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和群体是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_原子论文

个人和群体是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_原子论文

个体与群体是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畴论文,群体论文,个体论文,哲学论文,是一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迄今为止,人们很少谈到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更没有把个体与群体作为一对哲学范畴去研究。然而,个体与群体的确是哲学系统观一对极重要的范畴,值得我们认真地探索。

一、个体与群体是事物存在的普遍现象

个体与群体概念本来都只属于生物学范畴。如果我们要把个体与群体这两个概念作为哲学范畴,那么它们的含义就需要相应地扩展。个体应解释为:一类事物的单个存在。群体应解释为:同类事物个体的集合。个体与群体是世界上各类事物存在的普遍现象。

先看自然界。自然界是由许多性质不同的物质存在组成的,概括起来讲,主要分为这几类物质形态:物理物质、化学物质、生命物质等。每一类物质,都是个体与群体的统一。物理物质的个体是基本粒子,如中子、质子、电子等;物理物质的群体,指的就是这些物理物质个体的集合形式,如宇宙弥漫物质,以及由基本粒子组成的星体等。化学物质的个体是原子和分子;化学物质的群体是由原子、分子组成的星体以及星体上的宏观物体。生命物质的个体是生物有机体,如单个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生命物质的群体是生物群落乃至生物圈。

人类也是一类物质形态,它同样具有个体与群体的区别。个人是人类的个体,社会是人类的群体。尽管人类的社会性十分突出,个人离不开社会而存在,但社会毕竟还是可以划分为一个个的人。人类的个体性与社会性同样不可缺少。不仅事物的存在有个体与群体之分,就是事物的发展,也总是有个体线索与群体线索这么两条历史线索。根据科学材料证明,我们的宇宙所经历的发展,始终有个体与群体两个侧面。从个体角度看,物质进化的基本历史线索是: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生物体→人。伴随这条个体进化线索,有一条相应的群体进化线索:气状弥漫物质(基本粒子的群体)→星体(原子、分子的群体)→生物群(生物的群体)→社会→(人的群体)。这两条线索扭合在一起而不能分开。由此可见,个体与群体的对立统一,具有极大的普遍性。从这种普遍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个体与群体的范畴,也决不会只适用于个别领域,而是能适用于自然、社会、思维的诸领域,成为哲学系统观的一对重要范畴。

二、形成个体与群体的原因

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都有一个质,这是事物相互区别的规定性。同时,任何一类事物的存在都有一个量,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质与量的统一在造成事物的区别上,又形成事物的度或关节点,这是事物的质在量上的界限,跨过这个界限,一事物就变成了他事物。因此,任何一类事物都有一个量的表现,这就是这类事物的规模、范围,体现量的大小的就是该类事物的群体。群体中个体数目的多少,占据范围的广狭,都属这类事物的量。一类事物与其他事物有一个相互区别的关节点或基本度,这就是该类事物的个体。一类事物群体规模并不直接影响这类事物的质,多一些或少一些,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依然是这类事物。但是,当某类事物的群体规模逐渐缩小,最后缩小到一个特定的极限,再进一步缩小就不再是这类事物,这个质的限度和最基本单位,就是该类事物的个体。例如,把一堆化学物质不断减少和分割,直到剩下的是一个单原子,它还仍然是化学物质,但若进一步将原子缩小下去,出现了基本粒子,这就不再是化学物质而是物理物质了。所以,原子是化学物质的最基本单位,也就是这类物质的个体。

