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机械行业改革及相关思考_企业经济论文

“九五”机械行业改革及相关思考_企业经济论文

“九五”机械工业改革与相关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械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机械、汽车工业作为两大支柱产业在“九五”期间不仅总量将会有一个较强的扩张,质量也将会有大的改善和提高。“九五”可能出现一个机械、汽车工业国内外两个市场接轨、融合的加速过程,最终实现国内市场国际化。围绕减缓冲击度和如何利用机遇,是机械工业“九五”发展中的一个很大的课题。

一、对当前国内经济形势的基本看法和对未来发展的总体环境的宏观预测

1995年以来,总体上讲,宏观经济走势继续呈从高位平稳回落态势,预计1996年仍在经济收缩期运行。“九五”中期开始经济反弹,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第五个循环周期。

当前,经济形势总体上看,正处于经济收缩后期,以坚持适度从紧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到位持续时间较长,调控力度较为柔和,调控手段运用得当,操作水平有所提高,调控效果日趋明显。据1995年7 月份卡斯特罗经济评估中心做出的经济景气分析看,经济运行进入绿灯区。上半年, 过热经济增长速度与过多物价涨幅双回落。 经济增长速度由1994年的11.6%降到10.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由1995年1月份的24.1%降到18.2%。但这个数据距1995年初提出的经济增长9%, 物价涨幅15%都有差距。鉴于我国经济目前仍处于高增长时期,加上并非完全进入市场经济决定经济增长的现实,国家政策一松就会大上的经验教训,可以认为,国家会仍坚持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一方针,预计在1996年还会坚持实施,不会轻易放弃。“九五”头一年也不会有大的项目开工,还会从严控制投资规模。“八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8960亿元,年均增长17.9%,比“七五”年均增速高13.6 个百分点。当然, 这里也有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 如商品房投资“七五”只有185.6亿元,而“八五”前四年已累计达2000.4亿元。 “九五”主要是改善投资结构问题。货币投放也不会有大的增加。“八五”货币净投放6144亿元(预计1995年1500亿元),比“七五”时期增长2.7倍, 年均增长29%,大大高于GDP现价增长速度(11.7%)。 这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因素。一般讲通货膨胀率高于GDP5个百分点,即进入红灯区,故“九五”货币发行从紧政策,不会放松。信贷规模也不会扩大多少,同时,还将实行资产负债比例信贷制度,资金紧张的状况不会有大的缓解。

据有关方面预测,“九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大体为,到本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在避免出现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年均上涨幅度低于10%)的基础上,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其中一产增3.5%左右,二产增12%左右,三产增10%左右);并要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基本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力气加强结构调整,搞活资产存量,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和合理、充分、有效利用,争取初步实现由速度型、粗放型经济向效益型、集约型经济的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总体经济效益;同时,要理顺经济关系,推动科技进步,增加发展后劲,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为下一世纪初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更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经济体制基础。

根据这一总的目标,1996年实现经济调控政策总的目标取向还是抑制通货膨胀。现在看,国家对需求的调控有了一些经验,但对供给的调控还不十分有力,盲目生产、伪劣假冒、重复浪费、库存严重、货款拖欠等成为“顽症”,国家始终处于以稳定为前提的救火状态,没有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供给能力的规律。实践证明,一个社会除了要有完善的市场体制之外,还相应地要有能够控制这个体制运行的管理能力和管理人才。市场经济人才准备不足,是我们目前的薄弱环节之一,而人才培养是要有个过程的。因此,调控能力和调控办法不会有大的变化。另外,缩小地区间差异,改善分配格局也是下一步调控政策之一,整个政策仍是适度从紧。

二、对机械工业“九五”经济形势的初步探讨

从总体上讲,“九五”将会好于“八五”,1996年将会好于1995年。具体讲,有以下几个特点:

1.“九五”是机械、汽车工业振兴的第一阶段,经济总量和质量都将会有一个明显增长。首先,国家对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现代化的问题认识越来越清醒,对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装备水平中所起的关键性、带动性作用逐步明确。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有一部分人总认为机械工业是长线,在思想上、投资上都有失偏颇。十四大提出把机械、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振兴,并将在“九五”规划上有体现,特别是对发展重点可以大力支持。这是机械、汽车工业发展中的一个历史性重大机遇。“九五”应是机械、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黄金时期。从总量上讲,振兴目标到2000年要达到15000~20000亿元产值。实际上,1995年有可能突破1.2万亿元大关。总量扩张能力很强。加之,进一步改革开放, 将会激发出新的发展活力,广阔的国内市场和较高的积累能力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当然,量的扩张是次要的,更为重要的是质的提高。“九五”期间,质量也将会有大的改善和提高,这是“九五”机械工业重点攻坚目标。现在企业日子不好过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产品质量不过关,丢失一大块市场。如机床1993年生产26万台,居世界第一,但出口仅2.1亿美元,进口却达19.4亿美元, 价值量相当于国内产值的一半还高,半壁江山让给老外。原因是质量不行,可靠性太差。天津机床厂作了一个调查,对售出的27台机床跟踪,用户反映,伺服系统故障率100%;刀库系统故障率50~60%,主要是重复定位不准;CPU(微处理器)故障率15~20%,主要是抓刀不准,液压件部分100%漏油。 用户反映,国内机床早期故障率太高,出厂调试不重视。法纳克系统125 个月无故障。所以说,可靠性与工业设计上不去,中国工业上不去,质量保证不了。最近,机床行业部分企业搞了一个质量声明,下一步部里拟搞一个质量振兴计划,确保到“九五”末,质量有大的提高。总之,“九五”时期,是机械、汽车工业总量和质量双增长的一个重要时期。全面实现振兴第一阶段目标,将为2010年最终实现振兴,成为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九五”发展契机增多,机械工业发展领域更为广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将不断提高,这给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现实。

农机行业,全国农机“八五”投资不超过15亿元,“九五”一上来就有25亿元,还不包括内燃机这块。从1994年开始,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农机工业上半年增长8.8%,下半年逐月增幅提高,全年达19.6 %,居九大行业之首。1995年在新增的35亿元预算内投资中,又一下子拿出14亿元投到农业和水利建设;1995年又计划安排农业贷款673.5 亿元,预计全年农机将增长15~20%。1996、1997年这一态势不会减弱。

机械基础产品这大块,“九五”面临着需求量增大的局面,主要是用于主机配套和维修。据有关调研分析,预计到2000年液压件需求量约为940万件(1993年产量390万件),翻一番左右;气动元件850 万件(1993年287万件),翻近两番;轴承10亿套,增加量很大; 齿轮年产值达到400亿元左右(1993年产值250亿元左右),增长明显。据国外统计,液压气动工业一般占机械工业产值3.1~4.5%,而我国只占1 %左右,潜在市场巨大。

汽车行业,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到位,特别是培育轿车市场的政策兑现,汽车工业“九五”将面临在调整中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按产业政策要求,到1997年主要轿车厂4个点,每个点的年产量要达15 万辆左右,国产化率达到60%以上;主要轻型车厂4个,每个年产10 万辆左右,国产化率85%以上,专业化程度要明显提高。这里也相应地提出了机床行业的机遇。如汽车专用设备需求量很大,主要是要生产出适应汽车大批量生产特点的高精度、高节拍、高技术、高集成的专用设备。以年产15万辆论,每几分钟就要下线一辆,每辆车身仅焊点就成千上万,设备要求精度高,现在主要靠进口,这是一大块市场。还有各类专机、机械手、输送带、装配线、生产线,包括低压电器在内的工业自动化成套等,市场需求量很大。

新兴产业增长领域很宽。如环保设备,“九五”国家需求量激增。我国现在环保形势十分严峻,二氧化碳排放量处于世界第三位,城市污染严重,北京列为世界最脏的首都之一。全国500 个城市中符合一级标准的不到1%,呼吸病中30%是因空气污染造成的;酸雨污染增多, 一些地区是世界酸雨污染三大重灾区之一;水污染也十分严重,七大水系中一半受到污染,1.6亿人常年饮用污染水;生态平衡问题严重, 4600种高等植物灭种,野生动物400种处于濒危状态, 这主要是由于工业污染造成的。所以,下一步工业脱硫装置、城市垃圾处理、水处理、超声污染(声屏障)等设备要大力发展。再如,食品包装机械、木工机械、金银首饰加工设备等各类设备需求量很大,机械工业发展的机遇增多,主要靠市场导向,瞄准市场需求发展,发展契机明显增多。总之,谁把市场脉博摸得准,上得快,谁就能掌握市场主动权,发展的机会就会更多一些。

