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整和改革中增强信心,努力奋斗--吴文英主席在全国纺织工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_企业经济论文

在调整和改革中增强信心,努力奋斗--吴文英主席在全国纺织工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_企业经济论文

坚定信心在调整和改革中奋力拼搏——吴文英会长在全国纺织行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座谈会上论文,会长论文,坚定论文,摘要论文,信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九九六年七月二日)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分析当前纺织生产运行状况,研究、交流如何遏制经济效益下滑的局面,抓住机遇,进一步推进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纺织行业走上健康发展道路的思路和措施。

一、纺织经济运行状况

当前,纺织工业遇到了严重困难,突出表现在:经济效益严重下滑,企业亏损面急剧增加;国际竞争力减弱,出口出现负增长;在生产量下降的情况下,纺织品库存增加,产销率下降;企业停工停台增加,下岗工人剧增。

形成当前严重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的原因,也有深层次的原因;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今天我们重点分析内部原因。

1.成本大幅上升,国际竞争力减弱

国内棉价持续上涨,已普遍高于国际市场。1996年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回落到每磅75—85美分之间,而我国棉价高达100美分以上, 导致我国棉纺织制品的出口竞争力明显下降。同时,期间费用也迅速上涨,每100元成本期间费用所占的比重,比去年年底提高了2.2个百分点。在成本上升的同时,国际、国内纺织品价格下滑,棉纺织品价格平均下跌了2%,造成了企业亏损严重。

2.总量过剩矛盾突出

在初级产品领域,加工能力远远大于市场需求,造成中低档产品的过度竞争,行业整体效益恶化。朱①róng基副总理多次指出, 总量过剩是纺织行业的主要矛盾。棉纺织行业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压缩总量、结构调整工作进展不十分理想,尽管存在着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富余人员分流困难等客观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行业内和各地行政部门对总量过剩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产业结构调整明显滞后,形成了以1000万棉纺锭为代表的过剩能力。在粗毛纺、缫丝、麻纺、针织、印染等行业中,初级加工能力,低档产品生产也大量过剩。同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质量的产品生产能力相对不足,在中高档产品、新产品竞争中我国纺织业缺乏竞争力,中心城市还没有摆脱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

3.劳动生产率低

目前纺织行业技术开发能力弱,产品的质量不高,市场适应能力差,上、下游产品开发衔接不够;面料开发水平尤其薄弱,新产品在销售中的比重较低。我国纺织行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明显低于国际水平。据了解,国外棉纺工业万锭用工一般在92人左右,采用细络联的在52人左右,而我国的水平则在250—300人,加上二、三线人员, 万锭用工在400人左右。从吨纱用工来看,日本的一般水平在10.5个工,美国为4 个工,而我国吨纱用工水平在25—30个,较高水平在21个工左右。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低下,抵消了低工资的竞争优势。

4.原料流通体制、外贸体制和企业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我国的棉花流通体制,急待研究新的改革方案。外贸出口及配额分配尚未解决公平竞争和自主经营。国有纺织企业经营机制没有得到根本转换,在技术应用、人才开发、信息系统、市场开拓等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总体来说,纺织行业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高、低、大、滞”,即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总量大、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滞后。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就存在于纺织经济运行中,并发生了各种碰撞。90年代初,纺织行业就已开始出现经济效益下滑趋势,但因出口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一些矛盾被暂时掩盖了。近一二年,由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措施,包括降低关税水平,取消非关税壁垒等等,使纺织行业直接感受到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再加上出口退税率的降低、退税不到位和人民币币值坚挺,使相当一部分企业国际竞争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

纺织行业的严重困难,引起了国务院领导、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朱①róng基、李岚清副总理做过多次批示, 吴邦国副总理多次听取中国纺织总会的汇报。对纺织行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朱副总理在一次批示中指出“纺织包括服装仍是第一大产业,目前纺织工业相当困难,还不是一般困难,是近几年来最困难的时期,如不采取特殊措施,包括优先退税,将影响大局”。在朱①róng 基副总理的直接关心下,国家及时安排了70亿元购棉专项资金,并对纺织出口实行优先退税,大大缓解了纺织企业资金不足的矛盾。各级地方政府也千方百计帮助纺织行业克服困难,许多城市把纺织行业的调整列入“资本结构优化”重点的行列,并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把纺织结构调整和解决当前困难紧密结合起来。大连市市长对纺织工业调整十分重视,专门设立了1亿元纺织调整起动基金,主管副市长亲自抓纺织调整整体规划,制订政策,每周一次办公会,检查落实。武汉市政府多次听取纺织行业的整体调整方案,并出台了多项扶持纺织结构调整的政策。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把上海纺织调整视为全市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全社会支持纺织调整。还有很多城市也在研究整体调整方案,把解决纺织行业困难作为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

