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分析论文_首金梁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 分析并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检查恶性肿瘤患者心脏损伤程度上的效果。方法 选取268例于2016年8月~2018年1月至本院诊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均给予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统计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应用两种检查方式的心脏异常检出率。结果 除<45岁的男性患者以及心房纤颤外,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均低于动态心电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治疗会对患者心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给予心电图检查十分有必要。动态心电图可24h动态监测患者的心脏异常情况,可有效弥补常规心电图的不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恶性肿瘤;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分析比较

不断发展的医疗水平带动着心电图检查逐渐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较之其他临床检查方法,心电图诊断具有无创、重复性强且诊断效果明显等优势。临床中常将心电图检查分为常规心电图(ECG)与动态心电图(DCG)这两种检查方式,但在实际应用中,不少人包括医学工作者都对这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存在一定的疑问。常规心电图出现与应用时间最早,诊断费用较低,该诊断方式在反应患者心脏兴奋的电波活动情况上有着较大优势,因此其常被用于临床诊断心脏病。而动态心电图的出现时间则稍后,其在诊断心脏病时主要依据长时间对患者心脏的活动电波进行记录。尽管常规心电图应用已久,且临床使用较为普遍,但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诊断结果只能记录下患者较为短暂的心电变化,且需处于静息状态下进行检测。动态心电图则可很好的弥补常规心电图的不足之处。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化疗治疗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等不良症状的几率较高,因此需通过心电图检查密切关注患者的心脏情况。为探究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本研究选取了268例至本院诊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均给予其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测,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268例于2016年8月~2018年1月至本院诊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同时给予他们常规心电图检测与动态心电图检测。其中,男性患者188例女性患者80例;年龄最小的为22岁,最大的87岁,平均年龄(55.4±8.6)岁。

1.2检查方法

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应用美国MAC5000 12导联心电图仪进行扫描标记,判断标准则依据《临床心电图学》(第5版);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应用牛津动态心电图仪进行扫描与标记,软件自动分析与人机对话相结合,分析处理前先排除各项干扰,判断标准依据《临床心电图学》(第5版)和《动态心电图最新进展》。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9.0进行分析与比较,采用卡方和t值对组间比较进行检验,当P<0.05时则视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性别和年龄段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

经统计,本次参与研究的268例恶性肿瘤患者,经常规心电图检查,男性共发现89例异常,发生率为47.34%(89/188);女性共发现37例异常,发生率为46.25(37/80)。经动态心电图检查,男性共发现125例异常,发生率为66.49%(125/188);女性共发现63例异常,发生率为78.75%(63/80)。对于≥45岁的患者以及<45岁的女性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出的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45岁的男性患者,两种心电图检查方式的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和年龄段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通常都需要接受反复治疗,且在治疗过程中还较易因肿瘤转移而不得不加重药物或放射治疗,治疗过程对心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极易引起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因此给予恶性肿瘤患者心电图检查十分有必要。常规心电图检查时间短,无法了解患者在活动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广泛应用则可有效弥补常规心电图的不足,该检查方式能够在24h内记录动态生活状态下心电图的变化,其特异性诊断价值在心动过速、传导阻滞以及阵发性心肌缺血等病变诊断上最为显著。在对因日常活动而引起的有、无症状的心肌缺血进行诊断时,动态心电图的ST-T异常往往能够提示心肌缺血较为严重,因此这是临床诊断日常活动引发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好方法。此外,动态心电图还可完整记录下定量、定位、定性的结果,进而得出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发作阵数等结论。本组实验中,除<45岁的男性外,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除心房纤颤外,动态心电图在各心电异常类型上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恶性肿瘤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可及时发现心电异常,防治心肌进一步受损,避免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发生,因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启富.临床物理因素对胸部癌症患者三维放疗后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04):469-471+474.

[2]谢玉华,代西艳.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4):117-118.

[3]李习芬,闫日成,唐耀.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1):1391-1392.

[4]李晨,孙丽斌,邱文生.抗肿瘤治疗所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6,21(12):1132-1138.

[5]林华.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3,19(20):32-33.

论文作者:首金梁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恶性肿瘤患者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分析论文_首金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