3.影响行业经济运行的因素增多。面临调整结构、改造改组、强化管理、提高运行质量和总体效益的任务更为严峻。从“八五”经济运行情况看,影响机械工业“九五”经济发展的因素就外部讲,直接影响机械工业经济正常运行的因素已由主要是国家投资变化起决定因素,转变为投资推动、市场波动、宏观经济政策变动,这“三动”直接关联。左右机械工业经济形势的三大因素,也可以说是资源制约、市场制约、政策制约共同作用。从自身讲,已从要靠投入转到既靠投入,又要靠机制、靠管理、靠科技、靠政策这“五靠”上。因此,只顾外部,怨天尤人不行;只顾内部,忽视大环境变化也不行。要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才行。古人说,胸无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一个企业也一样,首先要有一个好的班子,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头脑清醒、把握全局、适时做好果断正确决策的经营者。就拿现在国有企业生产和效益不佳、亏损严重看,表面原因是宏观调控和市场降温的影响,深层次原因是,企业各种包袱过重,办社会的状况没有变,缺乏公平竞争条件,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另一原因是,市场发育不完善,没有建立起与优胜劣汰机制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当一部分扭亏无望的国企在稳定前提下与好企业争资金、资源、市场,影响其它国企的健康发展。从企业自身看,不景气的因素从本质上讲,是企业对市场不适应(包括观念、机制、管理、人才等),造成产品变化慢。在具体工作上,之所以资金利润率低,效益差,与相当一个阶段,只强调改革,忽视管理;只注重科技硬件投入,不注重科技软件投入;搞技改积极,对引进技术热心,吸收外资起劲,但对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管理技术、管理制度等,还有疑虑,心有余悸,实际上管理的潜力很大。一句话,要对企业现状和未来前景有综合、全面的分析,否则将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之,“九五”期间影响行业和企业经济运行的因素更加复杂化,需要企业从宏观到微观、从外部到内部,加强战略研究,切实根据自身实际,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在调整、改制、改造、改组、管理上综合运筹,以有效地提高经济运行和增长的质量。

4.国有大中型机械企业机制转换难度大。党的十四大决定中明确提出,到2000年,要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九五”将是最关键的攻坚时期。据统计,“八五”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4%,大大低于非国有企业增长30%的速度。 1994年,国企亏损面45.9%,比“七五”末增14个百分点;亏损额344 亿元,比“七五”末增17%。要改变这一严峻形势,关键是要解决国企改革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如目前改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企业的社会负担问题,怎么解决?现在正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总体上讲有了办法。最主要的问题是历史上形成的债务负担怎么解决。现在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其实质是近十年来国家没有给国有企业注入资本金,流动资金基本上靠借贷。国有企业1980年资产负债率平均30%,1993年68%,从这次清产核资看达82%,机械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高达73%,有的高达90%以上,基本是无本经营,资产负债结构极不合理。而且资产质量很低,有帐无钱的问题很普遍。现在企业的运转主要靠借贷,利息负担严重超量,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据统计,1991年,国企支付银行的利息是企业当年利润的2.5倍,有的更高。 如大连电机厂,1994年上交利息2182万元,是当年利润189万元的12 倍;北京电机厂支付利息是利润的21倍,西安电机厂甚至高达26倍。这是企业改制中的一大难题,目前尚无现成解决方案。从思路上讲,解决这个问题要历史地看,要做具体分析。首先要解决几个认识上的误区。比方说:过去总认为企业长期以来是无偿使用国有资产。实际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企不仅利润全额上交财政,折旧金也上交,企业连维持简单再生产都很难。在实行承包经营制后,承包任务完成后,企业留成部分的利润,名义上是企业自有资金,现在已从法律角度界定是国有资产(即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无法自己向法人自己注入资本)。这样,这部分又成了国有资产。因此,从本质上讲,不存在企业无偿使用国有资产的问题,也就不存在要“变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的问题。再一个误区,过去,甚至至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银行的钱就是国家的钱。其实不然,银行资金中既有国有资金(如自有资金这块),也有非国有资金(如居民存款、工商企业存款、国外机构存款等)。由此可见,当初把财政性国有资产投资改为信贷型“国有”资产投资(即拨改贷)是不合适的,理论上讲不通。还有一个误区,人们一般往往混淆了投资与信贷的关系。在企业经营中,投资形成的结果是资本关系,信贷产生的是负债关系。而在市场经济中,无资本企业是不允许存在的。但多年来,我们运用信贷资金建立了一大批全负债企业,使银行不良资金大量增加,正常经济秩序潜伏着危机。现在,从上到下已统一了对企业负债率过高,要降到一个合理水平的认识,但如何进行债务重组,从理论上,到具体操作上都是一大难题。总的思路认为,第一,国家必须对企业注入资本金,不能又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去吃草;第二,要把债权转股权,不能轻易豁免企业债权,以免形成赖帐心理和赖帐机制;第三,企业要逐步形成股权多元化,引入多个投资主体,不能国家包打天下(比方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的债务,能否变为相互投资;再比如,组建一些具有投资功能的中介机构接管债务;或者,能否向外商转让部分股权等)。这三条已成为共识。现在已在18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部分企业(每个城市先选两个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百家试点企业、56家试点企业集团核心企业,进行“拨改贷”资金本息余额一并转为国家资本金的试点,试图探索解开债务死结。总之,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无法轻装上阵进入市场,改制工作难以深入下去。