由此可见,事物出现的个体形式与群体形式的区别,乃是由事物所必然具有的质与量的关系决定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个体表现着一类事物的质,而群体表现的是一类事物的量。因此,事物之间的区别,是从个体的质上确定的,这就是个体确定事物的类。而群体则是个体量上的集合,并不是比个体更高级的事物。事物发展与否,关键也在于个体形式上是否发生变化。基本粒子和原子的质的区别,就是从二者不同的个体上确定的,而不是从它们群体的特征上确定的。基本粒子纯群体形式的变化并不决定它是否变得高级,只有它发展到原子,才是高级化了,原子并不是基本粒子的群体,而是更高级的物质个体。当然,不同事物的群体之间也有质的区别,但这种区别是由个体的不同所导致的。很清楚,这里的所谓个体,实际上是一种科学抽象,它作为类的标志,并不是某个具体的个体,而是对一类事物所有个体的抽象和概括,它适用于同类中的一切个体身上。

总的讲来,或者从根本上讲,事物的群体只是个体的量的扩大和集合式表现,没有本质上的新特点。由于个体本来就是在群体中存在的,对个体的剖析也已经从质上确定了群体的特征。例如,基本粒子是物理物质的个体,由它们组成的群体有宇宙弥漫物质和某些种类的星体,这些宇观物质体的基本特征,就是巨大空间范围中的质量和引力作用,这正是基本粒子物理性能的集中表现。

虽然群体没有本质上的新特征,但在形式上却有着自身的特点。第一,群体扩大了个体的性质,对环境的作用范围和结果也就大不相同。例如,星体质量大或小,使它在天体运行中与其他星体的作用地位和作用方式产生了不同;生物物种个体的数量,直接影响到对环境的作用、发展和延续;个人与社会的力量则更具有巨大差异。第二,群体使个体本来不突出的性质突出出来。拿引力来讲,对基本粒子的微观研究突出的是电磁等性能,而对质量及引力作用往往不予重视,在质量巨大的星体上,引力作用则又成为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主宰宇观世界。第三,群体的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甚至造成某种程度上的个体所具备的新质特征,群体所具备的集合性状也是十分重要的事物性质。

个体与群体的区别不仅表现在质与量的关系上,而且表现在它们的系统类型的不同上。个体与群体虽都是事物系统,但具有巨大的区别。个体系统的根本特点在于,作为个体系统的要素,均是低于该类个体的不同类事物,并且是不可缺少的。一旦缺乏了某些要素,个体系统就失去了质的规定而不成为该类事物系统了。例如一个人,单纯拿出他的头、手或足,都不能称之为人,只能称之为人的组成部分。因此,个体作为一类事物的质的单位,是一个不能再分割开来的有机系统。

群体则不然。群体虽然也是系统,但具有极大的松散性和自由度,作为系统中的要素,都是和群体属于同类事物的个体,在性质上并不低于群体,其数量、规模、范围的一定变化都影响不到这类群体的质。也就是说,群体系统不太严格,其要素与群体系统的关系不甚密切。拿社会作例子。在社会中,人是社会系统的要素,但人数的多少并不影响社会是否属于人类;社会规模的大小,也不影响它们是否还是社会。家庭、阶级、民族、国家等人类群体形式,都是如此。因此社会的群体从来就是大小不一、众寡悬殊的,但这始终没有影响到它们的存在与发展。

三、个体与群体的对立统一关系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并且在发展中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区别是不容混淆的。一方面,个体与群体分别体现了事物的质与量的不同侧面。另方面,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类型也不一样。这都使个体与群体形成了原则上的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个体与群体是对立的,它们是一类事物中相对立的两种基本存在形式。

个体与群体是不能分离的,它们始终相互依存。不论个体与群体是多么的不同,但它们毕竟是属于同一类事物。不属同一类事物的个体与群体,形不成对应关系。个体与群体在体现事物的质与量的不同侧面时,是不能分开的,实际上它们是相交叉的。个体虽然体现一类事物的质,但同时也表现着量,即最基本的量、单个的量。群体虽是一类事物的规模和范围,但也离不开质,它是在规模上集合了事物的质,形成了事物性质的宏观表现。由于个体与群体均属于同一类事物,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成了牢不可破的。

