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曲肽、垂体后叶素和奥美拉唑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急性出血的对照研究论文_王巧玲1,陈星2(通讯作者)

王巧玲1 陈星2(通讯作者)

(1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1)

(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省人民医院 山西 太原 037006)

【摘要】 目的:对奥曲肽、垂体后叶素与奥美拉唑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急性出血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150例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急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三组,I组50例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Ⅱ组50例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Ⅲ组50例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I组治疗有效率为100%,Ⅱ组治疗有效率为84.00%,Ⅲ组治疗有效率为80.00%,I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Ⅱ组与Ⅲ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黏膜渗血、红斑疹、糜烂与浅溃疡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I组患者治疗开始后12小时输血量明显少于Ⅱ组与Ⅲ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输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急性出血具有止血快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奥曲肽;垂体后叶素;奥美拉唑;门脉高压性胃病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236-03

肝硬化为临床常见性疾病,如果病情没有及时得到控制,就容易发展为门脉高压,引起胃黏膜病变,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进而造成门脉高压性胃病(PHG)。PHG一般发生于近端胃体与胃底,为肝硬化患者常见症,是由门脉高压引起的非炎性胃病。该病的临床表现同胃炎相似,主要有胃胀、胃痛、呕吐、反酸、恶心等,部分患者会出现便血、呕血等。研究指出,PHG是引起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给肝硬化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进一步对PHG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笔者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150例PHG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8月共收治150例PHG患者,所有患者均经B超、CT、血液生化检查确诊,并经电子未经检查发现胃黏膜病变及静脉曲张。将其随机分为三组,I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为27~66例,平均年龄为(41.5±3.8)岁。Ⅱ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为33~65例,平均年龄为(40.4±4.2)岁。Ⅲ组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为31~66例,平均年龄为(41.5±3.8)岁。

1.2 治疗方法

I组:静脉注射奥曲肽,初始剂量为100μg,然后以25μg/h的滴注速度静脉滴注24小时,再减至20μg/h,滴注24小时。

Ⅱ组: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滴注速度为1U/min,持续10min,之后改为0.1U/min,持续滴注48小时。

Ⅲ组:静脉推注奥美拉唑,一次40mg,一天2次,持续4次。

所有患者均由专人调控给药时间与滴注速度。用药之前在患者胃部放置鼻胃管,经胃管抽吸,观察患者的出血状况。治疗2小时后,定时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及脉搏等生命体征,每2小时1次。定时以200mL生理盐水对胃管进行冲洗,半小时1次。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评价:显效: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平稳,未经输血血红蛋白稳定,经胃管抽出清亮的胃液;有效: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平稳,经输血后血红蛋白稳定,经胃管抽出的胃液明显改善;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黏膜表现。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包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I组治疗有效率为100%,Ⅱ组治疗有效率为84.00%,Ⅲ组治疗有效率为80.00%,I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Ⅱ组与Ⅲ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如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n(%)]

*

3.讨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首次出血原因中以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最为普遍,占80%左右。临床研究发现门脉高压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黏膜出血及病变,这种由门脉高压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就叫做门脉高压性病变(PHG)。临床上目前关于PHG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研究指出,门脉高压是引发PHG的重要条件,再加上高危泌素血症,NO水平及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前列腺水平变化及内毒素血症等体液因素参与,及胃黏膜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等,导致黏膜充血、血管扩张,引发微循环功能障碍,削弱黏膜的防御机制,加重H+因子对黏膜的损伤。PHG黏膜的病理学特征与胃炎不同,主要为黏膜及粘膜下血管扩张,粘膜下水肿,血管壁增厚,缺乏炎性细胞浸润。

临床上治疗PHG多采用降低门静脉压,生长抑素能够有效降低门静脉血的流量,降低门静脉压,抑制胃肠道激素、胃蛋白酶原及胃酸的分泌。除此之外,该药可保护细胞,促进胃黏膜再生。李霞等[1]通过对42例PHG患者采用生长抑素治疗,全部成功止血,治疗有效率高达100%。本研究结果显示,I组50例患者经垂体后叶素治疗后,50例患者均全部成功止血,成功止血率为100%,符合上述报道。在治疗安全性方面,I组患者几乎无副作用,提示奥曲肽治疗PHG止血快速,安全有效。垂体后叶素能够减少内脏的血流量,有效降低门脉压力。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的Ⅱ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4.00%,符合李文忠[2]报道的80%。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因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已经在消化性溃疡与酸相关疾病的治疗当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临床上关于奥美拉唑治疗PHG的报道比较少,有学者认为效果不够理想[3-5]。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Ⅲ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0.00%,与垂体后叶素治疗效果接近,表明胃酸侵蚀胃黏膜是导致PHG出血的重要原因,或具有加重出血、促进黏膜糜烂的作用。

本研究治疗前后的胃镜检查结果显示,黏膜糜烂、渗血、表浅溃疡等为PHG急性出血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经治疗可有效缓解黏膜糜烂、红斑及溃疡等症状,但是猩红热样疹及蛇皮样改变没有变现缓解,表明短期止血治疗无法缓解肝硬化PHG胃黏膜血管病变。因此,笔者认为,奥曲肽为PHG急性出血治疗的有效药物。

在治疗开始后输血量方面,I组患者治疗开始后12小时输血量明显少于Ⅱ组与Ⅲ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输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奥曲肽短期止血效果优于垂体后叶素与奥美拉唑。

总而言之,奥曲肽治疗门静脉高压胃病急性出血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霞.不同西药方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5,8(6A):20-21.

[2]李文忠.应用复方丹参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283-284.

[3]吴植彬.奥曲肽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36例分析[J].中原医刊,2015,11(21):178-179.

[4]任鸿坤,任志亮,刘娟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09(11):1316-1318.

[5]郑超.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分别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5):1071-1072.

论文作者:王巧玲1,陈星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  ;  ;  ;  ;  ;  ;  ;  

奥曲肽、垂体后叶素和奥美拉唑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急性出血的对照研究论文_王巧玲1,陈星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