纺织主管部门和广大职工在困难面前,经受了考验,保持了良好的精神面貌,不少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学邯钢,抓管理,转换经营机制,减人增效。经过纺织职工的艰苦努力,纺织经济运行出现了减少下滑幅度的迹象,1—5月亏损额逐月减少。这表明,只要全行业职工认清形势,发扬奋勇拼搏精神,形势会继续好转。

二、下半年的中心工作

纺织行业要把解决长远健康发展和缓解近期困难结合起来,当前中心工作是千方百计遏制经济效益滑坡,继续加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和改革改组力度。

1.千方百计制止效益继续下滑争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纺织行业要以扭亏增盈为重点,加强产品开发,转机制,抓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纺织经济效益。

(1)限产压库促销,盘活资金

纺织企业对于无销路、无效益的产品,要坚决停产,做好限产压库促销工作,不能抱着侥幸心理消极等待市场价格回升,要积极压缩库存,盘活资金,靠开发产品、降低成本、促进销售来打开局面。同时也要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

(2)努力开发适销对路产品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产品的竞争,有了好的产品可以搞好、搞活一个企业,相反一个企业不拥有优势产品,维持老产品就难以生存。纺织企业要增强市场意识,主动面向市场,研究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努力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提高产销率。凡是做到这一点的企业,经济效益就好。

在产品开发中,要提倡一条龙的开发,由高附加值的最终产品生产企业带动前道企业发展,如上海三枪集团就是典型的例子。企业开发品种不应照搬抄袭,而要注重开发自己新产品市场,提高品牌意识,开发市场、引导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倡面料和服装的结合,面料为服装服务。开发各种不同原料的混纺、交织产品,使面料具有多种风格,以适应各种不同服装的需要,这是大有潜力的。开发品种,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和成果。下半年纺织行业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出口,充分用好国家鼓励自营出口企业的各项政策,研究并努力扩大国际新的市场领域,保住国际市场份额。

(3)继续开展学邯钢的活动,加强成本管理

结合纺织行业实际,深入开展学邯钢活动,把“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紧密结合起来,眼睛向内,通过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吸收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引进市场机制,优化生产组织结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和整体效益。

在学习邯钢经验方面,尤其要重视学习邯钢成本管理经验。企业要寻找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成本控制方法。无锡二棉以极限成本法进行产品决策,提高了经济效益。纺织企业在学习邯钢活动中要付诸实践,做到人人抓成本,全员增效益。各地都要结合本地本行业实际,不断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经验。

2.抓住时机,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纺织工业面临严重困难时,应当认识到这也是推进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的有利时机,把困难当作机遇。一是在困难面前,行业内部对形势的认识更加趋于统一,认识到只有加快调整、改革,才能使行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二是目前城市棉纺织等行业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形势逼人,增加了中心城市老企业退出这一领域的决心和动力。三是国务院领导和各级地方领导重视纺织工业困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纺织行业解决深层次矛盾提供了有利时机。关键是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增强紧迫性和自觉性。坚定信心,加快压缩总量,调整结构、改革改组的步伐。

(1)坚决压缩总量

初加工生产能力过剩是影响我国纺织经济效益的深层次矛盾。几年来对棉纺压锭改造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艰苦工作,但总量控制收效不大。我们一定要遵照镕基同志的多次指示,自觉地行动, 加快压缩总量的步伐。一是坚决完成压缩淘汰1000万锭的原订目标,原500 万锭压锭改造任务中,未执行完的160万锭要继续执行。 我们已建议开发银行适当放宽贷款条件。二是集中把中心城市作为压缩总量的重点,再集中压缩340万棉纺锭。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有关政策, 支持中心城市通过兼并、转产、破产等形式进行,既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又缓解当前效益下滑的困难。会后,各地要把压锭指标带回去,并将这一任务和执行这一任务的有关思路向当地政府汇报,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坚持完成任务。三是从源头抓起,加强对棉纺新增能力的控制。对棉纺细纱机的生产和销售要强化许可证管理,严格控制细纱机进口,所有新增棉纺能力(包括合资独资项目)都必须经过中国纺织总会核准,对不经核准仍上项目的要公开通报,追究当地行政领导责任。

对压缩总量的问题,一定要提高自觉性,越早越主动,越慢越被动,克服被动和无能为力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压缩总量是纺织调整结构、产业升级的战略措施。

(2)中心城市要在整体规划条件下,来确定纺织产业定位, 整体推进纺织结构调整

去年重点介绍了上海、常州、青岛的整体调整的经验,在全行业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一年多来,他们整体调整工作又有进一步深化,其他中心城市也在整体推进结构调整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从实践来看,凡是行业主动、政府重视的地区,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各地纺织行业一定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中心城市必须认真研究国际纺织经济格局和当地产业结构的转变,继续加快调整和改革步伐,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化竞争,并制订相应的发展战略。