个体与群体相互依赖而存在。没有个体就没有群体。群体总是个体的集合,没有个体怎么会有“个体集合”呢?因此,个体是形成群体的前提条件。没有动物就不会有动物群,没有人也不会有社会。同样,个体也离不开群体而存在,没有群体也不会有个体。表面看来,说没有群体就没有个体不易理解,因为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但个体却不是群体组成的,似乎个体可以离开群体。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个体虽不是由群体组成的,但个体的产生与存在均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条件,这类环境条件既包括类外的其他事物,也包括类内的同类其他事物。群体是个体存在的类内环境。社会虽是由人组成的,但个人如果离开社会,也是无法生存的,没有离开社会的个人。如果从个体的产生看,那它就更离不开群体了,任何个体都是群体的产物和在群体背景下发生发展的。群体作为一种大的背景,保证着个体的存在和不致夭折,即使某些个体夭折,也将有众多的其他个体存在着,以保证该类事物的存在而不致消失。没有足够的群体,个体的存在就缺乏保障,该类事物的存在也便没有保障了。所以,群体对于个体及本类事物是至关重要的,并非只是无关宏旨的个体集合。

任何一类事物都是个体与群体的统一,因此,个体总是群体中的个体。基本粒子总是物理物质群体中的基本粒子,决不会是独一无二的基本粒子;原子、分子总是天体和宏观物质群中的原子、分子,决不会是独一无二的原子、分子;生物总是生物群中的个体,决不会是独一无二的生物个体。自然,群体也决不会不包含个体,没有不是由同类个体组成的群体。

个体与群体的辩证关系,在事物的发展中表现的最为充分。事物的发展虽然在表现上有个体与群体两条线索,但有主次之分。由于个体确定事物的质,而群体是其量上的规模,所以,个体发展线索是一条主线。事物是否发生进步,主要是看个体确定的类的本质特征是否发生变化。因此,研究事物的发展,必须抓住个体形式的发展线索,才是正确的可靠的。如果把群体形式作为主线,便无法解释群体形式为什么转变,如何进行转变,因为群体形式转变的动因恰巧又是由个体决定的。

不同事物的群体,其形式是不同的,群体采取何种组合形式,要由事物个体的性质决定。所谓群体组合形式,也就是指个体以什么样的方式相互联系。不论个体结构还是群体组合,都必然要适应于物质性质的形式和发展,否则就违反了事物的相互作用本性,使其失去存在的条件。同类事物个体具有相同的性质,它们在与类外环境发生作用中,彼此也互为环境,从而发生联系,这种联系方式是依其个体性质所致的,但这种联系是类内作用,不同于类外作用,所以使个体的性质在集合形式下得以加强,这也就使具有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了不同的群体形式。例如,生物因为具有生命机能,个体间建立有亲缘关系,保持物种的优势和繁衍,形成具有生命联系的群落形式。人类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在劳动中发生联系,形成生产关系,则建立起社会。各种事物之所以形成了独自的群体形式,都是因为这些事物个体的性质各不相同所致。

个体的发展虽是事物发展的主线,但它的发展一点也离不开群体及其发展。实际上,事物的发展是个体线索与群体线索扭合在一起实现的。个体的发展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实现,单个个体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发展。所以,研究事物的发展,既要努力剖析个体及其发展线索,也要探索它与群体发展线索的关系以及群体发展的法则。那么,一类新事物又是经过怎样的过程才形成的呢?

首先,旧的事物群体为个体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使发展由偶然变成必然,提供了足够的发展几率,促使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任何事物个体都不能单独实现发展。基本粒子自身永远不会变成原子,单个的动物谈不上进化更不能变成人。个体事物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的矛盾作用,只是给发展造成了一个可能出现的前提,它的实现还要依赖于环境条件,其中包括群体环境这个条件。

其次,新的个体并不是一下子构成一类强盛的新事物。起初,它是零星的,容易夭折而走回头路的。所以,在新的个体产生的初期,并不能立即构成一个新的事物群体,相反,它仍然被包含在旧群体中,渐渐出现分化。

