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谷子大豆覆膜条带种植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带论文,旱地论文,谷子论文,大豆论文,覆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谷子和大豆均是我国北方旱农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通过我们在国家(寿阳)旱农试区“八五”以来的研究结果显示,谷豆条带种植模式可显著提高土地当量比率,获得较高籽粒产量和效益;同时,覆膜穴播谷子和膜际条播大豆也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因此,近年来我们将谷豆条带种植技术、谷子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大豆膜际条播栽培技术进一步研究集成,形成旱地谷豆覆膜条带种植技术模式,显著地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谷子和大豆的产量及效益,并在寿阳为代表的旱农类型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1 增产增收效果
该模式充分发挥了3种技术的优势,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热资源,明显改善谷子和大豆的光合、呼吸及水分交换环境,提高谷子、大豆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节水效果,可在生产实践中大面积推广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谷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与谷豆条带种植技术集成后,谷子带单产达341.7kg/亩,比单作谷子增产33.1%,大豆带单产也比单作大豆增产5.3%;谷豆条带平均总产量达241.1kg/亩,显著高于单作大豆,与单作谷子相近,也高于普通谷豆条带种植模式17.7%。模式总效益达736元/亩(单价以2007年市场价计算,谷子2.5元/kg,大豆4.4元/kg),比单作谷子增收94.25元/亩,比单作大豆增收149.5元/亩;同时,也比普通谷豆条带种植模式增收102.8元/亩。可见,通过谷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与谷豆条带种植技术的集成,可在单位面积籽实产量相近的基础上,显著地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收益。
2 种植方法及配套技术
2.1 选地整地
2.1.1 选地 选择土地平整、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
2.1.2 选茬 前茬选择耕作条件好的玉米、高粱等茬,避免重茬和迎茬。
2.1.3 整地 秋季深耕蓄墒,耕深20~25cm,做到除净根茬、无漏耕、无坷垃。结合整地按量施入底肥,包括有机肥和化肥。早春及时顶凌耙糖,春旱时要镇压提墒。当耕层土壤解冻12cm时,及时进行整地,结合整地,秋季未施肥的要按量施肥。遇雨及时耙耱保墒或抢墒播种。
2.2 种植比例及方法
谷豆覆膜条带种植模式,带宽1.8m,其中谷子带90cm、大豆带90cm。谷子带采用覆膜穴播法,即先整地铺膜,选用幅宽为80cm,厚0.005~0.007mm的强力超微膜,覆膜时不起垄,平铺地面,膜面60cm,膜间距30cm,膜上种谷子3行,用覆膜穴播机播种,穴距平均11cm,每穴播种5~8粒,播后及时堵膜孔。大豆带5种植3行,行距30cm,用三行播种机一次完成。
2.3 配套栽培技术
2.3.1 谷子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品种。分带种植需要增大谷子种植密度,应选用株型紧凑的耐密植品种;同时,为了形成明显的作物层差,应避免选用矮秆品种;另外,地膜覆盖可提早播种期,应选用较当地推广品种生育期长5~7d的高产品种。根据不同生态类型,可选用的品种有晋谷21号、晋谷29号、长农35号、晋谷36号等。
(2)处理种子。晒种:播前1周,将谷子种子在阳光下晾晒2d~3d。种子精选:播前3d~5d,谷种用10%的盐水溶液浸泡,捞出漂在水面上的秕谷、草籽等,将下沉饱满籽实捞出,用清水洗净,晾干待播。药剂拌种:谷子用种子量0.25%的瑞毒霉等农药拌种,预防黑粉病或白发病,并视虫害发生情况,用拌种双、锌硫磷等药剂拌种,予以防治。
(3)适当早播。原则上在引进长生育期品种的同时,较当地传统播种期提前7~10d播种。
(4)适度密植。分带种植情况下,应适当提高谷子带种植密度,保证亩留苗达3万~3.5万株,即隔穴留双株,以保证总留苗密度。
(5)合理施肥。结合整地,每亩施40kg硝酸磷肥,有条件的可增施有机肥。在谷子拔节、扬花、灌浆期,可视生长情况,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混合液2~3次,以促籽粒饱满。
2.3.2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品种。要求品种丰产性好,株高中等或偏低,熟期与搭配谷子接近或稍早,视不同的生态类型,可种植晋谷19号、晋遗30号等。
(2)种子处理。晒种:播前1周,将大豆种子在阳光下晾晒2~3d。种子精选:大豆精选用选种机或人工粒选,剔除病斑粒、虫食粒及杂质。药剂拌种:大豆用35%甲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5%拌种;或每亩用5%甲拌磷颗粒1.5~2kg,随种肥下地,防地下害虫。
(3)同期播种。大豆播种期与谷子同期。
(4)保证密度。大豆的留苗密度应保持单作时水平,即以大豆带计算,亩留苗1.2万~1.5万株。
(5)叶面喷肥。大豆前期长势较差时,在大豆初花期每亩用尿素1kg,加磷酸二氢钾1.5kg,溶于35kg水中喷施。
联系电话:010-68919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