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建构主义与认知不和谐理论的比较研究_费斯汀格论文

个体建构主义与认知不和谐理论的比较研究_费斯汀格论文

个人建构论与认知失调论的对比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认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个人建构论是由美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之一凯利(kelly,G,A.1905—1967)于1955年在其巨著《个人建构心理学》一书中率先提出的,认知失调论则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L.1919—)于1957 在其《认知失调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本文试图从多个维度对这两种理论加以对比考察,以期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与区别点,为进一步探讨这两种重要的心理学理论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一、个人建构论和认知失调论简介

个人建构论认为人们之所以具有千差万别的人格是因为人们组织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不同造成的。个人建构论的核心概念是建构,所谓建构,在凯利看来就是人们用来解释世界的方式,他说:“人们通过他们创造的各种各样的半透明的模型或样板来观察世界,然后试图用它们去应合构成这一世界的现实,……我们称这些试用的大小样板为建构。”〔1〕即它是一种根据相似或对比成分理解事件的认知模式。

凯利认为一个人预期事件时的主要工具为个人建构,它是个体析解、解释或说明经验,赋予经验意义或预言经验的过程。他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个人建构,也不会有两个人通过同一种方式来形成各自的建构。

凯利将人的全部生活及行为都归结为一个基本假定:“在心理学意义上,个人的进程是由其预期事件的方式开辟出来的”。〔2 〕也就是说个体的活动是受其预期事件的个人建构指导的。为更详细地说明其基本假定并使之完善,凯利又提出了十一条系定理,我们略作介绍。1、建构系定理:人们必须借助过去的经验对生活中的某些规律性进行恰当的预期。2、个性系定理:人们在析解事件时总会千差万别, 每人都有独特的个人建构。3、 组织系定理:人们组织和形成个人建构的方式大相径庭,并且各自的建构群是按多层次排列的。4、 两分法系定理:所有的建构都是两极的或两分性的,并且每人所具有的建构数目有限。 5、选择系定理:人在两分性建构中的选择是以他对自己建构系统扩展或限定之预期的更大可能性而定的。6、 值域系定理:一种建构仅仅适用于对一定范围内的事件进行预期。7、 经验系定理:建构体系会日趋完善,个体会不断地更新建构,此为经验。8、 调整系定理:一个建构如果要发生变化,它必须具有一定事实上的渗透性。9、 片断系定理:个体的建构系统总处于不断地消长起伏状态之中,新的元素不断地加入到渗透性较强的建构之中。10、共同系定理:如果人们析解事件、建构经验的方式相类似时,他们就会有共同之处,可能会用同一类建构来对待所发生的一切。11.社会系定理:当一个人析解另一个人的建构过程达到一定程度时,他或许会在社会交往中扮演那个人的角色。

认知失调论是20世纪50—60年代在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最引人注目、最有影响力和最令人感兴趣的理论之一。这一理论特别强调认知元素引起的矛盾冲突,集中研究了认知组织的动力过程,比其他社会认知理论具有更广泛的方法论意义和适用范围。

费斯汀格认为每个人的心理空间或认知结构是由各种各样的认知元素构成的。人的心理空间或认知结构的状态取决于这些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在费斯汀格看来,因认知元素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认知矛盾或失调便在所难免了。所谓认知失调是指两个认知元素之间不相一致,它偏重的是心理意义上的矛盾。费斯汀格主张认知失调有两种方式:一是逻辑上不一致,如:认为天鹅都是白的,当看到黑天鹅时便产生认知失调。二是态度与行为间的不一致。如“我反对游行”和“我参加了游行”等。

费斯汀格认为认知失调会引起人们心理上的紧张,并产生不愉快的体验和特定的心理压力,这驱使人们想方设法消除认知矛盾,减少失调,求得协调,主要途径有四条:一是改变自己的行为,比如“我喜欢吸烟”,因知“吸烟有害健康”,故将烟戒掉,使吸烟有害与不吸烟协调一致。二是强调某一认知元素的重要性,比如“吸烟有害”与“我喜欢吸烟”的矛盾,可通过两种方式解决,或者突出吸烟的作用:它能使我镇静和舒服,这样便心安理得地继续吸下去;或者突出吸烟的危害性,认识到不该为暂时享受而付出生命的代价。三是引入新的认知元素,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比如“世界上有很多吸烟者长寿,也没有肺癌”,以此降低对吸烟有害的畏惧。四是改变认知元素之一的方面,使其与另一元素相协调,比如:“我学习很刻苦”与“我学习成绩不好”相矛盾,改变自我评价,转为“我学习不得法”与“我学习成绩不好”便协调了。

二、两种理论的相通点

(一)两种理论的前提大体相同。在凯利看来,个人建构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可随意析解事件以指导人们的行动,如果预期未被证实,这一建构就必须修正或废弃,并且当核心建构或边缘建构被证明无效时,人们便会产生内疚、恐惧、焦虑等体验,并感到面临威胁。费斯汀格认为人有保持认知一致性的倾向,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当认知无法一致时,就意味着失调,失调是认知与行为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它必然导致心理上的不适,常常推动人们去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消除失调状态。由此可见,这两种理论的出发点或前提条件是大同小异的。