最后,新的零星个体渐渐增多,它们的相互联系渐渐增强,尤其是新个体的特殊功能完整地形成以后,才使新的个体之间按它们新的功能建立起新的群体组合。例如,原始生物间的群体关系是简单的、脆弱的,它们往往还是由化学进化产生的,而不是彼此繁衍的。随着生物体的完善,群体繁衍成为产生生物的唯一来源,这才具有了生命群体的严格意义。

旧的群体组合由旧个体功能决定,它给事物功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成了它的发展,从而在新功能发展的支配下又建立起新的群体形式。新旧两类群体形式之间,由个体事物功能的发展作中介建立起必然的联系,只要分析透彻个体事物功能的发展,就能预测新群体的组合特点。例如基本粒子研究与宇宙天体研究,表面看来极不相同,但二者却密切联系着,其原因正在于这就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对基本粒子的研究,加深了对作为它们群体现象的各类宇观现象的研究,同样,宇观现象的研究又为揭示基本粒子和原子的演化提供了大量的材料。

我们看到,在物质世界的上升发展中,物质形态的高级化主要表现在物质体功能的发展上,这就是能够在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程度上与环境发生作用。物质形态上升发展的这个根本趋向,决定了物质形态群体形式的更替中也存在着一个带根本性的趋向,这就是物质形态愈高级,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关系愈密切。这种个体之间的密切化趋向,并没有否定个体和群体的区别,而是意味着物质发展中的新特点。

我们知道,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等物理和化学物质,作为一种特定的物质体系,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群体中个体关系是较为离散的。但生物出现以后,发生了一个巨大转变,个体之间以亲缘关系和觅食活动联结起来,单独的个体其结果只能是死亡,只有在群体中才得以延续。到了人类,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使人们更密切联系起来,只有在这种联系中才能进行生产、改造环境。这时,单独的个体进化已不存在,人类在整体地向前发展。这种个体之间关系的密切化发展,主要也是适应功能发展的要求。如果说动物的摄食活动还容许单独活动,那么人类的劳动就只有在相互联系中才能实现,人类的社会性最突出地表现了这种群体特征。这种个体间的日益密切化,使物质的功能得到巨大发展,越来越以群体形式出现。

由此可见,事物的个体与群体的发展,始终是互为条件、相互转化的。只有个体与群体的交替发展,才能形成一类事物的整体发展,不能地从旧事物向新事物过渡。

四、个体与群体范畴的方法论作用

通常,人们只注意到事物的系统性,没有进一步去划清个体与群体两类性质不同的系统,因此形成了不少糊涂认识。通过划分个体与群体,我们看到,事物的存在与发展的关键在于个体。只有抓住个体线索,把个体与群体区分开来,才能正确地理解事物的存在及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分析,展示一下个体与群体范畴的重要作用。

首先,看一下个体与群体范畴对于我们认识宇宙的重要作用。究竟该如何认识宇宙的现状呢?表面看来很容易,似乎只要罗列一些科学材料就行了。其实,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需要进行深入的哲学分析,特别是进行个体与群体的剖析。以往,人们一直以为,宇宙在其大尺度上是由物理规律支配的,因此,对宇宙现状的描绘,几乎纯粹是物理学的任务。人们运用系统观点去描绘宇宙,把宇宙想象成一个统一的多层次物质系统,这并没有错,但这种描绘往往是纯粹的空间尺度的,并没有抓住宇宙层次的本质。从个体与群体的观点,宇宙的层次结构也有个体与群体两种状态。

从群体形式上看,宇宙的结构层次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无限的弥漫物质,星体,生物圈,人类社会。物质形态越高级,其空间层次越小。这样描绘的宇宙层次,与往常的描绘比较接近。然而,这只是一种群体形式上的描绘。宇宙还有一种个体形式的层次结构,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生物体,人(人是生物体与文化的统一)。在个体层次中,越高级的物质形态其层次越大。这种个体形式上的排列,如果把它称之为宇宙的个体层次,那是很难为人们所接受的。但是,这种排列是千真万确的,它虽不直观,但符合深刻的哲学分析,是从本质上对宇宙的把握。

