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应用价值评述论文_褚灵峰

祁阳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6100

【摘 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患儿均50例。常规组患儿采取一般性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蓝光照射等;观察组患儿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茵栀黄颗粒口服,连续治疗7d,观察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连续治疗7d后,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8.0%,常规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8.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采取蓝光与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总有效率高,患儿退黄速度快,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病理性黄疸;茵栀黄颗粒;蓝光;新生儿

本文旨在探究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为疾病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现将相关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患儿均50例。观察组患儿中男女比例为28∶22,体重最轻的为3.0kg,最重的为4.5kg,平均(3.4±0.5)kg,平均日龄为(15.2±3.1)d;发生黄疸时间为2.8h-26d,平均(12.2±1.6)d;常规组患儿中男女比例为30∶20,体重最轻的为3.1kg,最重的为4.6kg,平均(3.5±0.4)kg,平均日龄为(15.4±3.0)d;发生黄疸时间为2.9h-28d,平均(13.1±1.5)d[1]。比较观察组与常规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组患儿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口服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按照5mg/(kg·d)[2]为参照标准,每日服用3次,并保持蓝光连续照射8h/d,7d/疗程。

1.2.2 观察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口服,每次用量为1g,3次/d,7d/疗程[3]。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4]作为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指标。治愈:患儿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至正常状态;显效:患儿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基本恢复;有效:患儿黄疸有所减轻,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所下降;无效:与治疗前无任何改变甚至病情恶化。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18.0软件中,以95%作为可信区,录入过程中确保真实客观,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8.0%,常规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8.0%,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2.2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下降情况与平均退黄时间

观察组患儿的平均退黄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的下降速度更快,下降幅度更大,与常规组患儿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下表2。

3 讨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疾病又称为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一类常见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新生儿皮肤巩膜黄染等[5]。该类疾病的病因多种多样,患儿通常因为缺氧、酸中毒、感染、红细胞酶缺乏等导致体内的胆红素水平增高。对于一些早产儿来说,该类疾病患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够成熟,胆红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而沉积在患儿的脑组织内,导致胆红素脑病出现。若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将可能使得该类疾病患儿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6],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蓝光照射等,该治疗方法可以将患儿的胆红素排出体外,因而可以达到退黄的效果,但是治疗效果不佳,只能缓解临床不良症状,而无法祛除病因,不宜作为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在传统中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西药治疗已经逐渐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中医认为治疗病理性黄疸应参照标本兼治、正邪同治的治疗理念,其中茵栀黄作为传统的中药制剂,其成分来自于多种类型的中药材,将各类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包括黄芩、茵陈、金银花、栀子等[7])相互调和组成的中药制剂,对于病理性黄疸患儿的副作用少、毒性低,临床效果显著。其中黄芩可以增加患儿胆汁的排泄量,达到保护肝脏病、改善供血的目的;茵陈可以缓解患儿溶血症状;金银花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栀子可以促进患儿胆汁排泄,改善临床不良症状等[8]。上述药物相互调和可以起到利湿、退黄、清热解毒之功效。

本次研究表明,采取蓝光与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患儿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且退黄时间短,总有效率高,与单纯采用蓝光治疗的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医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病理性黄疸患儿的临床不良症状,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采取蓝光与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总有效率高,患儿退黄速度快,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叶挺.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3,25(4):179-180.

[2]廖亮荣.口服茵栀黄颗粒及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研究进展[J].内科,2013,8(1):75-76.

[3]蓝建芳.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3):76-77.

[4]唐骏.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4):68-69.

[5]王国杰,李然,康永明等.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1,28(4):121-122.

[6]秦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92例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7):1924-1925.

[7]方玉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2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3,9(6):33-35.

[8]王小红.茵栀黄颗粒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3):5025-5026.

论文作者:褚灵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4

标签:;  ;  ;  ;  ;  ;  ;  ;  

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应用价值评述论文_褚灵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