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与湖南省文化软实力现状比较研究论文

湖北省与湖南省文化软实力现状比较研究论文

湖北省与湖南省文化软实力现状比较研究

刘 琼 邓亚中 /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这个国家在一定范围内的文化向心力和影响力。文化强国战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就在于提升本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湖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大省,近年来不断加快湖北文化软实力建设,本文重点比较湖北省与湖南省文化软实力现状,寻找到适合湖北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湖北 湖南 文化软实力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湖北近年开展文化强省战略,提升本省文化软实力建设,但还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湖北与沿海发达省市在文化软实力领域差距明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湖北省将切实履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强国战略的要求,不断提升湖北省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

湖北省与湖南省一衣带水,同在华中地区,历史上文化相通,习俗相近。毛泽东主席曾经题词到“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湖北省与湖南省古代同属两湖地区,地理的相近产生的文化也有相同之处。改革开放以来,湖北湖南两地都在积极探索提升当地文化软实力路径,并且产生出丰硕的文化成果。湖北省与湖南省文化软实力现状比较不论从过去还是现在都有较多的比较价值,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湖北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湖北湖南文化软实力构成要素比较

笔者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各省市文化软实力构成要素的理论中,结合湖北省提升文化软实力相关研究,提出湖北湖南文化软实力构成要素比较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

湖北湖南地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从古代以来,楚国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砥砺前行,开辟两湖地区。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湖北荆楚文化无疑是楚文化的核心,但是湘楚文化一直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屈原作为楚文化代表人物,在湖南投汨罗江,屈原精神可以看作是荆楚文化和湘楚文化两种文化的结合。虽然由于地域与环境不同,这两种楚文化表现形式大相径庭,但其本质内涵基本相同,都是继承楚人锐意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湖北的“敢为天下先”和湖南的“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都是秉承楚人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爱国主义情怀。这都体现出楚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贡献。同时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极其丰富。湖北荆州的楚纪南故城、枣阳的九连墩战国古墓群。而在湖南也有诸如益阳兔子山遗址、洪江市托口镇楚墓群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湖北有秭归端午文化节、郧西天河七夕文化节、黄石西塞山送神文化等蕴含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湖南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长乐抬阁故事会和张家界土家族阳戏等。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这些文化形式如果可以有效的开发和挖掘必将成为湖北湖南文化产业的拳头品牌和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竞争力。

(二)近现代红色文化的孕育

湖北与湖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湖北武汉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年以来的封建主义统治,开创中国崭新时代,“敢为人先”就是对辛亥革命内涵的展现。湖北打响中国革命第一枪,湖南紧跟其后为中国近现代革命运动添砖加瓦。湖南在近现代革命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旧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黄兴、宋教仁都是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蔡锷更是为保持革命胜利果实,反对袁世凯称帝。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达、蔡和森。工人运动代表邓中夏等等英雄人物。同时在抗日战争时期湖北与湖南都存在着大量的革命老区,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湖北省有红安、麻城和洪湖等革命根据地文化;湖南则有韶山毛主席故居、井冈山红色根据地等文化。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红安县成为“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儿女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14万多人,也走出223位将军。湖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候,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的五十二位领导人中,湖南籍有多达十人,大概占到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马克思指导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中国近现代史主要也是由广大的湖北与湖南人创造出来的。湖北湖南正是都有着深厚的红色革命文化传承,才有今天璀璨夺目的荆楚文化与湖湘文化双子星。

(三)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

湖北湖南都是文化大省,同时也是华中地区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中国文化产业分为多个不同产业集群,大体分为三类,一是销售文化产品行业类型,如报刊业、影视业和图书业等等。二是表演文化行业类型,如体育业、戏曲业等等。三是蕴含着文化附加值行业类型,如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从改革开放以来,湖北与湖南文化产业都得到快速发展,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企业涌现出来,业已成为湖北湖南文化软实力的代表。

