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兼论振兴东北地区的金融支持_金融论文

区域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兼论东北振兴中的金融支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论文,实证论文,经济增长论文,区域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11(2007)02—0010—05

2003年8月,国家启动“振兴东北”战略。许多学者从金融市场发展的角度为战略的具体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并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已被众多研究所证实。① 目前,要对“振兴东北”战略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首先需要通过规范的实证分析,梳理清楚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及与经济增长的具体关系。同时,结合分析该地区的资源禀赋、制度环境、市场发育状况等因素,方能得出实现该区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1 东北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1.1 数据及指标的选取

参照Goldsmith和Levine的经典分析,选取人均GDP增长率衡量经济增长水平。采用国有金融相关比例②(state-owned financial interrelation ratio,SOFIR)表示区域金融发展的总体规模,即考虑采用国有银行存贷款与GDP的比重表示金融深化率。选取1978—2004年数据,主要取自《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和相关年度《中国统计年鉴》。

1.2 东北地区经济与金融发展数据单位根检验

由于采用普通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不同经济变量的相关性存在一基础性假设,即基础变量的平稳性,而时间序列数据大部分都是非平稳的,因此,在进行具体的经验方程估计和相关检验之前,需要采用单位根检验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为消除宏观经济变量的异方差,对变量都取对数,通过原序列图形看出不含时间趋势项。采用Augmented Dickey-Fuller(ADF)检验方法,在设定常数项的情况下,分析结果中常数项通不过显著性检验,因此,检验回归中不包含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结果如表1所示。

注:(1)*表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2)ADF统计量小于MacKinnon临界值,表示拒绝原假设,认为该序列是平稳的;ADF统计量大于MacKinnon临界值,表示不能拒绝含有单位根的原假设,则该序列可能是非平稳的。

从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对水平项、人均GDP增长率和金融深化率的ADF统计量都大于MacKinnon临界值,无法拒绝有单位根的原假设,其对应的序列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对两序列做一阶差分,然后进行ADF检验,可观察到东北地区人均GDP增长率一阶差分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东北地区金融深化率一阶差分序列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分别拒绝原假设,接受序列是平稳序列的结论。这表明分析的这两个变量是一阶单整的,即是I(1)的。对此非平稳的经济变量需要采用协整方法进行分析。

1.3 东北地区经济与金融发展协整检验

如果一组非平稳时间序列存在一平稳的线性组合,即该组合不具有随机趋势,则这组序列是协整的,表示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对东北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和金融深化程度之间进行协整检验,如表2所示。

在协整关系检验中,原假设是二变量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表2可以看出,这个假设没有被显著拒绝,说明在东北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和金融深化程度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从而使二者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作用的关系。

根据上述同样的思路,对全国人均GDP增长率和金融深化程度之间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见表3),发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稳定关系。通过对表2和表3的比较可知,在东北地区,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出现了阻滞,下面通过构建一增长模型对此进行进一步分析。

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

为探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现在Solow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一简单内生增长模型。假设没有外生技术进步,经济中的个体将产出的一部分进行储蓄,将储蓄的部分进行投资,同时假定不存在人口增长。用Y表示产出;A:每一单位资本的边际产出,假定不变;K资本;S储蓄;s储蓄率;r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d表示每期的资本折旧率;I表示投资。则内生经济增长函数为:

此公式说明,在稳定状态下,经济增长率受社会边际资本产出率、转变成投资的总储蓄的比例和储蓄率共同决定。

所以,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

一是储蓄率的影响。动员居民储蓄,将社会零散资金集中起来形成资本,是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金融体系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金融体系具有以下优势:能够提供流动性强、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金融工具;在交易成本方面由于规模经济具有一定优势;较强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方便了资本市场出清的可能性。以上优势对居民储蓄意向的吸引,将从根本上决定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的促进程度。

二是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比例。资本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投资的资金比例,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是区域资本形成的主要环节。决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因素主要为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程度和金融系统的效率。