我们知道,个体线索表示着事物发展的本质。宇宙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个体线索的发展中,个体层次的扩大与发展,是物质上升发展的本质所在。只有把握住这个个体层次结构,才能从本质上把握宇宙的结构及未来发展。如果仅仅从群体上把握,那么,我们描绘的宇宙发展,往往就会忽视小层次的高级物质形态的地位,而只作大尺度、大层次的描绘,而这种描绘其实只是对物理物质的描绘,只是物理物质的群体形式或物质的纯物理性的变换,根本谈不上宇宙物质在性质上的上升发展。所以,通常宇宙学讲的宇宙演化,只是物理物质群体或纯物理性的演化,根本看不到生物、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如果抓住个体线索和个体层次,我们就极容易看到宇宙物质进化的实质,看到人类代表着宇宙进化的本质方向。研究宇宙中物质形态的上升发展,关键在于认识人类的发展方向,人类的前途就是宇宙从本质上实现发展的前途,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及作用。由此可见,是否能坚持个体与群体分析的方法,直接影响到对宇宙能否有一个正确而又深入的认识。

坚持个体与群体的分析方法,对于认识人类的发展也很重要。人类是人与社会的统一,人类的发展包括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不能用人的发展取代社会的发展,也不能用社会的发展取代人的发展。而且应特别注意到,人类的发展一定要落实到人的发展上。人是人类的个体,要积极调动人的积极性、主体性、创造性,决不可以用社会性去抹煞个体性,去吞没人的能动性,否则只会导致社会的堕落。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合理,一个集体组合是否得当,均应以是否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发展为最高尺度。从历史上看,采集人不变成农业人、农业人不变成工业人,原始采集社会就不会变成农业社会,农业社会也不会变成工业社会。一种社会制度的出现,实质是一类新的个人的集合,只有当一类新人形成一定的规模,新的社会才会形成。

当然,强调人的发展并不能否定社会的进步。人的发展总要以社会为背景,并促进社会的变革。人决不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发展。因此,在强调发挥人的主动性的同时,还应加强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建立合理的社会关系,促进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个体与群体分析的方法论作用,不仅表现在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存在和一般发展中,而且还表现在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中。

事物的发展,通常可经过两个阶段。在发展前期,个体发展主要是依赖吸收比自身处于较低级阶段的类外因素。例如,原子吸收基本粒子生成新的原子,但依然是原子;单细胞生物吸收外界有机物质不断更新自身的结构,但仍然是单细胞生物;科学原理通过吸收来自经验的知识而不断丰富,但没有形成更大的理论体系。当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进入后期,并孕育形成新的事物时,个体的发展主要不是通过吸收比自身低级的因素,而是在群体中与其他同类个体发生结合而形成质的飞跃。例如,原子与原子的结合形成分子,有机大分子的相互结合生成原生质和细胞,细胞与细胞的结合生成多细胞生物,科学原理与科学原理的结合形成了大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事物发展的这两个阶段中,前一个阶段的重点在个体的量变,后一个阶段在群体的聚变而形成个体的质变。从个体与群体的相互转变中,准确划清事物发展的环节,对于促进事物的发展有极重要的意义。例如我们人类,当改造环境自然物的活动处在重点位置时,人类的发展还是前期,改造自然的产物(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均转变为人的生理机体(生活资料的用途)和工具(生产资料)的变化;当人类把自身当作改造的主要对象时,人类的发展就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人类将通过对自身的改造而进一步升华,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总之,要注意分清事物的个体与群体,分别对待,以正确地认识与改造事物;要注意分清事物发展所处的阶段,通过以不同的方式去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发展,达到形成事物全面发展的结果。

标签:;  ;  ;  ;  ;  ;  

个人和群体是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_原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