持一个标准,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这个标准可以用三个“有利于”来概括,即有利于教师的团结,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只要按照这三个“有利于”标准来判断事情,处理矛盾,问题就会得到有效解决。

制度管理的价值取向是人文,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为人的发展服务。当某些制度出现弊端时,就应该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或废除,如:学校起初对教师考勤制度进行严格考核,后来发现有些老师的确存在实际困难,在校死盯时间不利于他们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校委会就对考勤制度进行了修改,中午最后一节无课而又不担任送队任务的教师,可适当提前离校,这一举措,为家中有带病老人及子女幼小的教师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他们得到了学校的关爱,干劲倍增,工作更为出色。像这样把“情”与“法”融为一体、使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的办法,更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工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论文作者:鲍永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1月总第17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9

标签:;  ;  ;  ;  ;  ;  ;  ;  

浅谈学校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有效结合论文_鲍永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