三是资本产出效率。资本的边界生产率决定了资本对经济的实际作用效果主要取决于社会市场化水平、经济发展阶段、经济主体经营效益等。资本由经济发展主体——企业使用,企业的经营水平、对风险的防范能力等决定了资本的最终产出效率。

由于储蓄最终来源于收入的增加,所以经济水平最终也决定了资本的提供规模。经济增长将提高居民的收入,增加储蓄水平。经济机会的增多将吸引更多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市场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需求,促使其增加投资、扩大生产。日益激烈的竞争也将激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产流程、采用更先进的工艺,从而提高资本的产出效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会有力地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3 东北地区金融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理论模型证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相互促进,但是在东北地区二者之间并不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金融发展并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应有的作用。在全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强相关且呈长期稳定关系的背景下,东北地区金融发展较为滞后,现根据第二部分的理论模型和对该区信用环境的简要分析,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3.1 储蓄率

储蓄率用当年新增贷款数与当年GDP的比值表示。如图1所示,1978—2004年间,除了1985年特例之外,东北地区的储蓄率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平均储蓄率东北地区仅为12.23%,全国平均水平为15.11%。储蓄水平的低下,反映了可以用来投资的资本比例较小。

图1 1978—2004年不同年份储蓄率

数据来源:中经网.中国经济统计数据查询与辅助决策系统。

影响我国储蓄率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储蓄偏好、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实际利率水平等,金融部门的效率和融资机制也会对储蓄率产生影响,但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即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由图2可看出,1978—2004年间,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收入基数的低下,决定了储蓄水平的停滞不前。

图2 1978—2004年间人均收入

数据来源:中经网.中国经济统计数据查询与辅助决策系统。

3.2 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比例

利用当年贷款增加值与存款增加值之比表示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比例。剔除1979年东北地区存贷比的异常数字,得到1980—2004年间的存贷比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东北地区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年间东北地区的平均存贷比为124.66%,全国平均存贷比为87.15%。这反映出东北地区对投资资金的需求相对旺盛,从储蓄资金向投资资本的转化渠道较为畅通。进入2002年后,相对于全国存贷比开始下降,东北地区仍保持了上涨的趋势。这部分是由于东北地区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有限,但区内有效资金需求切实存在。以上分析更反映出该区人均收入和储蓄率的低下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同时也表明金融机构在该地区拓展业务的空间非常大。

图3 1978—2004年不同年份存贷比(%)

数据来源:中经网.中国经济统计数据查询与辅助决策系统。

3.3 资本产出效率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囿于数据获取的困难和统计资料的准确性,我们用2001—2003年度沪、深两市所有的上市企业为分析对象,以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即ROE)作为资产产出效率的衡量指标,分析东北地区企业的经营状况。

由表4可知,东北地区上市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当地企业的代表,上述事实反映出该区资产产出效率的低下。较差的盈利水平很难吸引更多商业资本的投入。

虽然东北地区有效资本需求现实存在,而且可通过从区外引进资金、加大财政或政策性金融投入等逐步解决,但是作为“东北振兴”主体的工业企业自身经营能力的薄弱,直接导致信贷资金产出的低效率甚至形成亏损和不良,加之该地区信用环境的整体恶劣,则会降低商业金融机构进入该地区的投资回报预期,限制目前发展最需要的资本的引入。因此,单纯通过所谓的投融资机制改革来吸引资金短期内将不会有实质性的效果。

3.4 区域信用环境分析

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核。其本质是指经济活动中以契约为载体、以偿还为条件、以借贷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价值运动,是指行为主体之间的以履约守信为内核的践约行为。区域信用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了区域融资的整体水平。

该区域的商业银行不良率一直居高不下。在各商业银行都在加强风险管理、全国的金融资产不良率稳步下降的背景下,该区域的企业违约情况却呈增加趋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王玉玲和张星的报告,截至2002年末,该区域逃废债企业性质相对均匀地分布在国有、集体和个体、私营企业,反映出该区域整体信用状况的低下。李扬等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中对全国各地区2003和2004年的金融资产质量进行了评定,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连续两年排名后三位。