再一个与此相关的是,企业转制中明确投资主体后的国有资产的经营和管理问题,特别是国有股权红利处置问题。现在的情况是,企业股改后,国有股与其他股同股不同利和股利去留不明确。同股同利的原则不能变化,至于股利处置,财政部要求上缴财政,企业认为应留在企业。现在多数看法基本认为,国有股红利不能上交财政作为财政预算,应坚持税利分流,财政收入主要靠税收这一国际惯例。但也不能直接留在企业,这在理论上讲不通,也无法体现同股同利的原则。因此,股利应上交给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由其统一运筹,以国有资本的增资扩股形式用于企业再投资。这一思路的确定,随之带来的问题是企业改制的目标校正问题,现在多数企业都寄希望于通过改制,达到国家授权资产经营,自己作为国有资产的产权表机构。实际上出现了由过去所有权与经营权在企业混淆不清,转而变成由国家明明白白地把所有权给予企业,出现了实际上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合一,而不是分离。特别是在当前企业首先具备的是生产经营权,改制后的集团公司往往是既搞资产运营,又搞生产经营,属混合型控股公司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改制的初衷有一定的距离,而且集团公司还可能会与所属企业发生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的问题,自觉不自觉地侵犯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另外,还有一个新的问题同时出现,即随着大面积的对企业进行国资授权经营,势必会出现过多的国资投资主体,形成新的权利结构,这对今后政府实施产业政策,大面积、大跨度地进行存量调整带来新的难度,有可能会出现新的“结构固化”的问题。而且,这一个个的利益主体的竞争,所产生的优胜劣汰的代价会更大。由于都是国有资本和公有制这一特殊性质,最终在全社会范围内遭受的损失还是国家,还得由国家承担。这些问题,在下一步企业转机建制过程中,将会逐步突现出来,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逐步构造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实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总之,“九五”将是企业改制的一场攻坚战,这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巩固问题,需高度重视。

5.“九五”时期,机械企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将会成为现实。通过近17年的开放,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已基本形成,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已根本改变。据统计,1994年全国进出口总额已相当于GDP的比重达46.6%,比1990年提高15个百分点。现在, 我国经济对进出口的依存度已很高,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相当大。比如,仅汇率并轨一项,就造成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八五”期间人民币贬值率达70%以上;再比如,国外资本的大量流入,造成我们自己的外汇储备急剧增加,这不仅减少了国内市场供给,也构成了增发基础货币的巨大压力,仅1994年,外汇占款达4504亿元,比1993年新增3628亿元,这不仅影响了货币和信贷政策的落实,也刺激了物价的上扬。这些问题,从总体上讲是中国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和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应付的代价。因此,“九五”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仅不会改变,在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还会有新举措。如“九五”中国将“复关”,加入国际贸易组织(WTO)。所以说, “九五”是我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关键时期。从机械、汽车工业来讲,其行业特性决定了它是开放性、国际性、竞争性产业,在当今世界生产日趋国际化、全球化的今天,这种产业在国内甚至无法独立存在,更不可能封闭发展。因此,“九五”可能出现一个机械、汽车工业国内外两个市场接轨、融合的加速过程,最终实现国内市场国际化。因此,围绕减缓冲击和如何利用机遇,是机械工业“九五”发展中的一个很大的课题。从正面效应讲,利用国际市场的转换来推动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方面,国家将会适时对一些政策做出相应调整。比如,从1994年起,外商投资企业带进设备所得税“三减二免”政策,期限限制合同到期5 年后作废;技改设备沿海、北京等13个中心城市关税、增值税减半或全免政策,1995年全取消;1995年7月1日起,对机电产品进口管理体制又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了一大批产品的进口控制,制定了《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配额管理的产品目录由原来18种196个税目, 调为15种160个税目,取消了排气量1升以上车辆用汽油发动机、4000大卡/ 小时以上空调器及其5000瓦以上压缩机、复印机、汽车部分关键件等进出口配额;特定产品由原来171种190个税目,减少为107种119个税目。除此之外,其余机电产品均实行进口登记制度,海关凭登记表验发,大大提高了进口效率。但从负面效应看,势必又有一批国外机电产品进入国内市场。1993年,全国进口设备494.6亿美元,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带进设备就152亿美元。由此产生的结果, 使机械工业不少行业和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大量减少。如1993年进口电焊机约24亿人民币,而同期电焊机总产值仅12亿人民币;1993年机床进口市场占有率达48%,1994年超过一半, 其中数控机床, 国外产品占国内市场的80 %。 1994年进口机电设备572亿美元,同期出口320亿美元,逆差达250 多亿美元;轿车去年产量27万辆,而同期通过各种渠道进口和走私高达29万多辆,超过国内总产量,严重影响国内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现在一些机电企业感到市场不景气的原因之一,就是国外机电产品把国内市场挤占了一大块。“九五”如“复关”实现,国内市场的开放度还会增大,如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谈判方,提出要求我国取消所有非关税措施;取消国内外贸企业的垄断权,所有企业都应有外贸经营权;所有外资银行都可在国内设立,并可经营本币业务;取消服务贸易两种价,实现“国民待遇”等。这些要求,不可能全面满足,但还要开一些口子,机电企业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国外同类产品的冲击会逐步增大。因此,如何尽快提高企业在两个市场上的竞争力,是“九五”机械工业最终到底能不能与国际市场接轨,还是脱轨的关键所在,弄不好不仅差距缩不小,还会加大,甚至一些行业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总的看,“九五”机械工业的形势有机遇、有挑战,有调整、有发展,有希望、有危机,关键是看企业如何利用机遇,因势利导,求得更大的发展。同时,必将有一批企业被淘汰,生死机制最终在两个市场的竞争中兑现,这是无法以我们的意志左右的,是残酷的现实,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无法逃脱,必须正视,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三、关于1996年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的考虑

