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的临床应用论文_柴臻

柴臻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 骨二科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 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的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及感染创面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0%,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创伤骨科;临床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613-0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外科疾病的治疗中。近年来,随着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发展成熟,临床中对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效果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1]。我院为进一步明确这一点,特选取了8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专项研究,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的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及感染创面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有男患者23例,女患者17例;年龄为17—68岁,平均年龄(41±3.2)岁;病程:伤后1.4小时—6个月,平均(7.5±1.4)天;创伤类型:工伤事故10例,车祸伤25例,电击伤5例。对照组有男患者21例,女患者19例;年龄为15—70岁,平均年龄(40±3.6)岁;病程:伤后1.2小时—8个月,平均(7.7±1.2)天;创伤类型:工伤事故14例,车祸伤22例,电击伤4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本次研究中,患者创面主要分布在手部、足踝、前臂、小腿等部位。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换药治疗,包括清除局部坏死组织,扩创,使用0.9%氯化钠冲洗创面,每日三次更换敷料等。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第一,对创面进行彻底的清除,并修复受损的组织[2]。第二,查看创面大小,并据此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所使用的敷料修剪至合适的大小;将生物半透薄膜覆盖在敷料上,使之与敷料充分接触、紧密贴合,之后再将薄膜的边缘与周围正常皮肤缝合在一起。第三,对引流管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之后将引流管与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连接起来。如果患者所需引流管较多,那么可以使用三通接头,使多根引流管能够连接在负压装置上[3]。第四,在负压装置的负压为124—450mmHg(0.016—0.061kPa)的情况下,前48小时保持持续吸引,之后采取吸5分钟、停2分钟的间断吸引法。第五,在手术结束之后,将患者推回至病房,再次将引流管与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连接起来,将负压装置的负压调整为125—200mmHg(16.6—26.6kPa),前六天保持24小时持续吸引,第七天把敷料揭除,查看创面的肉芽生长情况,如果肉芽生长良好,则直接对创面进行缝合修复操作;如果肉芽生长较差,则进行游离植皮治疗。第六,对感染性患者,首先给患者做病原学检查和药敏实验,之后在根据检查结果和实验结果来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换药次数、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根据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0%,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实际效果展开了探讨,而研究结果表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相对常规换药治疗而言,具有更多的优势:第一,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减少换药次数,进而减少创面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降低了病菌感染的几率;第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使有效清除创面上坏死的组织以及细菌和病毒,从而加速肉芽的生长速度,使缺损的组织得到及时的补救;第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简化了缝合、换药等治疗环节,并减少了创面完全愈合的时间,所以患者的住院时间得以缩短,经济负担得以减轻。综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体现出它鲜明的优势,弥补了传统的换药治疗的缺点,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而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吕豪.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5, 15(08):33-35.

[2]王辞山.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 23(24):547-548.

[3]孙世山.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及感染创面的应用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10(35):74-75.

论文作者:柴臻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  ;  ;  ;  ;  ;  ;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的临床应用论文_柴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