(二)关于建构与认知的看法不谋而合。凯利所使用的建构一词,英文为construct,本意为人们用来析解世界、分析世人的方式, 是人们试图解释自己的经验时所采用的一种思想,一种观点或一种看法,人们可以用它来预测现实。他认为所有人的建构、析解、推理、评价的企图都属认知范畴。 而费斯汀格是在较为宽泛的意义上使用认知(cognition)概念的,既包括社会知觉(即认识某种事物, 得知某种消息,形成某种观点、思想、态度和信念等),也包括对自己行为的知觉。个体对有关环境、他人以及自己的行为的知识、观点、信念、观念和态度的总和,就是一个有结构的认知系统或认知结构。〔3 〕我们可以看到凯利和费斯汀格在构建自己的理论时,正值认知理论兴起之际,他们都明显地受到这一理论的影响。

(三)两人关于信息获取的论述基本一致。凯利认为所有人都努力减少不确定性,以期能正确地预期和控制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事件,这需要通过不断获取信息方能达到目的。他相信人对外部世界有主动形成观念,获取相应信息的能力,能不断地把关于经验的复杂信息纳入个人建构之中。他还主张开放性越大、渗透性越强的建构越易于接纳新的信息。费斯汀格认为如果一些信息与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关,人们就很容易地将其收纳进来,人们为了减少现在的认知失调会不断地广采博收新的信息或避开可能增加失调的信息,还会尽量地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四)两种理论都反对行为主义。凯利在开始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时,就抛弃了传统心理学那些解释人的行为的动机概念,认为人的行为并不是由环境或无意识操纵的,过去的内心冲突和现时的外在刺激并不能控制我们的行为。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论是作为行为主义强化理论的对面出现的,它以主体内部认知元素之间的不一致来解释行为的动因,将理论的参照点转移到认知水平上。经典行为主义不研究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因而不知道认知与行为的关系,认知失调论的基本思路是认知与行为有联系,行为改变在先,认知改变在后,失调效应为中介,认知改变的目的只是要给行为赋予意义,使之合理化。〔4〕

(五)两种理论都不同程度的忽视了外部生活条件和社会因素对人的影响。凯利虽然注意到了外部因素和环境条件对人的作用,但他在突出人类认知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时却忽视了社会环境和社会机制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1、 他认为客观现实与绝对真理是在想象中虚构出来的东西,真与美只存在于观察者的脑子里;2、 个人可随意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建构或重构外部事件,客观外部因素对人不起实质性作用;3、 人永远不能真正地被认识,而只能有选择地被建构;4、 在阐述心理疾病的病因时,片面地强调患者系统有了毛病,而没有指出社会因素对人心理的压抑和摧残。费斯汀格反对行为主义只注重外部因素的偏向是正确的,但又矫枉过正了:1、虽然他认为“社会现实”决定认知内容, 但这种社会现实只不过是态度、意见、信念构成的认知世界,他没有也不可能去揭示这一认知世界背后的东西及失调动机背后的社会“冲动力”;2、他过分强调行为的内在的认知动力, 即追求合理化的内部过程对行为的影响,忽略了外在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5〕3、过分注重实验,远离了实验外的社会行为世界,难以从本质上解释认知失调产生内在社会机制。

三、两种理论的区别

(一)凯利在没有经过特殊学派的理论训练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他创造了许多术语,摈弃了传统心理学的很多概念,他的理论既有别于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的理论,也有别于特质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自成一派。费斯汀格作为勒温的弟弟,理论观点虽具有独创性,但是他的主张萌芽却深植于勒温的思想土壤之中,是从勒温思想方法的观点中产生出来的,又深受当时认知理论的影响。很难自成体系,即使他的同事和弟弟按照他的思路研究时,常常得出一些与其观点相左的结论。加之认知失调的概念和计量不明确,困难重重,一些实验设计得过于复杂而无法得到验证,这一理论的影响力便明显下降了。

(二)凯利作为临床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注重理论创建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实际应用。比如他有关心理治疗的观点以及其著名的角色建构贮存测验和固定角色疗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这些都表明这一理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费斯汀格作为一位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比较重视实验设计和操作,对其理论的实际应用似乎重视不够。他关于被迫顺从、预言的社会心理,酬赏短缺心理和社会比较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内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但由于这种理论的术语含糊不清,前提缺少严格、精确的论证和验证,对其前景人们难免会产生顾虑。

(三)凯利比较重视其理论的哲学基础,其理论自成体系,并经过了系统的考证,有其独特的哲学方法论基础。凯利还自觉不自觉地试图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论。而认知失调论从严格意义上似不能称为一种理论,就其理论前提而言,它并非导源于系统的、逻辑性的假设,也缺乏进一步的或更高层次的整合。费斯汀格等人似乎只注重具体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而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和关注不够。

(四)两人在建构各自的理论体系时,运用了不同的概念和方法。在凯利的理论中有基本假定、系定理、建构选择、核心建构、管辖建构、角色测验等,其所用的方法主要是临床观察、逻辑推理、假设演泽。在费斯汀格的理论中有认知失调、认知和谐、被迫顺从、社会比较、预言确认等,其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具体实验、现象归纳、自然观察。由于所用概念各异,采用的方法不同,所以尽管两种理论的前提基本相同,看待认知的观点大体一致,他们在组织材料、分析问题时也会各有侧重,随之,所得结论出现各种分歧就在情理之中了。

注释:

〔1〕〔2〕Kelly,G.A(1955)The psychology of persond constructs:A theory of personality (2 vols),New York; Norton,P8—9,P46。

〔3〕周晓虹主编:《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0页。

〔4〕高觉敷主编:《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年版,第206页。

〔5〕高觉敷主编:《西方社会心理学发展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91—192页。

标签:;  ;  ;  ;  

个体建构主义与认知不和谐理论的比较研究_费斯汀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