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PCI和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20例对比研究实践思考论文_李军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急诊科 4230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急诊PCI和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病例观察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集我院急诊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2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签方法分组,急诊组(n=110),择期组(n=110)。急诊组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择期组患者接受择期PCI治疗。以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为对比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对比临床疗效,急诊组为95.45%(105/110),显著优于择期组78.18%(86/110),对比检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并发症发生率,急诊组为7.27%(8/110),显著低于择期组19.09%(21/110),对比检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的疗效较择期PCI更为确切,提示在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后原则上应尽早接受PCI治疗,以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择期PCI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致病原因以冠脉斑块表面破裂出血或裂纹所致血栓为主,容易导致冠状动脉出现狭窄、闭塞以及心肌缺血等相关症状,具有发病急促、病情危重的特点,甚至存在一定的死亡风险[1]。既往报道中已明确指出[2]:心肌再灌注是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手段之一。PC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多数患者入院时发病时间已达到6h甚至12h,此类患者应当采取急诊PCI或择期PCI治疗一直以来是临床医务工作者争议探讨的课题。为对比分析急诊PCI和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本研究中将我院近期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0例作为观察对象,展开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观察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集我院急诊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2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签方法分组,急诊组(n=110),择期组(n=110)。择期组中,68例为男性患者,42例为女性患者,平均(41.3±4.6)岁;急诊组中,63例为男性患者,47例为女性患者,平均(40.8±3.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未检出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1.2.1 急诊组

本组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治疗方案为:300.0mg剂量氯吡格雷联合300.0mg剂量阿司匹林嚼服,用药后将患者送入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梗死情况,给予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视患者实际情况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术中用8000.0U单位肝素干预,常规建立静脉通路。针对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于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部位插入临时心脏起搏电级,术后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梗死动脉残余狭窄低于20.0%并且远端血流恢复正常的情况下用75.0mg剂量氯吡格雷联合100.0mg剂量阿司匹林口服用药(频率为1次/d),同时用6000.0U单位低分子肝素经皮下注射给药(频率为2次/d)。PCI术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用调脂类以及硝酸酯类药物加以二级预防治疗。

1.2.2 择期组

本组患者接受择期PCI治疗。治疗方案为: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后常规行冠状动脉扩充以及营养心肌等基础之上,同时用6000.0U单位低分子肝素经皮下注射给药(频率为2次/d),并用75.0mg剂量氯吡格雷联合100.0mg剂量阿司匹林口服用药(频率为1次/d)。术前常规行心脏彩超检查评估心功能,入院后7d~14d择期进行PCI治疗,处理方法与急诊组完全一致。

1.3 观察指标[3]

以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为对比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临床疗效评价依据为:显效,术后血管狭窄段消失;有效,术后血管狭窄段尚未完全消失但狭窄程度不足20%;无效,术后血管狭窄段未见明显改善或反加重(总有效率统计显效率与有效率)。

1.4 数据处理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比临床疗效,急诊组为95.45%(105/110),显著优于择期组78.18%(86/110),对比检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表

3 讨论

PCI技术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临床价值已经得到了大量研究与报道的证实,通过PCI干预能够恢复梗死血管的畅通,维持心肌灌注水平,避免心肌坏死,同时起到保护心脏功能的目的。有关报道中指出:尽早开通梗死血管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择期PCI是指在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7d~14d内视情况进行的血管再灌注治疗防范,在心肌缺血影响下梗死区域生成冬眠心肌,在血流恢复后缺血现象逐步改善,心肌组织重新苏醒,从而起到恢复心肌收缩功能的目的。但也有报道中认为[4],择期PCI治疗方法下患者心肌组织长时间处于缺血状态下,心肌细胞大量死亡,不但会对临床疗效产生影响,更可能导致后期出现大量心脏相关并发症,影响预后效果。而急诊PCI治疗手段的应用有效弥补了择期PCI存在的缺陷,使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尽早接受心肌组织的再灌注干预,使心肌细胞成活率提升,尽可能缩小梗死范围,达到提高疗效,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本研究中观察结果显示:对比临床疗效,急诊组为95.45%(105/110),显著优于择期组78.18%(86/110),对比检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并发症发生率,急诊组为7.27%(8/110),显著低于择期组19.09%(21/110),对比检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具有可靠性。

综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的疗效较择期PCI更为确切,提示在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后原则上应尽早接受PCI治疗,以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王薇,李丹,黄雪兰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变化的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5,(27):3371-3375.

[2]陈湾湾,姚朱华,马梅等.溶栓后PCI与p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J].天津医药,2015,(12):1428-1432.

[3]樊刚,王忠,王丽等.预防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多支血管病变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 Meta 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5):3120-3128.

[4]付艳华,索冬卫,彭芳等.延迟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患者预后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4,(33):4479-4480,4484.

论文作者:李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  ;  ;  ;  ;  ;  ;  ;  

急诊PCI和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20例对比研究实践思考论文_李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