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质量,所以,必须要对其加强监管力度。本文对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督系统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全寿命周期;监管模式;监管方法
1 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管的概述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建设工程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技术难度不断加大,加之人们对生活质量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等部门不仅要求建筑工程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同时也对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舒适程度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客观上讲,建筑工程质量不仅仅指的是结构,更包含了环境、功能等全寿命周期的质量,因此,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主要指的是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决策、准备、实施、维护等各项工作内容。从我国相关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主要包括决策立项、前期准备、实施以及使用维护等4个阶段。目前我国在房地产领域有着巨大的投入,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普遍存在,而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不力则是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质量监督等部门应当通过加强工程质量监管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具体讲,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管的任务就是对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从而使质量监管能够做到从始至终。这就要求质量监管等部门能够肩负起自身职责,通过加强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形成是人们对相关的理论以及实践进行有效总结的结果。建筑工程的建造过程都是一次性的,不可复制的。如果中间的某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周期。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管的目标是在建筑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质量监管必须在每个环节跟进,从而使监管的内容能够涵盖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有效加强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的监管力度。
2现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督主要是通过政府单位、建设工程的单位以及监理公司等,社会大众以及其他的群体被没有参与到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中去。所以,建设单位和政府单位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存在一定的重复性,使得工程质量监督的效果大大降低,并且政府单位参与工程实施的过程所占的比重较大,其他的部分参与监督的力度比较小,会产生监管不连续的现象,无法对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的制止和解决,使得政府监管作用无法发挥出来。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缺乏健全的法律体系,在进行项目施工时缺乏标准的政府和法律作为依据,从而大大地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2.2工程质量监管数据信息管理的缺失
政府单位对项目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时,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信息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收集和整理,从而出现相互之间对重要信息隐瞒的现象,各个监督主体和单位之间无法进行数据信息的共享,无法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使得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工程的难度大大增强。此外,由于监督部门对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管系统缺乏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使得频繁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并且无法及时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解决。
2.3质量监管主体的全寿命周期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对工程质量监督的部门主要是政府单位和监理公司等,并且其认为在进行项目施工之前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及时的监督和管理就可以达到预期的要求,这种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此外,由于监管部门对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监督系统缺乏充分的认识,使得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无法对项目工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并且各个监管部门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使得工程在决策和维护阶段缺乏质量监督,对存在的问题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监管方法的分析
3.1 投资决策阶段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主要由三个方面的监管组成:(1)业主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这个方面的监管作用主要是由工程委托的监管公司来担任。(2)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作用,这个方面的监管作用是由建设工程主梁监督管理站来担任。(3)承建商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作用,这个方面的监管作用是由建筑工程内部的监管人员担任。由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可以看出这三个方面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都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作用,所以可以看出时间角度分析是不合理的,因为生产者在进行施工之前的准备阶段主要重视工程的利润,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质量的问题,导致在后期的施工阶段产生质量安全隐患,以至于产生“ 蝴蝶效应”。所以,为了避免产生这种不良的效应,从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管出发,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者应该在实施的早期介入工程的质量监管工作,最佳的时期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开始介入,这时监理公司担任的角色是项目顾问,它们应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作用,考虑建筑工程的质量保证给项目投资者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案和意见,主要是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行监管,保证工程实施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在投资决策阶段,还要对项目决策质量进行监管,这是最关键的监管项目,将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3.2 准备阶段
建筑工程准备阶段的质量监管有着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工作繁多、技术含量比较高、专业性相对较强,所以应该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加大监管力度。首先应该重视的是项目勘察设计的质量监管,这是一个项目的核心环节。其次,应该加强对技术资料和文件准备的质量监管,对于施工方案以及施工的具体工序以及涉及到的资料都应该进行有效的监管,保证其高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后续工程的质量。然后应加强对施工图审查的质量监管力度,因为这个工作已经被列入了基本建设程序过程中,而且与建筑工程的质量的高低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应该建立适合我国的施工图审查的合理的机制,把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而且还要加强对图纸设计质量的监管力度,保证设计的精确性,在监管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的解决问题。最后,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文化的培训和教育,因为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的主体,应该提前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大门对于工程质量的认识,保证在建筑工程的全周期内形成到处都有质量文化的体现,这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3.3 施工阶段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中的最重要环节之一,这个环节中的质量水平与整个工程的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应该加强监管公司、政府、承建商,这三个主体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管力度。首先,承建商应该对施工单位进行生产质量的监控,需要对工程的横向和纵向做好质量监管,比如,对建筑材料的使用应该严格的进行检查,一旦发现不合格,应进行及时处理,避免导致以后出现更严重的质量问题,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解决,会给以后的施工过程带来很严重的质量隐患。其次,监理公司应该发挥本身的质量监管作用,因为建设公司会在开始项目建设之前找到专业性强的监理公司进行质量的监管,监理公司的职责并不是在旁站监督,应该对建设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过程进行质量监管。这样才能保证工程不会出现质量问题。最后,政府的质量监督机构应该按照相关的规定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进行视察。
4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目标来对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以及监管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建筑行业将来还会有着更长远的发展,并且会取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修玉慧.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及方法研究.智能城市,2017,3.07.51-52.
[2]张小强.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及方法探索.建筑设计管理,2016,33.08.34-35+47.
[3]刘佳鑫,谢吉勇.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研究.建筑与预算,2015.11.5-11.
论文作者:舒六一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周期论文; 寿命论文; 建筑工程质量论文; 工程论文; 阶段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