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语文编辑述评_编辑学概论论文

新时期语文编辑述评_编辑学概论论文

新时期的中国编辑学回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中国论文,编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编辑学是一块荒芜的土地,除出版过少量译作外,国内这方面的著述几乎是一片空白。这是由于当时出版事业发展状况等原因,客观上缺少这方面的需要,另方面也由于主观认识上的片面,认为编辑无学,阻碍了人们对编辑工作规律的探索,影响了编辑学的产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祖国大地。随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方针的确立,我国出版事业发展迅速,编辑队伍也迅速扩大。这种客观形势,向出版界提出了新的任务,编辑出版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必须探寻编辑出版工作的规律,以很好地指导编辑实践,从而改进编辑出版工作,向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书刊,满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中国编辑学就是在改革开放这一新时期中孕育、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短短20年中,中国编辑学经历了从诞生到走向成熟的过程,进步是惊人的。

1978年到1985年,是酝酿建立编辑学的阶段。1978年12月,在北京建立印刷学院,中国有了编辑出版的专门高等学校。1979年12月20日,在北京成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其章程规定协会的任务之一是“开展出版业务研究和学术活动”,中国出版工作者有了自己的业务研究组织。80年代初期,一些高校如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开设了编辑专业,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开设了科技编辑专业,四川大学等开设了书刊编辑专业,南京大学等还招收了编辑学硕士研究生。同时,编辑出版方面的学术刊物应运而生, 其中有《出版发行研究》(北京, 1985年创刊)、《编辑学刊》(上海,1986年创刊)、《编辑之友》(太原,1984年创刊)。1985年3月, 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1985年6月22日成立了上海编辑学会。 这些都为编辑学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6年到1988年是编辑学产生的阶段。在前阶段,已有不少谈论编辑学的文章及一些著作出版,论述及出版学、编辑学的学科性质与结构、图书的性质、编辑的涵义、编辑技巧、出版史和编辑史等。出版了《编辑杂谈》(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编辑杂谈(二)》(同上, 1983年版)、《编辑知识十讲》(农业出版社1984年版),为编辑学的产生鸣锣开道,但其本身还算不上编辑学论著。

阙道隆主编的《实用编辑学》(中国书籍出版社1986年版)是我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编辑学专著。它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编辑学的诞生。全书由绪论、编辑工作过程、编者·作者·读者、几类读物的编辑工作四个部分组成。它比以前的有关编辑学论述的著作深入了一步,有一定的理论概括,建构了编辑学的初步框架。但基本上还是数十年来我国编辑工作的实践总结,理论性不够强,全面系统地论述编辑学的各个方面也有相当的欠缺。

接着两三年间,又有几部编辑学专著出版。重要的有俞润生的《实用编辑学概要》(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朱文显、邓星盈的《编辑学概论》(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刘文峰主编的《编辑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叶再生的《编辑出版学概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等。

成群的编辑学论著的出版,使编辑学在中国学术沃土里深深扎了根。而且后出的几本编辑学论著在论述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上超过了《实用编辑学》,理论性也大多增强。比如朱、邓的《编辑学概论》论述了编辑史,对审稿、编辑修养等方面论述得更加全面深入。叶著《编辑出版学概论》论述的范围更广更深入,共有绪论、图书出版的历史和分期、图书出版的性质和任务、现代出版工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工业体系和出版社体系、编辑工作、装帧设计、版式处理和校对、科学管理、销售工作、国际出版合作、人才培养,计11章66节。可以说,到1988年,编辑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已经完全确立了。

1989年到现在是编辑学的发展阶段。全国性的编辑学术团体中国编辑学会也于1990年成立。这阶段有两个特点,一是编辑学理论更加发展、完善、全面,二是编辑学研究领域更加广泛,产生了编辑学的分支学科。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这时期出版的编辑学专著,其理论性更强,论述问题也更完善、更全面。主要有肖汉森、戴志松等主编的《编辑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刘光裕、王华良的《编辑学论稿》(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王振铎、司锡明主编的《编辑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彭建炎的《出版学概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方集理主编的《编辑学基础》(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潘锦华、李玲、肖星明、邹毅主编的《现代编辑学》(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高斯的《编辑规律探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黄幼民的《编辑学原理及应用》(香港出版,1993),向新阳的《编辑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潘树广的《编辑学》(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等。

