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隐图书分析_类图论文

私隐图书分析_类图论文

对“隐私”类图书的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类图书论文,隐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下半年以来,图书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以“隐私”字样命名的图书,其中有《绝对隐私》(安顿著,新世界出版社出版);《贞操隐私》(安静编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单身隐私》(安琪编著,团结出版社出版)。据某些媒体报道,还有《非常隐私》、《相对隐私》、《情欲隐私》、《情爱隐私》、《男人隐私》、《女人隐私》等等。由于这类图书市场占有率比较高,受众面比较宽,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一些评论和分析。

“隐私”类图书大都是以“实录”的身分出现。曾经被称为“地摊文学”的“隐私”类期刊,大多是文学性与新闻性交融一起的离奇故事。“隐私”类图书和期刊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即都是性和情所导演的人间悲喜剧。所不同的是“隐私”类图书涉及的性和情,基本上属于社会道德范畴的内容;“隐私”类期刊涉及的性和情,有社会道德内容,也有触犯法律的犯罪行为。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看,可以说二者是继承和汇编的关系。“隐私”类图书有特定的善恶美丑观念,也有程度不同的规劝和倡导的思想内涵,而且,这些情节、观念、思想内涵,又都是通过“口述”而“实录”的。

细读《绝对隐私》、《贞操隐私》和《单身隐私》三本书,可以发现这样一点小秘密,三本书对女性的“实录”远远多于男性。“隐私”类图书所涉及的是哪一个层次的人们呢?以《绝对隐私》中二十位受访者为例,学历:十四人为本科大学生,三人为大专生,三人为高中生;年龄:三十岁以下的十人,三十岁以上的九人,一人年龄不详;职业:七人为公司职员,五人为外企职员,四人为国家公务员,二人为记者、编辑,等等。从这些角度看,“隐私”类图书的社会涵盖面比较窄,有一定的社会局限性。或者说,“口述”“隐私”的人,是特定年龄段、特定知识层的那么一部分人。正因为如此,作者才为“从来没有遇到过通常意义上的那种‘好夫妻’”而感到吃惊;也正因为如此,作者“从来没有记录下一对和睦的、至今还有希望白头偕老的夫妻,从来没有记录下一对能够彼此忠贞不渝的恋人”。正是从这一点上讲,也许该书不具有代表“当代中国人情感”的实际价值。

这三本图书都对“隐私”有一个解释性的副题,表明“实录”的具体内容。《绝对隐私》——“当代中国人情感”;《贞操隐私》——“当代夫妻婚外情”;《单身隐私》——“单身男女的情爱生活”。但是,“隐私”类图书所涉及的“隐私”,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婚姻生活质量,个性情感的实质,性行为的态度。

婚姻生活质量是一个常变常新的话题。“隐私”类图书谈论这个话题时,主要涉及三个层次的婚姻生活内容: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婚姻;建立在性欲基础上的婚姻;建立在家庭之外的婚姻。在这三个层次中,“隐私”类图书对追求感情基础上的婚姻问题实录的最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任何一桩恋情都必须是双向的,就好比两个人合伙做一件事,有一方不肯合作了,那么另一方怎么努力也是无济于事的”。“爱情的基础是什么?不是在你之前我一直认为的一见钟情、两情相悦,现在我知道以双方深刻的理解和共同的信念才是两性相吸最坚实的基础,此外还有女孩子对男孩子的仰视和崇拜”。“结婚不能有任何干扰,也不能有任何功利色彩,否则这种婚姻从一开始就不会稳定”(见《绝对隐私》)。

建立在性欲基础上的婚姻,是“隐私”类图书相当大胆涉猎的内容。如,书中的某些女性,面对丈夫或情人的精神以至于肉体的折磨,能够相随相伴,宁可牺牲个人名利,全身心资助之,从而维系婚姻。可惜,“隐私”类图书涉及的这个问题仅停留在女性的“感觉”上,没有对这一类女性心理进行较深层次的探讨和分析。

建立在家庭之外的婚姻,主要是指情人现象、试婚和同居现象等情况而言的。这类事实上的婚姻,是“隐私”类图书实录社会中相当普遍和时髦的婚姻形式。这类婚姻的随意性、契约性十分突出,而且都是以女性有较强的社会生活能力为前提的,都是以女性自我感觉的好坏为终结的。“隐私”类图书对这个问题的触及也仅限于表层人情关系的描述,没有也不可能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深刻的解析。

