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感教学探索_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情感教学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数学论文,情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是指教师从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针对学生的生理情感和认知心理特征,借助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培养高尚的情操,以获得知情并举的教学效果的活动。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亦是学生情感和品格发展的关键阶段。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也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的培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学习的本身就包括认知和情感这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在整个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对信息的加工和内化,即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感知、识记、保持、应用。而在整个非智力因素活动中,情感因素担负着对信息进行选择的任务,对有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加以吸收,进行知识的积累。这就告诉我们情感因素对智力因素起着积极的定位、维持、调节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应十分重视课堂上的情感教学,如果只重视认知过程而忽略情感培养过程,就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无意注意的影响,从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努力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因素得以培养,并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境界。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要通过教师对教学的设计,注意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励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对情感教学的目标、途径和课堂落实作了些探索——

一、情感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数学教学,人们更多地重视以传授基础知识及智能培养为目标的认知领域,而以培养高尚的情操及个性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却往往被忽视。然而,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二者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鉴于这种重知轻情的现状,我们运用情感教学,在注重认识目标的基础上科学地确立教学中的情感目标,就显得十分必要。

我们在确立情感教学目标时,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情感教学目标的认知内容。

在情感教学目标的内容上,根据心理学对人类的社会性高级情感的论述,可划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三大类,每大类又可划分为若干细目,视教学具体内容而定。

1.道德感——是根据社会行为准则,评价自己或别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直接体现了客观事物与主体的道德需要之间的关系。道德感可以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教材中的数学史料如“数的产生”、“计量单位的产生”、“+”、“-”、“×”、“÷”号的来历等体现了民族自豪感;“计算我国的领土面积”、“数红五星角的个数”等内容体现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小华把储蓄存款利息捐赠‘希望工程’”,体现了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责任感、义务感和同情感。此外,还有集体荣誉感、友谊或幸福感等都应结合认知内容有机渗透。

2.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情感体验,是人的认知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它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自信感和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如对教材中的数学游戏、竞赛夺红旗等活动的好奇和喜悦,对解决问题后的自信,对问题初步解决后渴望寻求新的问题,对难题的刻苦钻研,对已经得到答案的正确性的怀疑等都属于理智感。

3.审美感——是人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来感知客观事物、人的行为及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任何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通过审美主体的感情体验以情感人、理在其中。数学本身处处充满了美的韵律,有解题方法多样性的美,有关知识定义形式的抽象、准确美,有操作、书写、画图的规范美(如七巧板拼图形、积木拼摆物体,教具、学具的直观演示)等都展示出数学美,都给学生大量的美感体验,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诱发学习动机。

以上三类情感是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和谐发展的情感教学的培养目标。所以教师在深入研究数学教学内容每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应充分挖掘情感的内涵,制订出与认知目标相对应的情感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感、强烈的理智感和高雅的审美感来强化育人意识。

第二,情感教学目标内化的水平层次。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人,在研究情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时指出:学习的情感体验和发展是由浅入深的内化过程,情感内化目标应是一个按不同心理等级层次排列的连续体,它由低到高被划为不同水平的五个层次。即接受层次、反应层次、评价层次、组织层次、性格化层次。这五个层次构成了紧密衔接、层层递进的情感心理内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成分从单纯觉察开始,经过具有一定动力的阶段,最后达到对一个人的行为的控制”(布卢姆语)。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对某个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时,情感内化目标从第一个层次逐渐上升到最后一个层次,从而达到情感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教师上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准备课,当小朋友看到“欢迎新同学”的插图时,首先愉悦地觉察并接受刺激,然后让学生作出满意的反应,使之获得满意感。学生通过刺激和反应,开始认识到学校、老师、同学是多么可爱,进行内心体验,逐步形成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亲切感,最后将这种亲切感,最后将这种亲切体验内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情感教学的基本途径

1.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要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对教师充满期望、有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去,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现代心理学证明:情绪的高低,对智力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这种积极的学习情绪,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影响。

