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剖试题漏报的几点思考_解剖学论文

关于解剖学考题泄露的风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解剖学论文,考题论文,风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10.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01)03-109-04

鲁迅作品中提及仙台时期的文章主要有三篇:《呐喊·自序》《藤野先生》《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三篇中涉及到仙台的主要内容是:自己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受西洋医学的影响很大,所以挑选学医,但是看到给俄军做侦探的同胞被日军处死,于是弃医从文等,虽描写叙述各有浓淡、详略,但基本没有多大差别。

一、考题泄露风波确实有过

在《藤野先生》的精细部分里,含有解剖学的考试问题泄露的风波,如下: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到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的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1]

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考试成绩是给大家公开的。大家都知道彼此的成绩好坏。鲁迅的成绩也跟大家一样地被挂了出来。鲁迅的成绩如下:

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学年

 平均

 评价

解剖学

 60

 60 5859.3

 丁

组织学

 84

 63 7172.7

 丙

生理学

 60 70

63.3

 丙

伦理学 8383.0

 乙

德意志学

60

 60 6060.0

 丙

化 学

 69

 50 6260.3

 丙

总分458.6

总平均65.5席次一四二名中六八名[2]

其所用翻译底本有脱漏,把平均的数目总共加起来,还不到458.6,正差60.0分。在化学之上边该补上下一行,我在底本编辑说明中就此有修正:物理学

60

60

60

60.0

鲁迅的解剖学是不及格的。差0.7分。但按规则,只有一科不及格,仍可以升级。考试成绩明明白白是不及格,该科露题事件怎么会发生呢?这场风波真的有过吗?风波确确实实是有过的。鲁迅在仙台医专的同班同学铃木逸太说:“有这事。”[3]

(关于泄露试题的流言,这事情……)有这事。我们已经说过了:“哪有这种没有根由的事”,这样澄清过了。又藤野先生说:“喔,是吗。没有这回事呀,同学。”在这种场合,我是大家的所谓汇总人吧,才参与了这些事……是谣传哪,因为不管怎么说人家考了个中等成绩啊。任什么也不懂就不可能有中等成绩。“一定是藤野先生怎么怎么样了”,就真有这么传说,也有这么说过的家伙嘛!所以我说,“哪有这种莫名其妙的事”,反正出了这种事,这可太可怜了,所以,我对大家这么说了,对藤野先生也说了,说:这种事情纯粹没有呀!把大家集合起来说过,这事我还记得。

(关于很厚的匿名信……)这事可不知道啊。

(托尔斯泰的那件关于日俄战争的事,在报纸等等上面……)有这么回事。

(在黑板上写通知这件事……)哪天哪天要干什么,这事有的。

(说是在“漏”字那个地方加过圈……)这还是可能发生的呀。特别是在希望全部都参加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在我们这些人之外,有些从上一班降下来的人,任意地干各式各样事的,对所谓下级,因为是自己的后辈吧,还是有些对后辈干各种事情的家伙的。我想恐怕是瞎胡闹、恶作剧吧!

(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人呢?)很严厉。所以他总是盯着所谓从上一班降下来的人。因此,出于对藤野先生的反感,还是要干各种事情的。别的老师都没有什么大事,就是藤野先生爱出问题。[4]

二、不及格的学科还能掀起泄露风波的缘由

第一,鲁迅在仙台医专留学的当时,在仙台市另外有几所高级学校。其中第二高等学校的学生是跟医专的学生一样的年龄,彼此视为竞争对手。而且这两个学校设在一个校园里,靠东南地区归二高使用,靠西北地区归医专使用。在鲁迅第二学年快要开始的时候,仙台的报纸上有如下的报道:

翻译成中文如下:

《河北新报》1905(明治三八)年八月一五日第二面教育栏〈在二高的清国留学生〉

第二高等学校新近录取了清国留学生三名,加上以前的一名,一共有四名了,以前的一名是官费生,这次新来的是私费生。再有前者本年没考上。这不是谴责留学生本人,而是因其素质不佳,让他多学一年的意思,事出无奈。这次私费生录取考试的成绩也不错,日语也可以,大概理解功课不很困难吧。除此以外报名的清国留学生很多,但校方无录取余地都辞退了。我想以后来仙台的清国留学生大概会渐渐地增多吧。中川校长如上谈话。

