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文化格局下的现代书法创作_书法论文

当代国际文化格局下的现代书法创作_书法论文

当下国际文化格局中的现代书法创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书法论文,格局论文,文化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一种与书法相关并具有相当实验性的现代艺术形式,现代书法在当下国际文化格局中面临两大现实问题:如何保持真正的中国本土特色?如何进入全球化现代艺术语境?多年来现代书法创作界围绕这两大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85美术新潮几乎把上世纪末以来西方现代艺术的诸多流派重新演练一遍,其主要价值显然不是艺术上的创造,而在于观念上的革新。与此同时悄然兴起的中国现代书法运动,作为'85美术新潮的有机部分或有力补充,最初自然也具此特征。'85时期的现代书法,虽然因其对传统中国书法界的震撼而背负起“叛逆”的罪名,在艺术品味上则比较单调与浅薄。1989年邱振中《最初的四个系列》的推出,在艺术理念上超越了“书画同源”等传统美学理论的简单逻辑,对现代书法创作是一个很大的推动。现代书法开始真正进入现代艺术的新思路。

90年代初,国内现代书法界在经历一个低潮之后,开始呈现新的生机。王南溟、张强等人的装置、行为作品在'85美术新潮多年之后在现代书法界姗姗来迟。与此同时,以不可识文字和书法元素为依托的抽象派作品,则在早期尝试性探索的基础之上开始走向成熟,形成大胆的个性化语言,成为现代书法艺术创作的主流。代表艺术家有张大我、魏立刚、卜列平等。坚持可识文字的艺术化改造一派,也有比较可观的进展,形式上日趋精致,富于装饰性。代表艺术家为古干、邵岩、阎秉会等。女性艺术家如蔡梦霞等的崭露头角,打破了现代书法界长期以来的男权话语,平添新的活力与视角。

1997年后,由于众多热心人士的推动,开始形成现代书法的全国性群体,并在创作和学术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现代书法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稳步发展的新阶段。标志性的事件就是1998年11月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学会成立和1999年6月“巴蜀点兵”大型系列活动举行。

但是,上述成果显然不能代表当今现代书法创作界的普遍状况。由于现代书法的创作基点从一开始就定位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汉字书法,十余年后的今天,不少现代书法家在观念上仍旧摆脱不了传统书法情结的纠缠。一方面,不少人的现代书法创作继续囿于传统文人墨客闲情逸致式的做作;另一方面,现代书法长期漂游于当代国际文化基本格局之外,难以进入现代艺术的语境。

当今国际文化格局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走向多元化。多元以理解、沟通和宽容为前提;但真正的多元是指对各种精英文化与新兴事物的理解和接纳,并不意味着对平庸守旧的容忍。作为现代艺术形态的现代书法,其强烈的革新精神,在十多年奋斗之后,不仅不应消减,而且应当在更深层次予以张扬。没有深刻的反省与批判,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与进步。稍加留心,我们就不难发现,当今不少现代书法创作者孜孜追求的其实并不是一种鲜活的中国本土特色,而是对旧日情怀的眷恋,与当代中国真正的社会现实是脱节的。艺术观念陈旧畏缩,对当下文化切入不够,缺少文化针对性和创新精神,也就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本土特色和现代艺术精神。沉浸在旧有文化氛围的“中国本土特色”,实际上是一种“伪本土”、“伪现代”。以此指引现代书法创作,就必然导致平庸与麻木。此次“巴蜀点兵”回顾展上不少纸上水墨作品雷同的面目就说明了这一点。现代书法所关注的应当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它所体现出来的中国本土特色也应是基于当代中国文化现状,对既有文化提出质疑和批判,并放眼未来,放眼世界,放眼现代化。

物质和精神上隔阂的逐渐消失,已使当代世界进入一个全球资源共享、文化边界日渐模糊的新时代。东西方之争,虽然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存在,但讨论的方法和思路必然有质的转变。一方面,各种文化在继续发展本身特色的同时,也无法阻挡外来文化的吸引与冲击,必然要参与到国际文化的互动交融中来。另一方面,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主动开阔视野,承担历史使命,努力将本土文化在当今国际背景中发扬光大,而不是让其被世界文化巨流所吞灭。此次成都回顾展上,几位国外艺术家的参与,就使我们看到现代书法走向世界,与其它文化交流互补的极大可能。可是,由于思想的狭隘和视野的狭窄,国内不少人在现代书法创作中不仅缺少对当代中国文化现状的关注,对当今国际文化发展动态更缺乏了解。一些人继续对中国传统进行改头换面的重复,更多的人则在有意无意地重复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或日本少字派书法的做法,满足于画面的装饰性和对文字的修修补补。对当今国际潮流的忽视或排斥,使现代书法创作界在观念上总体落伍,难以和当今世界现代艺术进行平等对话。

现代书法如同其它现代艺术,在本质上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是一种观念上的革命。它以中国的汉字文化为依托,但又跳出文字可识性的障碍,极具中国个性和国际性,极有可能成为中国现代艺术与世界现代艺术突破语言隔阂,实现对接的一条便捷通道。作为中国现代艺术未来发展最为可行的方面之一,现代书法的主要前途在于走向观念与抽象,表现为对当下国际文化格局的关怀和对创作媒材手法上创新可能性的深入探索。这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将成为中国现代书法家们努力的方向。当然,现代书法的发展也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批评推介的深入与拓展,总之,需要更多有心人的扶持和努力。我们寄希望于将来!

1997年7月27日,北京

标签:;  ;  ;  ;  ;  

当代国际文化格局下的现代书法创作_书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