二、湖北湖南文化软实力现状分析

(一)两地文化产业比较

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近现代爱国主义文化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开始逐步形成湖北的荆楚文化与湖南的湖湘文化。这两种不同文化核心内涵相通,都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畴的。湖北省文化内涵中创新与奉献成为其时代主题,荆州长江大学“10·24”舍己救人英雄群体让人感动,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汪金权二十余年等默默奉献让人敬佩。这些都是荆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湖南也有这样一批人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湖南的岳阳籍飞行员张超训练中英勇牺牲,湖南省衡山县秦玥飞回到祖国农村服务,开展产业扶贫与创业创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官的感召下无论是湖北还是湖南都涌现出大量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这都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生态,不断塑造两湖地区人民群众的优秀文明形象,推动湖北湖南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向前发展。

在这一时期,湖北文化产业最具特色的是报刊业。湖北报刊发行量有百万体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以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知音传媒集团、今古传奇报刊集团为代表的报刊,对于报刊满足不同层次读者,满足读者碎片化时间阅读需要,如《知音》是全世界销售排行前五的著名刊物、《今古传奇》的武侠风格享誉全国。同时,湖南文化产业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广播电视业。湖南卫视是湖南文化的领头羊。湖南卫视影响力比不上央视,财力比不上沿海地区电视台,但是凭借其精准的定位、差异化经营成为中国最具娱乐精神的卫视。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种类丰富,满足年轻观众的精神需求。这种鲜明特色成为其成功关键。

其正负用来表示各明细费用占总费用构成的变动方向。当VSV>0,称为正向变动,说明某项目构成比增加;反之,则称为负向变动,说明某项目构成比减少。

了解一种事物,不仅要用眼睛看,还可以用鼻子闻,用手摸,用心去感受,往往能丰富想象,启发灵感,把笔下的景物写得灵动而有诗意。

思雨在想怎样把这两天发生的长发丝风波说明白,能让小姨子理解自己,搬动小姨子这个救兵,帮自己解决这个难题。

但近几年来,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提高,以及各地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湖北报刊业受到越来越大网络文学的冲击。年轻一代更多用手机阅读而非纸质。与此同时,沿海发达地区广播电视业不断发展和壮大,以东方卫视、浙江卫视为代表的转型广播电视业凭借更加新颖的传播方式和雄厚的财力时刻威胁着湖南卫视的地位。所以无论是湖北还是湖南都不能满足于过去的辉煌,必须脚踏实地进行“第二次创业”,夯实基础,提升自己综合实力,打造全新的品牌形象,创造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喜闻热见的文化产品。以湖北报刊业与湖南广播电视业为龙体带动整个省份文化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明显,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增长,提升本区域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两地文化人才比较

湖北文化人才大部分集中在武汉一带,而湖南文化人才虽然也集中在长沙,但也有不少在岳阳与衡阳等地,分布相对分散。但两地文化人才依然有着诸多不足。湖北与湖南同时科教大省,湖北省有7所211大学,其中武汉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是中国顶尖大学。湖南省虽然只有4所211大学,但是985高校有三所,比湖北省还多。两地学校办学风格各有千秋,两地大学在关于文化领域的专业上也各有侧重。如武汉大学的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专业。华中师范大学的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而湖南大学目标建成最具历史文化传承的综合性世界一流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着力建设“语言与文化”学科群。这些都体现出湖北湖南两地对于文化人才的渴求和人才战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惠林,王婧.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R].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李克勤.增强湖北软实力:问题、框架及建议[J].统计与决策,2006(07).

[3]刘玉堂,刘保昌.湖北文化强省战略论[J].襄樊学院学报,2010(09).

★通讯作者: 邓亚中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湖北省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7Q06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刘琼(1985-),女,湖北洪湖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通讯作者: 邓亚中(1984-),男,上海宝山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标签:;  ;  ;  ;  

湖北省与湖南省文化软实力现状比较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