第二,二高校长所说的‘以前的一名’是指姓施名霖的一名学生。他是跟鲁迅同一时期来二高留学的清国留学生。鲁迅进了医专,二、三个月后,搬到另一处公寓。很可能在那里跟施霖一直一起住。他们和其他日本同学共同拍在一张照片上。而这张照片是在一个公寓共同居住的学生的纪念照片。

据学年评点表的原件(另一张材料),即《第二高等学校大学豫科二部第一年级甲组学年评点表 明治三十八年七月》,施霖的成绩情况是这样的:二高一年级科目一共有十门,即国语阅读、作文、英语阅读、英语文法作文、德语阅读、德语文法作文、代数、三角、图画、体操。表中施霖的一栏,写有成绩数字的,只有英语文法作文、代数、三角、体操四个科目。其他六个科目都是空白。各科目有五个小栏,即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学期平均、学年、平均。他的英语文法作文栏的五小栏的数字是:第一期24、第二期44、学期平均34.0、学年44、平均37.3。代数栏的五小栏:只有第一学期的小栏写着40、其他四个小栏都是空白。三角的五小栏:第一学期33、第二学期40、学期平均36.5、学年15、平均29.3。图画的五小栏:第一学期55、第二学期55、学期平均55.0,其他两个小栏都是空白。体操:第二学期100、学年100、平均100,其他两个小栏都空白。但在体操栏里,这两个小栏其余的同学也都是空白的。施霖的成绩大概也在二高里挂出来了。医专与二高都在一个校园里。两个学校的学生可以彼此把握个人的成绩。

第三,从上边提示的材料来看,可以进行如下的推想:从来访鲁迅并偷看笔记等的人来看,他们的心态可能是:二高的国费生成绩既然那么差,为什么医专的国费生就不是这样呢?再有,二高校长的谈话也说“官费生”“资质不够”,“私费生”“录取考试的成绩也很不错,日语可以”。医专的留学生不也是“官费生”吗?怎么会只医专官费生成绩跟日本学生一样好呢?其背后有没有什么“名堂”?这种思想是跟鲁迅作品里所说的“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的看法正是吻合的。但是,如上所说,中伤的目标原来根本就不对。为什么冒着在这种条件不齐的情况下,挑起事端呢?因为同班同学们对藤野先生有看法:“很严厉。所以他总是盯着所谓从上一班降下来的人。因此,出于对藤野先生的反感,还是要干各种事情的。别的老师都没有什么大事,就是藤野先生爱出问题。”

三、历史污点——挑起事端者将永远被历史所嗤笑

我们不得不说,这是日中交流历史上的一大污点。肆意挑起事端的人将永远被历史嗤笑。

但是在其后的历史上,这种无稽之谈越来越多。渐渐地,蔑视中国,蔑视中国人的社会意识有所抬头,在这种社会意识的条件下,侵略中国理所应当的想法也逐渐有了势力。其中最危险的是不问个别的差异、一刀切地判断事情,这是对问题不加思索、不加疑问的简单的思维方式。这种简单、危险的思路影响了很多人,正是这种过于简单的思维方式,用官费生素质不佳的借口一刀地无情地错怪了鲁迅,伤害了鲁迅。其间并没有一丝尊重个人、仔细调查、慎重思考的痕迹。在这样的精神土壤上,绝不能培养出民主、科学等近代社会的基础思想。没有充分意识到个别的差异,就不能发现个别的珍贵性,也不能认识到一个个的人都有差异,一个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没有认识事物的特殊性、珍贵性,也就想不到对事物进行更仔细研讨的必要性。从这种粗糙鲁莽的想法里,不会产生出脚踏实地的科学性,也得不到更精确理解事物的周密性和正确性,更不能培养出追求这种周密性与正确性的敦实态度。日本的明治维新本身就暴露了一个严重的局限性。那就是赶快摹仿西洋,认为摹仿就是近代化。而全然不顾其社会精神的科学化、民主化、近代化,只摹仿表面上的形式没注意到社会结构、社会精神等。这种只接收表面上的东西的做法自然而然地会导致社会认识,社会精神方面的相对落后性。这种过于简单的想法笼罩住双眼,不能把握住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客观地步。大多部分的日本人,只靠幻想,盲目地、无稽地相信自己国家、自己的民族的“优越性”,无稽地蔑视其他国家,其他民族。这样,自然不能认识到国际交流、国际友好的重要性,最后走上了侵略的道路。虽然部分宗教者、共产主义者拼命抵抗,但却未能使社会风气有所改变,反而受到了残酷的镇压。

