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辛木梓

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将核磁共振诊断方法用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笔者研究资料是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诊治的4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资料,对4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均予以核磁共振诊断以及关节镜诊断,统计并分析4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应用以上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4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应用核磁共振诊断的诊断准确率统计值、漏诊率统计值比较于应用关节镜诊断的数据值,相关数据予以统计研究和分析,出现P<0.05,统计学研究意义得以证实。结论:在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予以核磁共振诊断方法有良好效果呈现。

【关键词】核磁共振;膝骨关节炎;临床诊断

膝骨关节炎属于临床骨科诊断和治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的关节相关疾病,其具备比较高的发病概率。膝骨关节炎属于关节相关疾病,不过,膝骨关节炎患者相关关节的软骨面无炎症存在,但是有退行性改变情况和继发性的骨质增生症状出现,多数膝骨关节炎患者存在关节的肿胀症状、关节的疼痛症状、行动相关障碍症状等情况[1]。对膝骨关节炎患者予以尽快的准确诊断存在重要价值,可以促使此类患者的致残概率和死亡概率下降,将此类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提升。本文抽取2014年2月到2017年2月42例本院诊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析核磁共振用于膝骨关节炎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研究目标数据来自于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所诊断和治疗的4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4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纳入标准:符合膝骨关节炎相关诊断标准的患者,且经由病理学得以证实存在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对于相关项目检查可以配合的患者。

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的膝关节面相关结构的严重异常的患者;存在关节感染症状的患者;存在血友病的患者;存在全身相关免疫系统的缺陷患者。

表1 4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1.2 方法

4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均接受关节镜相关诊断以及核磁共振相关诊断。关节镜相关诊断方法是,予以患者持续硬膜外的麻醉处置,在患者硬膜外的上囊部位予以关节穿刺处理,将溢出患者体表的液体抽出,往患者关节的内侧将生理盐水注入,将股骨外踝的前缘用作穿刺点,于患者的真皮层实施0.5cm的手术切口,使关节镜和所配套的针插入到患者关节的相关软骨组织中,对患者的相关病变部位以及发病特征予以观察。核磁共振相关诊断方法是,应用GE 1.5T Optima 360的磁共振相关扫描仪予以患者检查,针对患者的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予以检查,冠状面是190mm,矢状面是190mm,横断面是140mm,相关扫描的层厚是4mm,相关扫描的层间距是1mm,其磁激励的次数是4,其像素矩阵应用256乘192,使4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膝骨关节保持伸直的状态,诊断医师应用检查得到的图像相关清晰对比度的双盲方法对其图像特征予以研究。

1.3 指标观察

观察以及分析4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镜诊断与核磁共振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研究4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有关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1.0)中检测,患者的骨挫伤例数、韧带断裂例数、韧带损伤例数、半月板相关裂痕性损伤例数、诊断准确率统计值、漏诊率统计值等采取例数(n)或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统计学对比意义证实。

2. 结果

4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经由关节镜诊断与核磁共振诊断后确诊的骨挫伤例数、韧带断裂例数、韧带损伤例数、半月板相关裂痕性损伤例数相对比,相关数据无明显的差异性,检测得到P>0.05的结果,没有统计学研究比较意义;4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经由关节镜诊断与核磁共振诊断后的诊断准确率统计值、漏诊率统计值相对比,相关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检测得到P<0.05的结果,有统计学研究比较意义。

表2 4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镜诊断与核磁共振诊断结果比较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属于非特异及慢性的一种骨病变相关炎症,多数患者有关节的软骨组织出现变性症状、退变症状、硬化症状、损坏症状或者关节的边缘形成骨刺等。往常,临床上常应用关节镜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等,不过其诊断效果不佳[2]。

近些年来,核磁共振相关诊断方法在中得以推广,核磁共振相关诊断方法的优势有,(1)能将患者三维立体的相关断面成像图得到,对患者的病变予以多方位以及多角度的清楚显示;(2)可以进行独立成像,其电离辐射的损伤比较小,刺激也比较小,具备比较高的安全度;(3)对于患者的相关软骨组织、纤维层以及周边相关再生骨组织能进行清楚显示;(4)不用予以患者开刀的活体检查,对患者的损害小[3]。

不过,核磁共振相关诊断方法的图像存在单一性,其检查花费也相对比较高,检查耗时又比较长等,所以,在对膝骨关节炎患者予以临床诊断的时候,应将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实际状况予以结合,选取合适的方法予以检查,可以将一种检查手段或者两种检查手段结合用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使患者的临床诊断确诊率数据得到提升[4]。4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应用核磁共振诊断的诊断准确率统计值97.62%、漏诊率统计值2.38%与应用关节镜诊断的诊断准确率统计值80.95%、漏诊率统计值8.00%相比较,有P<0.05的显著差异价值。李连霞[5]实验中,9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抽取为研究对象资料,分别予以关节镜相关检查方法以及核磁共振相关检查方法,发现关节镜相关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数据和漏诊率数据是82.3%和17.7%,核磁共振相关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数据和漏诊率数据是95.8%和4.2%,两者相比较后,发现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比较和分析价值(P<0.05)。发现和笔者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存在。

综上所述,在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实施核磁共振诊断方法得到良好效果,有应用价值及意义形成。

参考文献:

[1] 朱本祥,王颖,崔原等.应用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53-54.

[2] 刘焕珍.核磁共振在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4):13-15.

[3] 李波.膝骨关节炎应用核磁共振扫描成像仪的诊断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14):14-15.

[4] 许艳文.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应用核磁共振的诊断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3):49-49,52-52.

[5] 李连霞.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的价值分析与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0):6042-6042,6043-6043.

论文作者:辛木梓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下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  ;  ;  ;  ;  ;  ;  ;  

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辛木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