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合作学习中”有效引导论文_唐超 王辉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合作学习中”有效引导论文_唐超 王辉

枣阳市鹿头镇吉河小学 湖北 襄阳 441203

几年前,一位朋友问郭思乐教授:“什么是教学?”郭教授回答说:“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以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以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4?’”“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比如4个3是12,再多加一个3,是15;数一数,5个3是15,等等。”这一段小小的对话,闪烁着郭思乐教授“数学教育”理论的智慧之光。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好主角。那么,作为配角的教师该怎样有效地去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将直接关系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这也是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面临的困惑。教师的引导到底该怎样恰到好处,突出实效呢,今天我结合自己在开展生本教育实践以来,对如何有效引导所做的思考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管理性引导

在生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成了主流形式。每个班根据实际把学生分成4~6人一个小组,打破了我们传统教学中全班学生都得听当堂教师统一指挥的格局,相当于把以前的一间宽大的房间隔分成了十来个小单元,使教师的课堂监管由一元变成了多元。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支配,只有坚持有力的管理,有效的维持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1.制度上的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有校纪,班有班规,那么组也要组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都是为了小组管理而形成的要求。小组成员基本各担其职,纪律组长、组织组长、记录组长等,每个人的任务不同,职责也各异,根据分工制定不同的要求,对每个人加以约束,让他们各尽其责,通过制度上的管控加上长期的训练逐步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自律他律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

2.语言上的激励。学生不管是学习习惯还是能力都会参差不齐,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容易形成两极分化的状态,好学的津津乐道,厌学的滥竽充数。因此,需要老师特别注重这方面,重点是树先导行,加大表扬力度,发挥榜样的力量。同时也要对个别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点将,明示不足,让大家引以为戒。老师还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放大学生优点,不吝啬表扬和鼓励。丰富的激励语言犹如一剂兴奋剂,会让学生热情迸发,适度的批评话语好像一粒救心丸,能使孩子“回心转意”。

3.过程上的吸引。数学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作为教师在教学准备上就得下功夫,要把过去更多在台上的智慧转移到台后,从熟悉教材、确定目标、预设过程、作业设计等,都要充分考虑学情,了解学生知识、能力基础,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设计,精心组织。把课堂每个环节设计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让课堂显得精彩纷呈。

让学生在自律中参与,在师导中纠错,在自信中体验,不断引导他们感受学习的过程,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能力,是本生教育的基石。

二、机制性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个体的差异造成学习收获、学习效果不一。如何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尽可能达到齐头并进,建立学习帮扶机制就是一剂良方。

1.明确帮学对象。老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对全班学生逐一分析,掌握每个学生在习惯、能力、知识方面的基础,再进行分类排队,搭配编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分配要力求均衡。再把需要帮助的对象在组内进行结对子,采取兵帮兵的措施,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2.建立激励机制。为防止学生帮扶走过场、搞形式,就要建立一种评价激励机制。做好记录,组内比个人进步,班内比整体效果。看看哪一个学生进步大,对该生和其小老师大加表扬,有时可以适当结合物资鼓励。在组与组之间定期进行评比,比进步,评先进。通过立体化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

合理进行“人对人”“组对组”结对帮扶,营造竞争氛围,培养集体观念,让学生在“比、学、赶、帮、超”的过程中超越自我,争创佳绩,也是合作学习的重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启发式引导

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开展前置性学习、课堂讨论、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畅所欲言,难免会有卡壳、出现分歧的时候,这时就需要教师出面救场了,用恰当的启发来达到统一,形成共识。

1.点拨式启发。在学生数学课上,学生在汇报前置性学习情况、交流讨论结果、展示学习收获时,通过自主发言,互问互答,在表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冷场,这时老师除了给学生留足时间外,更重要的就是要予以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疏通思维通道,引导他们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2.辩论式启发。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经常会各说各有理,形成分歧。如果老师这时若直接肯定或否定某一方,虽说让学生知道了结果,但是他们也许是口服心不服。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就要把握时机,让学生展开辩论,在争辩的过程中让他们发现问题,统一结论。老师要当好主持人,根据学生的发言,对核心知识点的表达加以修正,让学生明心又明口。

启发是一种适当的诱导,不仅要把握时机,更要注重方式,让每一次启发都能拨开学生思维上的一团迷雾,让他们的思维得到碰撞,表述达到规范,是课堂教学的目标。

四、概括性引导

知识通过讨论探究最终要形成结论,在由表象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过程中,会出现语言不精炼、表达不完整等问题,老师要及时上线,与学生会话,引导概括知识,总结方法,反馈问题,完整的形成知识结论。

1.知识概括。数学知识就像天空中的星星一样,每个章节就像一个星座,由许多知识点形成。新授课重点就是感知、理解相关的知识,再通过练习课去巩固掌握,最后在复习课中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串并、联网。不管是哪类课型,在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评价后老师少不了要进行强调,把精髓部分加以强化。绝不能自己当甩手掌柜,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引导对知识加深印象,巩固掌握。

2.方法提练。学无定法,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方法也不一定相同,但最后得出的结论相同。这里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正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要引导学生加以比较,从中找出最佳方案,从而突出学习方法的优化。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学生通过自学,然后汇报展示,会得出两三种计算的方法,无论是顺次连加、或是长的和加上宽的和,还是长加宽的和再乘以2等,只要学生观察分析,很容易就会赞同最后一种方法。

3.课堂反馈。每堂课都有课堂小结这个环节,目的就是要进行学习反馈,总结学习内容,进行查漏补缺。一般形式都是让学生小结,同伴纠正或补充。老师主要是抓住学生发言的瑕疵,引导学生进行修改、完善,也为自己教学收集反馈信息,为下步教学做好打算,做到后续教学有的放矢。

课堂概括就是总结知识或方法,只有老师真正参与,师生密切配合,边小结边补充、边修正边完善,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有一个明确的收获,至少知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这是生本教育的关键。

五、策略性引导

方法引领行动,策略改变效果。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习事半功倍,注重方法和策略的引导,是体现合作学习的重要方面。

1.在交流中总结方法。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老师要善于深入到组内去倾听,关注学生的方法过程。在全班汇报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不同小组的展示进行总结,分别明白各自的思路和方法。加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同化,逐步培养学生的倾听、评价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学会聆听,善于思考,敢于发问,勤于发言。

2.在比较中优化策略。数学学习中有很多技巧,细心的孩子会在自己的努力下发现一些知识规律,这就需要把这些方法与大家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比较优劣,最终达到优化策略,简化过程,提高效率。指导学生运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学习乐趣,增强学习兴趣。

3.在练习中巩固掌握。练习既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途径之一,又是巩固掌握的主要方式。通过练习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以强化,运用掌握的方法解决问题,达到熟能生窍的效果。老师一是要设计合理的练习,争取量小效高。二是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要重点收集问题,进行归类整理,搞好矫正辅导,为学生答疑解难。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逐渐隐身,逐步将自己从台上的主角变为幕后的策划,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关键,把握机会,对学生加以引导,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课堂的天空中拨云见日,陪伴学生穿过云霞迎接彩虹,激励学生透过彩虹享受阳光,师生密切配合,优化数学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论文作者:唐超 王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  ;  ;  ;  ;  ;  ;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合作学习中”有效引导论文_唐超 王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