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论文_赵 乐

浅谈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论文_赵 乐

◆ 赵 乐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十五中学 266109

“美术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是我们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种理想追求,是当前深化美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初中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生活问题美术化、美术问题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实践美术的机会。同时,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美术素养,体会到美术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美术学习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美术的魅力。

一、架起课本与生活的桥梁,是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途径

现行的初中美术教材的编写遵循了“生活的逻辑”,试图以学生的眼光看世界,在内容中彰显“生活气息”,与学生的联系也更为密切。这个变化给了教师更多的教学自由,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提供相应的生活情境,再来和学生共同探讨图像表达,学生会自觉地进行观察、感知、思考,理解图像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对手绘图像的知识掌握将会在自然、自愿的基础上获得,并且成功的发现让他们激动不已,会有一种如梦方醒的兴奋。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是实施美术课堂生活化的关键

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原动力,生活中的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出课题,学生会觉得美术知识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中的,处处都有美术,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

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如:讲解色彩知识,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原色间色复色、什么是色彩的三要素从而什么是色彩的冷暖,估计没人愿听。因为,学生会想:“记住这些知识很容易,但又有什么意义?”如果教师结合人们的衣食住行提出:“相同样式的箱子,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深色的重?”“喜庆的场合,人们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才不致失礼?”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感到和自己的生活很贴近、学这样的知识是有用的,还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会感到美术知识存在的价值,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运用校园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如组织学生参加主题手抄报比赛、社团活动宣传海报的制作、迎新年游园活动会场的布置、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活动。由于校园活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多彩的活动为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手段于一体,能够对真实情境进行再现和模拟,突破现实条件的限制,使学生获得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丰富的资源展示和多角度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对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深入理解,吸引学生去认识、去探索,从而培养了学生运用美术的能力。

三、开展多维互动的交流,是实施美术教学生活化的手段

多维互动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教学环境、手段之间的互动。美术课如果寓教于相互交流互动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开展体验性学习,进行开放式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广告设计》一课中让学生分组组建广告公司,设计广告招贴,制定活动方案,创设产品展示会,模拟生活中的广告招标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是经理、客户、设计人员、产品推销者,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和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学生知道了除教师、课本以外还有很多获取知识的渠道。这中间主要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在民主、活跃的学习氛围中,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多元展示与综合评价是实施美术教学生活化的重要平台

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学生的思想态度也必然反映其中,美术课学习的实际效果是学生学习后最想看到的。学生是否能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同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评价有密切关系,多元化的成果展现与综合评价是学生智慧生成的外在表现。

1.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现,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途径。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到底学到了些什么?学生作业是学习成效最快而直接的反应途径,是教学有效性的外在体现,也是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诊断依据。因此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根据学生需要,作业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考虑学生的“双基”,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充分激发学生的作业动机。

2.综合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反馈的主要途径。美术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检验课程目标的达成的衡量标尺,它能让学生清楚自己学习的效果,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树立多元的美术综合评价观,评价内容从强调单一技能评定转向综合素质评定,评价目标从对特长生鉴定转向对学生学习兴趣、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评价的主体从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向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向评价,评教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和发展性,这样才能真正地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生活化”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实施的舞台,作为初中美术教师,更应加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的融合,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让初中美术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

论文作者:赵 乐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0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论文_赵 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