4 实现该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要提高该区金融发展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东北振兴,需要内外因共同改善,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政策扶持力度上,不能仅希望国有金融机构冲减不良贷款。也就是说,该区的振兴不能仅靠“输血”,更要通过自己的“造血”功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1 要改善信用环境

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市场化运作信用服务企业主体、健全的法规体系、广阔的信用产品需求市场、多层次的信用教育体系是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框架。应通过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不断改善区域信用环境。

首先,加快区域信用法规建设工作。在企业良好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行为没有完全培育起来之前,其行为需要法规制度的约束。其次,增加对失信者惩戒力度。将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相结合,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授信额度高,融资成本低;对失信企业,将其失信行为与整个社会利益对立起来,增加失信者交易成本,从而减少失信行为。第三,培育市场需求,促进信用中介机构发展。当将失信与成本关联以后,对信用评价的市场需求将增加。此时,应逐步推动信用中介机构,如信用评级、信用担保、信用咨询、信用征集和信用调查等的发展。第四,加强信用文化教育。通过道德文化教育、正规信用管理教育和信用管理职业培训等开展信用教育,改善信用环境,这也是解决信用缺失的根本出路。

4.2 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区域主导产业

地方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吸引金融资源流向对当地经济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的产业。首先,需要积极推动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对除了主要资源类企业和对国民经济及国防安全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外,应鼓励实施股份制改造,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产权,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发挥本区域深厚的制造业人才储备优势和资源优势。其次,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面向世界积极构建现代企业物流链和销售网络。第三,对区域支柱或主导产业,由政府财政或政府建立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提高企业在金融机构的融资额度和信用保障能力。通过上述措施,引导商业金融机构支持就业增长,促进产业集群,加快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

4.3 要建立区域政策性金融机构

建立区域政策性金融机构,如东北振兴开发银行应统一调配资金,支持该区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发展和支柱产业的逐步优化,这是当前最为现实的解决该区资本供给不足的措施。首先,需要明确其政策性。振兴开发银行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工具,要承担投资导向和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它既要避免完全商业化运营,也要避免再次承担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二财政”的职能。其次,振兴开发银行的资本来源应多元化。应由中央财政、东北三省地方财政控股,同时吸纳民间资本、商业资本和境外资本的进入。这样既能保持银行的政策特性,又能建立先进的公司治理结构,维持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三,银行运营要遵循政策性和安全性的良好结合。资本投向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项目时,需要遵循经济效益规律,银行对此应严格制定贷款和还款条件,根据raroc(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即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进行资本配置。

4.4 引导商业金融机构通过全面风险管理,积极寻求投资机会

该地区庞大的资金市场需求是商业金融机构无法忽视的。各金融机构应在经营战略调整后,通过自身不断强化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优化信贷决策,通过科学的风险授信限额和贷款定价,积极寻求投资机会。可在区域信用等级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域的主导产业,如装备制造业、资源类产业、制药业等进行详尽的行业分析,然后通过具体的法人客户评级和债项的评级,在自身的风险接受度内,寻找既能给自己带来收益,又能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带动就业的机会,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商业金融机构利益增长双赢的结果。

收稿日期:2006—12—28

注释:

① Bagehot & Hicks(1969),J.Schumpeter(1952)、M.Friedman(1969)、Goldsmith(1969)、Levine(1997,1999)、谈儒勇(1999)、盛传林等(2003)、陈军&王亚杰(2002)等分别从不同国别和角度论证了此观点。

② 本应采用某一时点上全部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之比,但由于规范权威的数据获得较为困难,兼之考虑到东北地区直接融资比重较低,所以此处选用国有金融相关比例。本文是主要分析了国有银行的发展与该区经济增长的关系。

标签:;  ;  ;  ;  ;  ;  ;  ;  ;  ;  ;  ;  ;  ;  

区域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兼论振兴东北地区的金融支持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