肖等的《编辑学概论》确立了编辑学的学科地位,设专章论述了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建立了编辑学的体系,论述了编辑原理与过程,探讨了编辑学的基本问题,揭示了编辑学的基本内容,阐明了编辑学的基本理论,整理了我国编辑事业发展的历史。本书使编辑学的研究从零散到系统,从分析到综合,从材料整理到理论升华,在编辑学的研究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王、司的《编辑学通论》也有其鲜明的特色,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大体上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包含前3章,即绪论、 文化缔构编辑观、信息智化编辑观,以讲原理、论学术为主,参照史实,加以例析,略作论证,较好地说明了编辑学原理。分论部分共9章, 运用现代分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论述了各种编辑活动的规律和原理。

向的《编辑学概论》把编辑劳动同编辑学研究紧密联系起来,从研究编辑劳动的产生、发展、性质、作用出发,揭示编辑劳动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规律,编辑劳动是贯串全书的主线,也是据以立论的基点。以编辑劳动为研究对象,将扩大研究内容。本书的另一特点是有针对性,就目前编辑学研究中存在的若干不同看法,如编辑概念、出版物属性、编辑史与编辑学的关系等等,阐明自己的看法。因此,本书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较强的实用性。

就第二个问题而言,这阶段还产生了编辑学的分支学科。如张玟、林克勤的《书籍编辑学简论》(中国书籍出版社,1989),钱伯城主编的《图书编辑学概论》(上海新闻出版局职工大学编印,1991),徐柏容、杨钟贤的《书籍编辑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李建臣主编的《图书编辑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阙道隆、徐柏容、林穗芳的《书籍编辑学概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等都是论述图书编辑规律的。甚至在图书编辑学中,针对不同的门类,又有分支学科,如王耀先主编的《科技编辑学概论》(中国书籍出版社,1989)、司有和的《科技编辑学通论》(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陈景春的《文艺编辑学》(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雷起荃主编的《学术编辑学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2)等。除图书编辑学外,还有其他分支编辑学,如李学昆主编的《社会科学期刊编辑学》(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徐柏容的《杂志编辑学》(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卜庆华主编的《学报编辑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任定华、曹振中、周光达主编的《科技期刊编辑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林永仁、杨尚聘、熊庆文的《小型报纸实用编辑学》(新华出版社,1992),张亚菲的《影视编辑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吴飞的《新闻编辑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朱民和主编的《教育期刊编辑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徐柏容的《期刊编辑学概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等。

李的《图书编辑学》是一本系统地研究图书出版工作的新形势、新理论、新观念和新方法的专著,开辟了对图书编辑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领域。它系统地揭示出编辑工作的性质、编辑工作与出版业、图书编辑事业的继承与发展。本书首先从整体上阐述了这门科学的形成历史和发展过程,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智能”思想传播和指导意义。同时对文艺图书等七种图书的编辑工作、出版概况、研究对象、选题结构、内容要求和编辑加工特色,进行了概括的阐述。本书很好地探索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图书编辑学理论,很有新观点、新见解。

司的《科技编辑学通论》共分6章:绪论、编辑过程论、 装帧艺术论、载体特征论、编辑管理论、编者素养论。体系特征明显,涵盖内容全面完整。本书内容新颖规范,许多内容是作者第一次提出的,如“编辑风格的要素”、“组稿谈话的复述印证”、“图表的审读和加工”、“科技论文标准格式的加工”等。

阙等的《书籍编辑学概论》共分18章:总论、书籍、编辑工作、编辑人员、编者和读者、编者和作者,编辑方针和原则、编辑构思、编辑艺术和风格、编辑过程、选题与集稿、审稿与选择、编辑加工、发稿、校对和样书检查、装帧艺术、新书介绍与书评、书籍重印与再版、书籍编辑工作现代化展望。本书内容全面、新颖、理论性强,前面着重理论阐述,说明编辑原理和范畴,后面着重说明编辑书籍的具体运作,对书籍编辑过程中各个环节工作的原理和要求作了具体深入的阐述。书中引用相当丰富的中外历史与现代的资料,各章之间衔接紧密、逻辑性强。末章介绍了国内外书籍编辑工作现代化的内容与发展趋势,很受启迪。

这阶段还出现了研究编辑历史的专著。编辑史是编辑学的重要部分,独立对编辑史进行研究,说明对编辑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完善、全面。主要著作有韩仲民的《中国书籍编纂史稿》(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姚福申的《中国编辑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方厚枢的《中国出版史话》(东方出版社,1996)等。

