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第二课堂与教育教学论文_刘华林 陈春英

浅议第二课堂与教育教学论文_刘华林 陈春英

刘华林 陈春英 山东省昌邑市北孟镇第一中学 261318

摘 要: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现代社会的大变革,丰富了素质教育的资源,扩展了教育的空间,同时也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初步探索素质教育新形势下教师整合教育资源,开发中学“第二课堂”的必要性,从而使之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关键词:素质教育 第二课堂 必要性 开发

学生的素质有三大特征:潜在性、内化性和主体性。潜在性,即各方面的潜能;内化性,即素质教育中的一切教育因素只有主体的内化才能成为素质。这种素质教育的内化性又决定了学生在自我素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素质呈现的这三大特征,以及新形势下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决定了教师必须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发挥学生主体性,开发精彩多样的“第二课堂”来辅助“第一课堂”教学,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

一、中学“第二课堂”对实现素质教育的意义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从教学内容上看,中学“第二课堂”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从形式上看,它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广泛参与的兴趣。它的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第二课堂”以其广泛参与性、深入实践性、丰富趣味性等特点,发挥着课堂教学无可替代的作用。

1.第二课堂促进第一课堂的开发。第二课堂始终与第一课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实现各学科的教育目标。第二课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社会因素,社会大变革对传统教育格局带来的冲击,传播媒体的技术化,文化生活的多彩化,社会活动的多样化,不断拓展着第二课堂的空间,丰富第二课堂的素材,也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2.第二课堂有利于跨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事关国家千秋大业。历史证明:具有创新思维的民族才是强大的民族;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称得上强者。创新思维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必须通过“创新教育”才能实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从“第二课堂”开发看素质教育新思路

在多媒体教学普及之前第二课堂曾经是教与学的重要阵地,然而随之而来的21世纪则见证了科技的高速发展,可以说人类获取知识的能力已经进入“高铁时代”。因此,第二课堂有了新的特点,探讨这些新特点对于研究当今第二课堂的空间、形式、变化有着很高的价值。传播媒体的技术化,大大拓展了第二课堂的空间。互联网、广告、电视剧等以不同的语言形式和文字内容传播信息,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教育内容。央视百家讲坛的出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生动有趣的解说让受教育群众范围大大扩大,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获得知识的途径。这些传媒文化的迅速发展,传播速度快、信息包含量大,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拓展了第二课堂的空间。

然而,目前学校第二课堂的活动趋势却有所减弱,第二课堂多数变成了“搜索”“下载”活动,没有了足够的生活体验。因此,教育空间自然地应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课内发展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这是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作为教育工作者,在顺应这种潮流的基础上,要能够高屋建瓴,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这些信息途径,发挥好“第二课堂”的作用。

第一,重指导。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扩展,使得教育活动中的高科技含量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如何创造出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焦点问题。“第二课堂”开展的途径有很多,教师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作为传授学生工具性知识的老师,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责任。教师要锻炼学生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其熟练、批判性的评价信息的能力,训练其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作为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法律与社会责任。

第二,多层次。从班级教育资源,到学校教育资源,再到社会教育资源,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都应该得到有效的整合,从而强有力地支持中学“第二课堂”的开展。班级和学校一级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社团等仍是基本的、经常性的活动。因此,作为中学老师,要平衡好各级的发展,将基础的如“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好,为更高一级的活动打下基础。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兴趣支撑点,就更容易接受更高一级的“第二课堂”活动。

在学校中,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是重要的教育力量;在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校外,社区资源、科研机构等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所有这些教育资源都应该得到合理的开发、运用,从而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教育系统。

中学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多方面的责任。素质教育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三方合为一体,将中学教育从“第一课堂”拓展到“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和挖掘教育资源,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学校的特色文化、中学生社团的建立为抓手,共同建设一个科学化的中学教育体系。

论文作者:刘华林 陈春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5

标签:;  ;  ;  ;  ;  ;  ;  ;  

浅议第二课堂与教育教学论文_刘华林 陈春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