四、一段补白

以上是在“鲁迅研究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1999/8/22~28於昆明)上我报告的讲义稿。我报告完了之后,即得到了云南大学蒙树宏教授的指教。他告诉我施霖离开仙台以后去大阪进修于大阪高等工业学校的消息。他说他以前在清朝官报里看到过这样的记事的,这是很宝贵的消息。蒙树宏教授所编著的《鲁迅年谱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是一本最可靠的年谱,在日本的学界人人都知道的。我也早就知道的。但是我没料想到自己会有受到这位学术成果笃厚、书香芬芳的硕学的直接指导的机会。因此我亦很高兴,亦很荣幸。回日本以后,马上开始调查。当时的那所高工校经过几次的制度改变,现在相当于国立大阪大学的工学系了。我去大阪,在那里调查档案,发现了施霖的几件资料。

现在下边提出施霖在大阪高等工业学校的履历与档案资料的概要,以此不仅想补充在昆明发言的拙稿的一些不周到的部分,而且也是对蒙树宏教授指教的一个回应。

履历:

施霖1906(明治39年)7月以前,退学了仙台医专,

1906年7月:去大阪,进修了大阪高等预备校。他是杭州出身。

1908年(明治41年)7月:毕业预备校。进修了大阪高等工业学校。

1910年(明治43年)7月:毕业了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应用化学科。

有关档案资料的概况如下——

之一,“明治卅六年以降

特别生原簿”有如下记载:

生徒氏名:施霖

生年月日:明治十四(1881)年二月二日生

原籍:清国浙江省杭州府仁和县 施震ノ弟。

保证人:孙淦

现住所 大阪市西区川口三十二番,原籍 清国江苏省松江府上海县。

入学前ノ履历:明治四十年七月大阪高等预备校卒业。

修学:第一学年 明治四十一年七月十日

体格:中

之二,“明治四拾参年 卒业生成绩表 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其中含有施霖的成绩表,“应用化学科生徒 施霖 成绩表”其记载的概况如下:

第一年:数学、物理学、化学、分析、制图、矿物学、英语、体操等八门科,得点 总计 424、平均 53、及落 及,席次 3/5

第二年:分析、制图、英语、体操、机械工学、应用化学A、应用化学B、实修等八门科。

得点 总计513,平均64,及落 及,席次 3/5

第三年:体操、应用化学B、实修、伦理、制造诸机械、建筑学、簿记、电气工学、电气化学、工业经济等十门科。

得点总计653、平均65、及落 及、席次4/5

平均:以上总共二十门科、得点 总计1590、平均61、及落 及

之三,“大阪高等工业学校一览

从明治四十年至明治四十一年”

卷末有“生徒氏名”,其中有“应用化学科 特别生”之栏。从第三学年至第一学年之各栏,都记载着三位清国留学生的姓名。其第一学年栏之最后记载着“施霖 清国浙江省”。

之四,“大阪高等工业学校一览

从明治四十三年至明治四十四年”

卷末有“卒业生及修了生氏名索引”。其中(しノ部)之第三位是施霖,记载着“施霖 应特 四三”,就是应用化学科特别生 明治四三年毕业之意思。

以上四件资料就是履历的依据。

施霖在仙台的时候,与鲁迅住过同一的公寓。在经营其公寓的人保存下来的纪念照片上,有鲁迅与施霖跟其他同屋的合影,因此他们俩可能是很熟悉的。但现在施霖毕业大阪高工以后之踪迹、跟鲁迅有没有什么交接往返等,都不明白。与其说不明白,也许不如说无交接。

(再次向蒙树宏教授致以谢意)

标签:;  ;  ;  ;  

关于解剖试题漏报的几点思考_解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