通过结构调整,形成沿海和内地的新型分工格局。沿海中心城市压缩初加工和中低档产品加工能力,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科技、信息优势,集中精力搞好高档产品、新型纺织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在开拓国际市场中率先迈出一步,以内地为生产基地,沿海中心城市逐渐向研究中心、开发中心和海内外市场营销中心的方向转换,发挥其特有优势带动内地和全国纺织工业的发展。

(3)搞好再就业工程,做到无情调整,有情操作

再就业工程是搞好纺织结构调整的重要保证。纺织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结构调整首先面临的是分流人员。从目前纺织结构调整进展较为顺利的地区来看,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省、市政府都十分重视再就业工程。上海坚持无情调整,有情操作,积极主动,争得各方支持,多渠道分流人员,搞好再就业工程。大连市制订了职工分流政策和离退休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的规定,实行鼓励自谋职业、自谋生路、鼓励有能力的企业接受安置、提前退休、买断工龄等形式分流职工。使纺织结构调整进展较为顺利。

纺织结构调整,必然涉及劳动力结构的调整,而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又是产业结构调整中难度最大的。这项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和社会稳定,要把下岗职工当作国家的财富和劳动力资源积极开发。我们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依靠各方面力量积极组织转岗、转业培训,提高其择业能力,要大力宣传教育,转变择业观念,使其逐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要总结和宣传“下岗择业谋生”的先进典型。

各省、市实施“再就业工程”还必须积极向地方政府部门争取政策上的支持, 积极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制度的改革。 五年内力争使80%以上的富余职工参加再就业工程。

3.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深化企业改革

企业改革是“九五”期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去年和今年,江泽民总书记两次对国有企业改革作重要指示。反复强调搞活、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性,认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在非常关键的时刻,搞好国有企业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基础,要以小平同志指出的“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国有企业改革的是非得失标准,并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四条原则。认真贯彻江总书记讲话,按照中央“搞好大的,放活小的”的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深化纺织国有企业改革。

(1)抓大扶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骨干企业(集团)

“抓大扶强”是纺织行业战略性改组的重要内容。各地在纺织结构调整中,要重视发挥名人、名牌、名厂优势,扶持一批优势企业,进行优势扩张,并以优势企业为龙头,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去年我们还提出了“22551”工程,就体现了这个精神,必须贯彻落实。

纺织行业深化企业改革,要在用好现有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努力减轻企业历史债务和社会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2)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放开放活中小企业

纺织行业中小企业比重大,全国5万多家企业中,大型企业只占1.5%左右,大量的是中小企业,放开放活中小企业对于纺织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几年来,纺织行业在放活中小企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中央“搞好大的,放活小的”的精神,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采取多种方式,放活了一批中小企业,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各地放开放活中小企业的形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不涉及产权变更的,包括联合、承包、租赁、托管、委托经营等;二是涉及产权变更的,包括收购、兼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出售、破产等。其中股份合作制是在我国企业改革中出现的放开放活中小企业的一种新的形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往往是多种形式并用。

希望大家结合各地实际,进一步大胆探索,以深化改革,促进纺织结构的调整和发展。

(3)鼓励和引导非国有经济发展

纺织行业作为市场竞争型产业,80年代后期以来,不少地方把纺织作为发展乡村经济的首选行业,非国有纺织经济发展迅速,国有经济在纺织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非国有纺织经济为全国纺织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浙江非国有纺织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在浙江纺织经济中,国有仅占18%。浙江省纺织主管部门及时转变观念,转换职能,面向全行业,促进浙江纺织工业全面发展,涌现了像茉织华、杉杉、雅戈尔、万事利等在全行业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这些事例说明重视引导非国有纺织经济的发展,是纺织行业进行结构调整,保持发展活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加强全行业管理,培育服务性的中介组织,充分发挥非国有纺织经济的作用,促进纺织工业的全面发展。

(4)依托市场,发展纺织经济

从浙江纺织业的发展来看,企业依托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是浙江纺织工业的一个重要特点。目前浙江有超10亿元的大市场52个,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促进了企业更新观念,面向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浙江的市场,主要以区域性块状经济为主,涤纶面料、绸、纱布、毛衫、袜子、服装服饰等市场,都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大发展。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4.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为了保证纺织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建立统一、高效的纺织经济信息和决策服务信息系统,改变目前信息分散,机构重复,信息反馈过于缓慢,不能满足宏观经济决策,无法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现状。目前总会正在布置和建设纺织行业信息系统,争取做到边建设、边服务、边培训,及早发挥效益。在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中,各地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主动配合全国纺织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

对于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如何作好下一步工作,希望各位代表认真讨论,献计献策。我相信,在困难面前,只要全行业职工坚定信心,勇于探索,奋力拼搏,在调整和改革中迈出更大的步伐,中国纺织行业就能焕发出新的活力,纺织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标签:;  ;  ;  ;  

在调整和改革中增强信心,努力奋斗--吴文英主席在全国纺织工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