个性情感实质问题在“隐私”类图书中具有丰富的内容,可分为男性和女性两个方面的体验。“你是我心底深刻的烙印”和“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两篇实录,恰好是《绝对隐私》一书的首篇和末篇,也恰好这两篇实录中的男性都是国家公务员,不是一般的公务员,而是掌握一定权力的国家干部——丁力和周安。丁力在情人眼里“他才不会为了我这样一个离婚女人去改变他的状态,我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我除了爱情什么也不要,他只要有地位就可以不要爱情”。周安则遇到了一个惟一能让他“出轨的女人”,并实现了“出轨”的心愿。他的自我感受是,“爱情是一样杀伤力太大的东西,有时候会把很多努力一举毁掉”,“男人跟女人不一样,爱情就是女人的生命,男人的生命可不是爱情”。这两位男性的个性情感,虽然是以事业、地位高于爱情、重于爱情的面貌出现的,却没有给人们以尊重和崇拜,相反给人以虚伪和自私。因为他们要的是唯我的性爱感受。女性的个性情感体验在“隐私”类图书中俯拾皆是,也可以这样概括:“一切都以我为中心”。这是“隐私”类图书个性情感的强音符,也是个性情感的实质。“隐私”类图书对个性情感实质的涉及和显露,有其积极的社会人文价值,属于对人的感情世界范畴之内的有益探讨。但是,对“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个性情感实质的披露,并不是研究这个问题的终结,而恰恰是研究这个问题的开始。因为这种个性情感实质的披露,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涌现的人文主义思潮中,就有过相当多的探讨和分析,名著《十日谈》对人的个性情感实质的披露,也同样是“一切以我为中心”这个结论。这种不谋而合的共同性结论,是说明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个性情感落后了呢?还是我们的社会文化读物的思想品位降低格调了呢?

性行为的态度是“隐私”类图书中有“卖点”的隐私。性行为的态度涉及社会道德评价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隐私”类图书的实录呈现出两种相当极端性的女性观点,一种观点是“因为我觉得谁喜欢上我,我都对不起人家,我失去了女孩子最宝贵的东西,哪个男人知道了也不会要我”;另一种观点是“即使有越雷池,我觉得也很正常,并不意味着精神上的不纯洁,这并不代表把一切的感情都给了那个人”。应当承认,人的性行为态度的自然主义表露,比人的性行为本身的自然主义表露,对社会道德文明和进步更为有害。因为态度是行为本身的提炼和概括,有条理性,有说服力,特别是对某种态度的反复性的自然主义表露,就像谎言重复百遍就成为“真理”一样,这种性行为的态度就有可能广泛流行于社会生活之中,成为性道德文明和进步的绊脚石。现实社会中性行为对性道德文明和进步的失范,不能说与失范的性行为态度大量的自然主义表露毫无关系。

“隐私”类图书总体来说,文字质量不十分高,错字别字比较多,虚构情节随处可见,真真假假杂糅书中。从性和情所演绎出的丰富多彩的内容来说,这类图书基本上跳出了男恨女怨的情爱恶性循环圈。《绝对隐私》当属较为认真、严肃的一本图书。该书的个案选择比较注重典型性,并对某些个案中的明显违背社会道德文明和进步的观点,以实录旁听者的身分进行了引导性的评说,如,对情人现象和性放纵观念等问题的评说,“情人是一个阴暗的名字,而且也是在男人的一些所谓关键时刻最先被放弃的角色”。指出某个女孩子“居然在过着一种接近于放纵的生活,她追逐她的感觉,然后按照感官的指令做她愿意做的一切”。但是,由于该书“同情和谅解的不是一个陌生的、正在伤心的男人或者女人,而是在这个繁华热闹、人声鼎沸的社会里的一颗孤独的、渴望交流的、敏感的心灵”,在对这种渴望交流的心灵的同情和谅解中,也渗透着一定程度的对某些问题的自然主义的实录。“口述实录”作为一种纪实性文体,有其自身的优越之处,特别是在人们普遍关注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的社会环境中,有相当大的阅读者市场;但同时,把握不好这种文体,也就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缺憾,即以所谓的客观真实而流露出的自然主义的倾向。

标签:;  ;  ;  

私隐图书分析_类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