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地理证书考试实施的几点看法_地理论文

关于高中地理证书考试实施的几点看法_地理论文

对实施高中地理会考的几点看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看法论文,高中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施高中毕业会考是国家承认的高中毕业水平考试。对普通高考不考地理科来说,加强和完善高中地理会考制度,尤其显得迫切。下面就如何正确对待高中地理会考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高度来认识地理会考的意义

会考的实质是水平考试,是国家对每一个高中学生科学知识方面的合格考试。实施会考,对克服因文理分科的偏科现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过去,理科学生因为地理不是高考科目,普遍不重视,产生偏科思想。上地理课时,在下面做数学练习或默念英语单词。而大学中许多专业,如气象、地质、水利、环保等都离不开地理学知识,这就造成了教育上的脱节。地理学是探索地球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学科。其核心是研究地球上人与地球环境的关系,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偏科,忽视地理教学必然导致全球视野的短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说:“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环境基础,是地理环境建设。而搞好地理环境建设的学问则是地理科学。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汇合,是一个科学体系,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来说,地理科学是一门迫切需要发展的科学”。可见地理学科不可削弱,要加强高中会考的实行,不仅对促进高中各学科教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也有利于提高高校入学新生的知识水平,并使他们知识结构趋于合理。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是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未来的建设者必须具有地理科学知识,特别在当前,提高我国高级管理和第三产业人才的地理文化科学素质是不可忽视的。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面向世界、从事政治、财经、科技、旅游等方面的人才需要提高地理素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对学生全面发展,对社会事业发展等角度看,我们必须重视会考,抓好会考,通过会考及其他方面的系列配套改革,实现由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从促进中学地理教学质量的角度考虑要认真抓好高中地理会考

高中会考虽然说是一种合格考试,但基于新形势下如何认识世界,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高效地参于竞争,地理教育在这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势和独特功能。怎样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值得深刻探讨。

1、地理教师必须先跳出地理科不作为普通高考科目而认为就不重要的思想低谷

普通高考不考地理,对中学地理教学又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随着大环境的改变,地理课怎样教才合适?我们可以从祖国大好河山讲到李鹏总理在世界环发大会上铿锵有力的发言来证明地理课的重要性。从市场上卖青蛙,黑市贩卖熊猫皮讲到生态平衡,人口素质等。实际上,地理教师担负着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光荣使命,责任重大,把一本教材化作受教育者一项具体行动。站出来制止种种破坏资源,贻害子孙的愚蠢行为;站出来按科学规律规划祖国兰天绿水,使人类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相适应。到那时,各行各业都会由衷感叹,地理的确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中学地理教师要改变观念,打破失落感,把好高中地理会考这一关。

2、地理教师要抓住脱离高考指挥棒的时机,转轨到教改热潮中,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手段

过去中学地理教学中心议题是高考,成天围着资料试题的怪圈钻。教出来的学生考个八、九十分,算得上成绩显赫,在家里却看不懂中央台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甚至风向标志都不知究里,到了野外不会找北极星辨方向,分不清河流左右岸。卸下了高考包袱,地理教师就更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弥补往日的缺憾,切实把教为考变成教为用。教学方式可以更丰富多彩,不拘一格补补实践课。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挂图、模型加强直观教学,举办各种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知识面。课外组织学生开展气象、地质、水文、星空的考察和观察,进行人口、资源、环保的调查和研究,让地理课在大自然的实验室里获得真知。在社会大课堂里显效益,使地理课生动有趣,更具吸引力,让学生真正爱上地理课,不断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会考的质量。

三、从两年省地理会考情况分析今后会考试题的趋向

就会考的目的任务及内容深度而言,明确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个最根本的问题。会考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核,面对全体学生,使多数学生能按大纲要求顺利过关。因此,无论是命题者,还是复习指导者都应尽快转变自己的思想意识,改变“人习于苟且非一日”的陈规陋俗。总结两年来的得失,制定日臻完善的会考标准和建立完整的教学评估体系。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1、着重考查双基,突出重点

93年省地理会考试题中,基础知识内容约占68%,例如,非可再生资源概念,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我国煤炭探明储量最丰富的省,人口超一亿国家最多的洲,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自然保护区分布示意图等。包括了地理概念,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地理名称等基础知识。这是水平考试的性质所决定的。命题指导思想是正确的。试题覆盖面较广,人文地理超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工业、农业、环保为重点;自然地理中突出地球、气候、水文。因此,试题内容重点较突出,特别是读图部分,图都来自课本之中,但又有一定灵活性,这样既考“地”又考“理”,两者有机结合,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的命题方式,今后应稳定下来。

2、注意联系实际,体现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教学任务之一为寓爱国主义,国情教育于教学之中,这是永恒的主题。二年来会考试题中结合不同的内容,对学生有机地渗透性地进行马列主义人地观教育,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地理教学另一任务就是要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当前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在这一点上,我省的试题还存在不足之处,在93年试题智能结构中,识记约为42分,理解的约有48分,应用的仅10分左右。显得比例有些不尽合理。这就降低了对考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特别是综合题不综不合,不利于学生智能性、科学性、综合性能力的发挥。93年会考试题中适当增加了地图内容和份量,8幅图有五幅是关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三幅为自然地理的内容,所占分数比例也较大,加强了对学生地理空间观念的考查,这对指导高中地理教与学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但与外省会考试题相比较,还可适当增加地图比重,如填空题,部分选择题变为读图填空、读图选择或“无图考图”。这样,不仅加大地图内容考查的比重,也提高题目的灵活性,进一步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

3、要有一定区分度并适当提高难度

高中地理会考是面对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能顺利通过,题目不可偏难。但是,在稳定题型的基础上还是要有一定的区分度。93年的试题跟92年相比,难、中、易区分度为7:2:1,开始走了正轨。但从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考试,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对自身所处环境以及地球上各种不同的自然,人文特征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具有鉴赏和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多种因素的分析能力。因此,会考要适当提高难度,真正能衡量出一个高中学生应掌握的学识水平。这方面,与浙江、河南相比较,我省会考题显得过于平淡、无特色,“度”把握不够”,“层”区分不明显。如93年会考题第39题第1小题读图填空与第2小题问“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两题间联系不紧,也没有留分析的余地。第40题第1小题与第2、3小题也是脱节,若换成“世界盐度最高(或最低)海区是哪个海?”这样跟第2、3题就能前后呼应,又增添了分析的题效,题目就活了。今后是否可把会考试题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书本上某一段落上可直接找到答案的;第二层次为课文某一阶段找不到现成答案,但通过归纳后找到答案;第三层次通过阅读插图、表格,基本上可找到答案;第四层次为书上、图上找不到现成答案,但利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通过分析、比较、推理、综合便可以找到答案。这样题目层次分明,区分度合理,难度也较适中。

标签:;  ;  ;  ;  ;  

关于高中地理证书考试实施的几点看法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