姚的《中国编辑史》首先探讨了有关编辑史的若干问题,然后,上编着重探讨编辑工作的起源、历代典籍体例的演进、著名编辑家的业绩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古代编辑工作的影响;下编主要阐述自鸦片战争以来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编辑出版活动,评述编辑业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下的发展,介绍为进步文化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近代编辑家。

方的《中国出版史话》介绍了我国出版事业的起源、发生和发展的历程(从先秦到1989年),是迄今已出版的出版史书中叙述时间跨度最长、内容最新的一本。书中除介绍我国出版重要活动外,还介绍了历代重要典籍和作者情况,有较强的知识性,叙述全面、系统、简明。本书还广泛介绍学术界不同的意见,并附录有400种有关出版史、 印刷史等书目,很有参考价值和学术价值。

这阶段还出现了对编辑学某个方面进行研究的专著,这也同样说明了编辑学研究的深入、完善、全面。如张如法的《编辑社会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陶同的《编辑思维学》(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3)等。

张的《编辑社会学》是一本探索编辑社会关系的书,兼具理论与实用性。探讨编辑与社会、编辑与作者、编辑与编辑、编辑与出版发行、编辑与受众等各种关系,将编辑、编辑行为和编辑组织,放在种种社会关系中,进行开放式的考察与研究。

陶的《编辑思维学》广泛地吸取了当代哲学、大众传播学、思维科学、管理科学以及信息论等横断科学有关的最新成果,对编辑思维的本质使命、规律、控制、系统工程、创造方式以及突破种种怪圈等进行探讨,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从编辑的外部行为转向内部思维活动研究的新兴的编辑学新成果。

编辑学研究成果除以上述的专著形式出版外,还以其他方式出现,真是琳琅满目。

一是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著述。如中宣部出版局编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出版问题的言论》(中国展望出版社)、周文熙编著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书刊出版活动》(中国书籍出版社)、林穗芳编著的《列宁和编辑出版工作》(中国书籍出版社,1987)。通过对马恩列关于出版工作的论述和实践活动的学习,可以启迪我们学会用马列主义观点指导出版工作,进行社会主义编辑学的研究。

二是介绍老编辑的工作经验。如赵家璧的《编辑忆旧》(三联书店)、罗竹风的《杂家和编辑》(山西人民出版社)、钱小柏、雷群明的《韬奋与出版》(学林出版社)、俞月亭的《韬奋论编辑工作》(山西人民出版社)、韦君宜的《老编辑手记》(四川人民出版社)、封苇的《编辑生涯:在工作中学习》(山西人民出版社)、孙犁的《编辑笔记》(同上)等。老编辑的工作经验是编辑学的最丰富的材料,很好地学习、研究他们的经验,有助于丰富编辑学的内容。

三是论点摘编和论文集。如中国政协和各省版协编的有关编辑学的论文集(《出版研究年会文集》、《全国首届出版社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山东省出版科学论文选》、《出版科学探索》等)、《编辑学论集》(中国书籍出版社,1987)、《新学科与编辑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论编辑和编辑学》(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邵益文的《编辑学研究在中国》(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朱美士主编的《编辑学概览——编辑学理论观点选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李荣生的《编辑学探索与思考》(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等。

四是编辑出版工具书。工具书编纂,也是学术研究成果之一。出版的编辑出版工具书有:王业康主编的《简明编辑出版词典》(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陈友政主编的《编辑出版词典》(北京科技出版社,1988),实孟寅等主编的《实用出版词典》(书海出版社,1988),《简明出版百科词典》(日布川、角左卫门主编、申非等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0),汪之成的《简明英汉编辑出版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孙树松、林人主编的《中国现代编辑学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边春光主编的《出版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等。

新时期的编辑学研究成果是非常丰硕的。这些著作都很好地总结了古代、近代乃至当今的编辑实践经验,从而建立了编辑学理论体系及其独立的概念系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编辑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提出了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基础的理论原理,很好地创立了编辑学。当然,目前的编辑学研究还有些不足之处,理论研究的深度广度还有待发展,很有分量的专著还不多见,我们应该很好地总结新时期编辑学研究的经验,发扬优点,重视弱点,进一步加强编辑学的研究,进一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使编辑学学科建设取得更大的新的成就。

标签:;  ;  ;  

新时期语文编辑述评_编辑学概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