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及药学分析论文_王涛

王 涛

黑龙江省兴凯湖农场医院 158325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在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药学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措施,观察组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34例中,对于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效果,无效1例,总有效33例,临床治疗有效率97.06%;对照组34例中,无效5例,总有效29例,临床治疗有效率85.2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阿托伐他汀治疗模式运用于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工作中,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治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关键词】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药学分析;疗效观察

高血压属于比较常见的多发病,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血压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高血压合并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患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危险性大大增。目前临床上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仅给予了传统的药物治疗,未对其具体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1]。本文就阿托伐他汀治疗在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8例。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订的关于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49-71岁,平均(56.9±6.2)岁,平均病程为(2.4±1.2)年。对照组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49-71岁,平均(56.9±6.2)岁,平均病程为(2.4±1.2)年。全体患者在入组前均已签署研究知情文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措施。给予吸氧治疗,并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血压监测,然后给予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

观察组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降压药物采用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若出现其他症状,给予对症治疗。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次,1次/d,口服治疗6个月。

1.3观察指标

临床治疗效果:1治愈。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等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患者生活能够自理;2显效。治疗后,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等指标基本上趋于正常值,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3有效。治疗后,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等指标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开始改善,部分生活可以自理;4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等指标和临床表现均未见好转,部分患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采取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采用常规治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两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情况,观察组34例中,对于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效果,无效1例,总有效33例,临床治疗有效率97.06%;对照组34例中,无效5例,总有效29例,临床治疗有效率85.2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属于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最近几年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高血压的临床症状因人而异,大部分患者在早期症状不明显,仅在精神紧张、劳累、情绪波动后才会诱发血压升高,而且短暂休息之后病情会得到好转。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症状会变得尤为明显,常见的有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夜尿增多、注意力不集中、心悸、胸闷、肢体麻木、乏力等。如果血压突然升高会出现剧烈呕吐、头痛、心悸、眩晕等,严重时还会出现抽搐、神志不清等症状[2]。本次研究中,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多是因年龄较大,导致血管硬度增大、传输能力下降,加快管道中脉搏的传递速度,推动前向压力波从外周传输动脉、主动脉传递到各个发射点,同时缩短了返回心脏的时间,在收缩中期使返回中央的脉搏波提前折返,继而进一步降低了舒张压,升高了收缩压。由于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症状比较特殊,而且预后性较差,所以在对其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在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过程中,没有必要给予过多的药物治疗,由此控制耐药性和药物副作用的产生,为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3]。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发现,在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常规药物治疗过程中,经加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能够得到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治疗人员在对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时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获得良好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服务的满意度,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玉萍.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病患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09):1605-1606.

[2]丁秀丽.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6):7048-7049.

[3]周爱华.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7(8):104-105.

论文作者:王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及药学分析论文_王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