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患者PICC非正常拔管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措施论文_邹家容

肿瘤化疗患者PICC非正常拔管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措施论文_邹家容

成都市都江堰市医疗中心.内五科 611830

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PICC置管处理的肿瘤化疗患者当中,患者出现非正常拔管的主要原因及具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一2017年6月收治的140例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都接受PICC置管处理,其中有12例患者出现非正常拔管,对这12例患者非正常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患者科学的护理干预。结果:12例患者非正常拔管的原因主要为:4例血栓形成,3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破裂、2例患者导管脱出,1例出现导管性静脉炎,所有患者接受相关护理后情况得到及时解决。结论:在接受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当中,接受PICC置管后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出现非正常拔管,护理人员需要着重观察并给予科学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化疗;肿瘤;PICC;非正常拔管;原因;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对于患有肿瘤需要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而言,患者在长期输液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接受PICC置管,导管的留置时间相对较长,并且既可以间断使用,也可以反复使用,患者在带管期间活动及工作等不会受到影响,这对于患者的生活等十分有帮助[2]。PICC置管虽然存在明显的应用优势,但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也会出现非正常拔管的情况,这对于患者的治疗十分不利[3]。我院对此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科学的护理对策,现根据研究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中选择140例开展研究,其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64例,年龄为31—75岁。其中,乳腺癌患者51例,肺癌患者28例,恶性淋巴瘤患者2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24例,肝癌患者9例。所有患者在化疗期间都接受PICC置管处理,有12例患者出现了非正常拔管的情况。

1.2 方法

对12例出现非正常拔管的患者情况进行观察,并且深入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具体原因。

1.3 临床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出现非正常拔管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科学的护理方案。

2 结果

在本研究所选的140例患者当中,共有12例患者出现了非正常拔管,4例静脉血栓形成、3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破裂、2例患者导管脱出、1例出现导管性静脉炎,原因分别如下:

2.1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置管侧疼痛、肿胀,或伴有局部皮肤发红、发热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静脉血栓形成。拔管前先溶栓和抗凝治疗,并做好溶栓侧肢体的护理,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以免栓子脱落导致其它重要器官栓塞。做好急救准备及心理护理,经过一周左右的治疗,血管彩超复查后轻轻拔除PICC导管,导管完好,无不适主诉和并发症发生。

2.2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是最常见的非正常拔管的原因之一,包括血栓性导管堵塞和非血栓性导管堵塞,主要的表现为患者输液的速度明显变慢或者液体不滴,在冲管时存在明显阻力或者无法正常冲管,无法正常抽吸回血,经溶栓处理失败而拔管。

2.3导管体外部分破裂:

破裂导管为Argon公司前端开口式PICC导管,表现为PICC外露端漏液,冲管时液体外漏,此导管无法体外修复,征得病人同意后,立即遵医嘱反折导管,与血管平等,慢慢拔出导管。

2.4 导管脱出

2例患者均出现导管大部分脱出的情况,1例为夜间睡眠时导管脱出,1例为脱衣服时脱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 导管性静脉炎

主要临床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明显的局部红、肿、热、痛和(或)水肿等症状,触诊时可有可触及条索状静脉,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

3 讨论

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需要长期接受输液,为了避免患者接受反复穿刺,一般都会让患者接受PICC置管,以免患者较为痛苦。但是,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患者可能会出现非正常拔管,这会给患者治疗带来严重影响[4-5]。针对患者的非正常拔管情况,护理人员一定要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给予科学的护理对策。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给予患者的护理对策如下所示:

3.1 血栓形成的护理

静脉血栓是指在静脉血流迟缓,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内膜损伤条件下,静脉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 继发血栓形成的疾病,静脉血栓是留置PICC的并发症之一,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选择可以满足治疗的最小、最细的导管,并且争取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的血管内膜造成严重损伤,并且保证导管尖端位置的合适,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置管侧肢的臂围,正确指导置管侧肢体活动,静脉血栓形成后应抬高患者患肢并制动,给予溶栓和抗凝治疗,并观察溶栓和抗凝治疗的并发症,及时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3.2导管堵塞的护理

对于导管堵塞的护理,护理人员特别是新进人员需要掌握科学的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的方法。需要指导患者防止置管侧肢体剧烈活动,并且保证管道与接头的紧密衔接,长时间输注TPN、化疗药、脂肪乳等高渗性、高刺激的药物及血制品时,应每6h用生理盐水间隔冲管。

3.3导管体外部分破裂:

护理人员选择PICC穿刺点应位于肘窝上下2横指处,避免病人手臂的屈伸动作,导致导管磨损,采用固定翼固定正确固定导管,加强健康宣教,增强防范意识,避免过度或反复弯折连接处的导管,避免提重物过度牵拉等导致导管破裂,加强业务培训,进行导管维护时防止暴力冲封管,导管破裂后,对于不能修复的导管轻轻拔出,对于三向瓣膜PICC破裂位置离穿刺点5cm以上者给予修复。导管体内断裂者,可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下行血管内异物抓捕术取出断裂导管[6]。

3.4 导管脱出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对导管进行正确的固定处理,对于导管外露的部分,可选择交叉固定的方式或者固定装置进行处理,患者体外的导管一定要完全在透明敷料之下,以此保证患者导管更为牢固。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导管固定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发现患者导管的胶布出现松脱,被患者的汗液或者血液浸湿,护理人员就需要及时更换,并且避免透明敷料出现卷边的情况。对于一些较为躁动或者理解能力和意识比较缺乏的患者而言,护理人员还应当加强巡视,并且在必要时候对患者的肢体进行约束处理,以免患者动作过大造成导管脱出。

3.5 导管性静脉炎护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选择型号合适的导管,不得选择较硬、较粗的导管,以免导管对患者的局部血管造成刺激。在进行操作前,护理人员不得让手套直接接触导管,在穿刺成功之后,需要控制好送管的速度,每次送入1cm左右为宜,以免患者血管壁受到刺激。

结语:

对于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治疗而言,非正常拔管会给患者治疗带来不利影响,护理人员需要切实分析患者出现非正常拔管的原因,并且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此保证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术容,何霞,杨丽.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形成1例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33):4596-4597

[2]李彩云,柴长梅,曹庆荣.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05):22-25.

[3]王丹凤,赵林,刘韫秀.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异常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3):53-55.

[4]吕楠,袁玉红.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154例原因及护理对策[J].福建医药杂志,2016,38(01):151-152.

[5]杨英珍.肿瘤患者PICC置管计划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安徽医学,2011,32(07):1022-1023.

[6]陈珂,冯雯雯,朱艳.血管介入PICC导管断裂处置的护理体会

[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27(4):507-508

作者简介:邹家容,1976.04月出生,女,汉,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肿瘤。

论文作者:邹家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9

标签:;  ;  ;  ;  ;  ;  ;  ;  

肿瘤化疗患者PICC非正常拔管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措施论文_邹家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