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断提高发达国家企业的产品质量_质量管理论文

如何不断提高发达国家企业的产品质量_质量管理论文

发达国家企业如何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达国家论文,产品质量论文,持续改进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产品质量的竞争是事关产品市场销路,企业形象和发展前途的一件大事。那么,在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企业又是如何持续改进产品质量的呢?通过对有关资源的分析研究和综合归纳,可以发现以下的运作轨迹。

一、不断改进质量标准观念,以用户标准为基础,朝制订引导用户标准的方向努力

任何高质量的产品,最终都必须体现为产品的高标准。怎样的产品质量标准才是高的,在评价观念上,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开始,发达国家企业普遍强调企业标准,并以企业的标准来引导用户的消费观念。但是,随着消费者的日益成熟和理智,特别是他们在买卖双方中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日益强化,这种以企业标准为主导的质量标准观,常常因产品质量不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潜在需求)而被证明是行不通的。这时一些国际著名企业,就开始强调产品质量标准应以用户标准为准,如日本的松下、索尼公司认为,企业生产产品的目的在于推向市场,接受用户的选择,争取他们的接纳,最终实现将产品变为商品。因此,用户标准才是最高标准。但是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特别是潜在消费需求大量产生,慢慢又使得松下、索尼等国际著名企业用户标准的产品,因标准难以多样化和不宜经常变更而显得捉襟见肘。于是,他们又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研究,发现:企业标准与用户标准,两者并不是对立和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引导、相互吸收、彼此交融的辩证统一体。企业标准在吸收用户标准后形成,形成并创新后的企业标准又引导用户标准的更新和升华,更新和升华后的用户标准又引导企业标准的二次变革。这样动态的相互吸引过程,推动了企业产品标准的不断升华和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如此螺旋式的上升,构成了产品标准化的全部积极含义。

二、不断改进质量实现目标,以消灭不良品为原则,朝生产零差错的方向努力

企业产品质量的实现目标,作为企业对质量追求的一个阶段性终结,对产品质量(这里指的是批量或总体质量)的高低,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这方面,发达国家企业也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如加拿大的国际著名企业杜邦公司,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们的质量实现目标也还是消灭废次品。慢慢地他们感以,减少废次品损失,即便是达到了目标,也还不能说产品质量就优良。于是,杜邦公司又提出提高产品优良率的要求。经过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的努力,全企业的产品优良率已达95%以上。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为产品质量优良率还未达100%而不满。80年代后,杜邦公司提出实现零差错的目标,要求以消灭不良品(在杜邦的质量等级上,一等品是列为不良品的)为原则,使所有的杜邦产品都百分之百地达到优良等级。从那以后,他们借助严格的科学管理,运用各种先进的机械设备,很快就实现了零差错的质量目标。

三、不断改进质量保证方法,以源产品检验为手段,朝全面预防鲁莽出错的方向努力

当今发达国家企业,已普遍把产品质量零差错,当作现阶段改进产品质量的终极目标,并且在如何实现零差错质量目标上进行研究和探索,已经成熟地拿出了改进质量的保证方法,即采用源产品检验和鲁莽出错预防两种管理技术。在这方面,以生产蓝鸟牌汽车享誉世界的日产汽车厂的做法,颇具代表性。他们从每道工序的预防鲁莽出错入手,以严格各道工序对上一道工序的源产品质量检验为手段,保证最终产品无鲁莽出错,确保实现产品质量的零差错。

四、不断改进质量管理结构,以健全质量小组为条件,朝优化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方向努力

改进产品质量离不开同步改进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而质量管理并非只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们的事,而是事关企业全员的事。在日本工业规格语中,对质量管理的说明是:“为了能有效地实施质量管理,包括经营者、管理者、监督者、一般职员等在内的全体人员,都必须参加涉及市场调查、研究开发、产品设计、生产设备、订货、制造、检查、销售、售后服务以及财物、人事、教育等企业活动的全过程,并通力合作。”因此,日本在全面质量管理发展中,积极开展质量小组活动,并使之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和基础一环。

日本企业注重质量小组活动,并非因此就将质量管理的责任都交给他们。事实上,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主要结构的现有质量管理组织,在质量管理中还在起主导作用。他们利用现有组织作为质量改进的主体(特别结构仅用于复杂的、跨职务的问题),使管理质量成为管理者和主管人职责的一部分。他们认为,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质量、成本和日程安排之类的工作,所以,它对质量管理更加负有责任。每个管理者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定期碰头,以现有管理结构处理质量改进问题。这种建立在理解和支持质量小组活动之上的质量管理组织,无疑是质量改进的主导。

五、不断改进质量生产者素质,以提高岗位技术素质为关键,朝企业全员高质量的方向努力

质量是人生产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想产品高质量,首先生产质量的人要高质量。而要改进产品质量,也就要注重改进企业全员的质量。在这方面,美、日、英、法、德等发达国家的企业都有切身体会,作出了很大努力。特别是德国的奔驰汽车生产厂,在这方面更有建树。他们提出“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生产高质量的员工”这句口号。他们专门设置一些只适应企业内不同阶层、不同水平人员需要的技术课程,由聘请的企业内外兼职技术人员主讲,而且联系企业质量改进的实际授课,使听讲人员在改进质量从何着手的问题上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在生产产品的质量管理中学以致用。至于强化质量意识的课,则由质量管理部门的领导讲。对质量改进有成绩的,企业还给予重奖,因鲁莽出错导致产品质量不能优良的,哪怕不是最终产品而是源产品,也给予严肃的经济处罚,问题严重的还要炒“鱿鱼”,从而更强化了企业全员的质量意识和为保证产品高质量而提高技术素质的进取心。奔驰员工的思想高质量(质量意识强)和技术高素质,保障了制造零差错,实现了产品的绝对高质量。可见,不断改进质量生产者素质,的确是持续改进产品质量的关键。

标签:;  ;  ;  

如何不断提高发达国家企业的产品质量_质量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