2.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如数学史、人物传记、故事、趣事等的引用,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自觉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努力去探索数学王国的无穷奥妙。

3.在教学中注意言传身教,把某些不含情感因素的数学内容添上情感色彩,加上适当的渲染,以情激性,影响感化学生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情绪。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在各个环节的教学中的情感影响是双边的,但是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情绪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引导性,这是教学实践证明了的。教师的体态、手势、语言、语调、表情等对教学都起着积极的情感渲染作用。

4.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注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让学生进行积极交流,寻找时机让学生进行自我表现,在学生的表现中,教师创造一个充满活跃、愉快的教学氛围,发挥好情感教育的活跃性、愉快性的作用。

5.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电视、幻灯机、实物、图表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对图像、图表、音响内容的了解,同时在教学中适当运用色彩进行烘托,以达到更为形象的去探求知识的学习动力。发挥情感影响的作用。

6.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性,对学生的情绪、态度、优缺点及时调节、引导,利用口头表扬、图片(如动物图片)奖励、学生掌声鼓励,激励学生形成好的学习风气、习惯,不断强化学生的自觉积极学习的情感,发挥情感教育的引导性作用。

三、情感教学的课堂落实

1.依据教材。从学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那一天起,就进入了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由于情感是学生后天接受教育的产物,因此,学生情感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以教师引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为原动力的,而这种原动力是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基础,它有时能激发起学生高昂的情绪。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我们应该认真挖掘,并用其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例如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一课——“准备课”的插图中,优美的画面,整洁的校园,学生在操场上踢球,在花园里浇水,两名儿童正在向老师行礼问好,小鸟在蓝天飞翔,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空高高地飘扬,等等。这幅图中既有1—10这十个数的认识, 又有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如爱护校园、尊敬师长、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等教育的丰富内涵。学生到了中年级,在有关统计图表的教学中,教材选用了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如把解放前、后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三个阶段的粮、棉、油、钢、煤的产量作一番国内的纵向比较;把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高、精、尖科技成就作一番国际性的横向比较,使学生从这些具体的数据与成果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产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激情和努力学习积极奋进的情感。到了高年级还可以通过活动课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我国小学生在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这些生动的事例,都能燃起学生炽热的情感之火,激发起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

2.创设情境。具体生动的情境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强化儿童的情感体验,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而教师则是情境创设的主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重视情境的创设。创设情境可以依据教材内容来确定,既可以在课的开头,也可以在课中,还可以 在课尾,有经验的教师甚至可以延伸到课后。一般来说,课的开头的情境创设大都以猜谜语、讲故事设疑为主;课中以讲故事、分析疑问、做游戏为主;课尾则以做游戏为主;延伸到课后一般以设疑质疑为主。以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教学为例,课一开始,就可采用质疑创设情境——做猜角游戏,即先让学生任意报出自己所带的一个三角形任意两个角的度数,然后教师很快地报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每个角的度数同学们课前都已经量出)。这种情境的创设,可引导学生产生探索这其中奥妙的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师生间的情感得到了交流,这时就可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来引导学生积极求知。

3.动手操作。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实践活动既是形成和发展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情感丰富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自己产生对知识学习的成功体验,进而主动地探求知识和掌握知识。如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片去折一折。要把它平均分成4份, 可以怎么折?并请把其中的某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学生的折法有多种,如长方形:

正方形:

让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在涂色的过程中,了解部分与整体间的关系,理解分数的具体含义。当教师对学生的分法加以肯定时,学生会因自己的劳动得到老师的赞扬而感到高兴,从而激发出要更加努力学习的激情。

4.平等待生。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积极的情感交流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课堂气氛的沉闷与活跃,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师生的情感交流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启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只有对每一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真正为学生创造一种乐学的环境,学生才能充满信心,积极学习,才能愉快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因此,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教师之情,建立师生之情,培养同学之情。

标签:;  ;  ;  ;  ;  

小学数学情感教学探索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