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比卡因不同剂量与注药方向对肛肠手术麻醉的影响论文_吴仲

(贵州省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贵州 贵阳550002)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与注药方向的布比卡因对肛肠手术麻醉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 年10 月-2014 年10 月收治的行肛肠手术的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4 组,各30 例,其中A 组给予5mg 布比卡因向头注药,B 组给予5mg 布比卡因向尾注药,C 组给予7.5mg 布比卡因向头注药,D 组给予7.5mg 布比卡因向尾注药,对比4 组的麻醉效果。结果:C 组、D 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相近,但均快于A 组和B 组,但其感觉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长于A 组和B 组;A 组、C 组的运动阻滞程度明显高于B 组和D 组,且其麻醉后的心率、血压变化更加明显(P<0.05)。结论:在肛肠手术中采用5mg 向尾注射布比卡因麻醉效果较好,能促进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不同剂量;注药方向;布比卡因;麻醉;肛肠手术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172-02

肛肠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包括痔、瘘、裂等。在确诊肛肠疾病后,临床上应予以早期手术治疗,肛肠手术通常并不复杂,且手术时间较短。麻醉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由于肛肠部位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因而肛肠手术对麻醉的要求较高。为了探究不同剂量与注药方向的布比卡因对肛肠手术麻醉的影响,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20 例行肛肠手术的患者实施了研究,现将结果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3 年10 月-2014 年10 月收治的行肛肠手术的120例患者,其中包括男性68例,女性52 例,患者的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54.6±5.7)岁;患者的最轻体重为37kg,最重体重为88kg,平均体重为(64.4±6.3)kg。本组120 例患者的手术类型为:肛裂切除术、混合痔切除术、肛瘘切除术及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将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4 组,每组各30 例,4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能进行比较。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应禁食禁饮,在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输注通道,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的变化。患者取侧卧位,在L4-5 间隙处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其后将0.5%布比卡因向头端或者向尾端进行注射,时间控制在20s,其中A 组给予5mg 布比卡因向头注药,B 组给予5mg 布比卡因向尾注药,C 组给予7.5mg 布比卡因向头注药,D 组给予7.5mg 布比卡因向尾注药,注射完毕后患者取平卧位,当肛门处针刺无疼痛感后进行肛肠手术。

1.3 观察指标

比较4 组患者的心率(HR)、血压(MAP),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感觉、运动阻滞恢复时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的差异。其中采用Bromage 方法评估患者的运动阻滞程度,无运动阻滞为0 级;不能屈髋关节为Ⅰ级;不能屈膝关节为Ⅱ级;不能屈踝关节为Ⅲ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采用χ2 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t 检验比较计量资料,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HR、MAP 比较

与麻醉前比较,A、C 组麻醉后的HR、MAP 变化更加明显(P<0.05),其他两组无明显变化,见表1。

表1 心率、血压比较

注:与麻醉前比较,P<0.05

2.2 运动阻滞程度比较

在A 组30 例患者中,0 级、Ⅰ级、Ⅱ级及Ⅲ级运动阻滞例数分别为0 例、6 例、14 例、10 例;B 组分别为19 例、7 例、2 例、2例;C 组分别为0 例、3 例、9 例、18例;D 组分别为12 例、13 例、4 例、1 例。A 组、C 组的运动阻滞程度明显高于B 组和D 组(P<0.05)。

2.3 感觉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较

C、D 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相近,但均快于A、B 组,但其感觉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长于A 组和B 组(P<0.05),见表2。

表2 感觉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较

注:P<0.05

2.4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术后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尿潴留和腰部不适,其中A 组发生1 例(3.3%),B 组发生2 例(6.7%),C 组发生14 例(46.7%),D 组发生10 例(33.3%),C、D 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B 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阻滞为肛肠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具有用量少、起效快、肌松强、阻滞全等优点,但向头端注射布比卡因有时会影响机体的血流动力学,患者术后恢复慢,且易发生尿潴留,因此,应改变麻醉药注射方向及注射剂量。本研究中向头端注射5mg/7.5mg 布比卡因,能使药物扩散至头端,抬高了阻滞平面,麻醉范围增加,麻醉后血压下降较快、多,但5mg 布比卡因用量较小,骶神经内药物浓度较低,对肛门的肌松作用不完全;而向尾端注射布比卡因,能使药物扩散至尾端,降低可阻滞平面,一般集中在骶神经,麻醉药物浓度较高,因而发挥较高的肛门肌松作用,但7.5mg 布比卡因用量较大,易增加腰部不适和尿潴留的发生率。综合了上述因素,发现5mg 布比卡因向尾端注射麻醉阻滞效果最为理想,其阻滞平面较低,对血流动力学有较小影响,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功能的紊乱,而且其应用剂量小,术后麻醉作用消除快,患者能及早的恢复排尿功能,因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不高。此外,患者的下肢阻滞程度较浅,患者能进行正常下肢活动,因而减少了长期平卧所致的腰部不适症状[1]。

结语

综上所述,在肛肠手术中采用5mg 向尾注射布比卡因麻醉效果较好,能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患者的麻醉后恢复,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特生,杨亦斌,曹晓虹,朱琳.布比卡因不同剂量与注药方向对肛肠手术麻醉的影响[J].浙江实用医学,2012,17(02):135-137.

论文作者:吴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

标签:;  ;  ;  ;  ;  ;  ;  ;  

布比卡因不同剂量与注药方向对肛肠手术麻醉的影响论文_吴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