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社会提供充足稳定的电力资源是相关供电单位需要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想要更好地担负起这个社会责任,需要对配网配电线路的故障排查和运检管理能力进行不断的提高。配电线路在内外因作用下很容易出现故障问题,为了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配电线路进行运检管理。
关键词:配电线路;常见故障;运检管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电力技术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配电网线路故障最为常见,而导致配电网电能输送线路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员管理因素、设备质量、自然因素、以及外力破坏的影响,要确保配电网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首先就要对这四方面的解决措施进行研究。
1配网配电线路的常见故障
1.1 单相接地故障
产生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造成线路故障的最主要原因是短路,尤其是三相短路故障造成的结果是最严重的,短路造成的电网路故障占总故障的70%左右。例如导线绑扎或固定的不牢固导致的脱落在横担上,导线偏差与建筑物距离过近,避雷被熔断等一系列由于电线与其他物体接触的情况都有可能导致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并且在故障发生时电路由于开关设备的老化,无法在短时间内分辨出是瞬时故障还是长久故障,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造成故障扩大化。
配电线路单相接地发生故障或造成线路两端的电压比故障发生地电压高,产生谐振电压,致使变电器的绝缘性降低,因此可能造成击穿或严重的电路事故发生,严重的可能会引起火灾。
配电线路单相接地发生故障的时候会造成电路的负荷电流增大,同时电路两端的电压增大超过原有的负荷量,因此不得不向外界放电以减少自身的负荷,这样不仅造成电路的损坏,并且会增加电路的损耗量,增加电路的损耗程度。
1.2 变压器故障
变压器是电网传输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调节电压的上升或下降,为电力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服务,以满足电力用户不同的电压使用要求,电压过高或过低将损坏电力用户的电气设备,从而防止用户遭受经济财产损失。因此,变压器维护必须使用科学合理的维护方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变压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确保变压器持续稳定地工作,从而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和可靠性,这样才能为电力用户提供更好的电力服务。
从目前来看,系统接地和PT熔断是电力系统中较为常见的一般故障,此时变压器会出现光字牌。然而仅靠变压器出现的光字牌无法准确判断出变电运行的故障类型,还需要综合其他因素来进行有效判断。
1.3 短路故障
导致短路故障的因素有很多,比喻暴雨、大风以及恶劣天气所导致的线路断裂以及碰线,以及雷击致使的绝缘子损坏,都会导致配网线路中短路故障的发生,除此之外,若配电线路的周边有腐蚀性的气体也会引发线路的失灵现象;导致接地故障的原因主要是配网线路在安装时未能够做好固定工作,在进行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和周边的建筑以及树木相接处,又或者变电站母线电流的急增进而烧毁了变电站的电压互感器导致的大范围断电;变压器故障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用户在用电的高峰期导致的电压器内部温度过高以及三相负荷不平衡,进而引发了配网线路的故障。
2 配网配电线路常见故障的原因
2.1 人为因素
其中人的因素是最为典型的因素,其主要发生在配电线路的运检管理中。由于配电线路的路径长,并且需要跨越很多的建筑,因此,如果没有很好的对周边影响因素进行考虑,就很有可能会导致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如果配电线路的检修人员未能够及时的进行线路的检查工作,就很有可能没有排除掉配网线路运行过程中潜在威胁,这样就能够导致配网线路短路、接地的发生。
2.2 设备因素
设备的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因素,在配电网的线路运行中,涉及到了很多的电力设备,而设备的质量则会影响线路的运行,如果设备本身不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的供电服务,就会导致线路事故的多发,因此,加强设备的管理也是减少配网线路故障的手段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不可控的因素,但是却是能够极力避免的因素,由于配网线路所处的环境是户外,如果没有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点,就会使得配电线路很容易受到自然天气所带来的破坏,因而导致线路不稳、短路、烧线以及接地事件的发生。
3 配电线路常见故障的运检管理措施分析
针对线路设计模式的具体要求可知,在系统检查过程中只有做好运检工作,才能减少安全隐患。
3.1 落实完善的安全责任机制
根据现有管理系统和方案要求可知,在组织管理过程中,需要提前对线路运行管理方案进行分析,建立完善的责任管理系统,保证管理责任的有效落实。安全检查人员需要对具体方案进行了解,按照运行管理要求实施。小组相关的负责人员要建立完善的保证机制,积极开展安全活动,建设部门、运检部门要适当进行沟通和互动,积极进行创新,对工作机制进行了解。根据安全活动要求可知,只有落实安全管理机制,才能满足管理要求。
3.2 完善现有管理系统
根据线路运行管理系统的具体要求可知,在线路故障分析过程中,要对现有的信息模式进行分析,根据一体化管理模式和要求可知,在运检过程中要明确职能和目标,适当对管理方案进行细化处理。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多问题,根据线路运检方案要求可知,在实践阶段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结合线路要求说明具体情况,适当对工作内容进行调整后,依靠现有的信息技术对状态和系数进行分析,能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故障类型较多,适当进行检修和处理,能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
4 配电线路的运检管理手段
所谓配电线路的运检管理就是指针对配电线路特性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案避免配电线路发生不必要故障,提高供电效率。其具体实行手段如下。
4.1 将有效的安全责任机制落实到位
在供电系统进行供电时,安全是第一要义。这便要求要做好安全机制落实工作。具体做法为首先提前对配电线路的整体运行管理做出分析归纳并建立相应完整的管理体系,进而相关工作人员按照事先规范好的体系来办事,将各项工作安全开展落实到位。值得说明的是,系统内建设部门、运检部门等有必要积极开展好安全活动,加强沟通、学会共同合作完成各项下达任务。相信将有效的安全责任机制落实到位能够很好地完成好初步的配电线路管理要求。
4.2 建立有关的设备信息档案库
电力设备是配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伴随着电力系统整体的不断升级,运用到配电线路中的设备种类也越来越多,所要记录的信息数据也越来越多。故建立有关的设备信息档案库是很有必要的。一来便于对配电线路整体数据方便采集,二来方便对配电线路系统中的设备进行集中管理。无形中,建立有关的设备信息档案库也提高了配电线路运检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
4.3 在配电线路的运检管理工作中添加智能化管理因素
智能化是当下每个产业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在配电线路的运检管理工作当中积极探索智能化管理平台实乃大势所需。比如云计算技术便可将大量复杂的电力系统运行数据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完成演算。智能化管理因子的添加使管理流程得到明显精简,提高了运检管理工作的办事效率,进而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整个供电系统的供电能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真正重视配点线路的常见故障问题,才能够从问题出发解决现存的故障,同时,要在今后的线路管理中,配合做好运检管理,让配电线路的运行更加顺畅。配电线路在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针对其特殊性,在后续管理中要按照要求进行落实,保证其合理性和有序性。配电线路在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工作人员要对管理路径和故障等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保证配电线路正常运行。依据配电线路改造升级的诸多要求,积极进行智能管理平台的建设和运用,以此不断优化配电线路运检管理的流程,进而实现运检管理效率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潘敏.配电线路常见故障与运检管理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9,26(09):189+191.
[2]张保强.配电线路常见故障以及运检管理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6):98.
论文作者:郑洋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线路论文; 故障论文; 因素论文; 网线论文; 变压器论文; 设备论文; 发生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