正如上面对形势的基本估价,预计1996年宏观经济的总体环境变化不会太大,但有利的因素会随着改革的深化和“九五”的起步逐步增多一些。特别要提醒的是,我们在研究工作思路时,在指导思想上,不能只看到宏观形势对我们行业制约的一面,更要看到制约后面对行业持续发展和对国有企业长远利益有利的一面。如国家宏观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眼前的发展在一些方面的确限制不少,但逐步到位后,势必有助于经济有序而健康运行,这从根本上讲,是为企业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为经济发展赢得长久持续发展打下一个较好基础。看形势,要有辩证法,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再比如, 通货膨胀涨幅1996年还会逐步回落,物价涨幅还会继续抑制。此外,还应对生产供给条件有一些基本的分析。如钢材的供应,由于国家在进口总量上严格予以控制,增加国内供给量,从资源上看,国内生产8200万吨左右,加上原来社会库存和适当进口,总资源在1亿吨以上, 供需总量上基本平衡,价格不会有大的波动,部分品种价格还不稳定,如三板一片(镀锌板、镀锡板、0.5mm以下冷轧薄板变压器硅钢片),现在价还在涨, 镀锌板5000元/ 吨,变压器硅钢片由1995年初的 13500 元/ 吨, 上升到现在15000元/ 吨左右。主要是国内生产能力不足,国际价格上涨。 其它品种还会处于小幅度上下波动呈平稳主调的状态。其它生产要素的供给仍处于偏紧偏低的状况。运力不会很快得到缓解,主要限制口仍为大件运输的瓶颈;煤炭、电力等能源,“九五”国家虽仍重点支持,增加投入,但1996年不会有大的改观,部分地区停三开四,停二开五的现象仍会存在;资金市场发育程度还很低,企业筹资融资的功能有限,资金仍是十分紧缺的资源。基于这种对大的环境和行业的自身情况的分析,1996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否可以这样考虑:要继续突出一个“实”字,要狠抓已经召开的中央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在发展上按振兴纲要和产业政策,狠抓贯彻落实,在四个发展重点上要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改革上按国家统一部署,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机建制上有实实在在的进展,为企业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在务实求实上做文章。总之,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总的任务就是要结合行业的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已经召开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在总结“八五”工作的基础上,以实施“科教兴业”战略为主导,全面启动振兴。同时,在结构调整、企业改革、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上要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和大的动作,力争使机械工业在存量优化和整体素质上有明显变化,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大的提高。总的讲,就是抓改革,促振兴;抓管理,促质量;抓转制,促竞争;抓市场,促发展;抓科技,促水平,切实使机械、汽车工业在全面启动振兴的头一年,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标签:;  ;  ;  ;  ;  ;  

“九五”机械行业改革及相关思考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