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及经济效果分析_自由贸易区论文

建立金砖自贸区可行性及经济效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性及论文,效应论文,金砖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深化国际合作可以有多种途径,其中,建立自由贸易区不失为深化经贸合作、促进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方向。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中的经济和贸易大国,中国特别重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特别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形成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等战略。目前,中国在建自贸区18个,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有6个,涉及22个国家,此外,中国还完成了与印度的区域贸易安排(RTA)联合研究等。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代表,其贸易合作战略引发世界关注。基于对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贸合作现状,本文在前期提出的“构建自贸区应成金砖国家深化合作的方向”(刘文革,2013a)和“金砖国家自贸区将促区域整合”(刘文革,2013b)等观点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金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及其经济效应。

      一、金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

      近二十年来,以金砖五国(BRICS)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11年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2%、7.4%和4.1%,均高于3.8%的全球经济平均增速;只有巴西和南非略低于平均值,但也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目前,金砖国家占世界国土面积的30%,人口的42%,贸易额的15%,其发展和合作策略引起整个世界的关注。2013年3月26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在非洲举行,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围绕如何应对国际重要问题,深化和扩大彼此间合作进行了商讨。深化国际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成为金砖国家之间的共识。

      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来看,金砖国家具有很多有利条件。首先,金砖国家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为经济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

      如图1所示,金砖国家虽然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治制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目前五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经济的迅速稳定发展巩固了金砖国家的国际地位,增加了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提高了运用国际经贸规则、应对风险能力,增强了各国市场吸引力和经济辐射力,有助于在全球经济博弈中争取到更多的权益。金砖国家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加强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渗透,才能从合作中相互受益,维持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其次,金砖国家经济具有协同性,这是金砖国家实行共同政策协调的前提。黄仁伟(2011)指出金砖国家群体性出现有其内在的经济和产业发展逻辑。贺书锋(2010)利用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研究后发现:在中国核心的影响下,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形成了高度的协同性和互动性。张兵、李翠莲(2011)认为金砖国家通货膨胀周期波动存在较强的协动性。蒋昭乙(2012)也认为金砖国家的经济周期具有同步性,这是五个新兴经济体未来利用金砖国家这个平台进行政策协调的前提条件。

      

      

      再次,金砖国家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和发展,为建立自由贸易区奠定基础。一方面,金砖国家整体贸易量持续增长,贸易比重不断增加。据2013年《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统计,金砖五国的贸易总额从2005年的2603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66133亿美元,增长了2.54倍(图2)。与此同时,占世界贸易的份额也不断增长。1990年,金砖国家贸易额仅占世界总贸易额的3%,而据2013年WDI统计,2011年金砖国家出口额合计为3.74万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6.7%;进口额合计为3.39万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额的15.6%。

      另一方面,金砖国家间的贸易量也有所扩大,贸易关系更加紧密,贸易增长空间仍然很大。如表1所示,2011年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增长较快,但在各自的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仍然比较低。以中国为例,2011年,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增长率为23.5%,进口增长率为38.4%,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量仅占出口市场的7.2%,进口市场的7.4%。由此看来,贸易量的迅速增长表示金砖国家之间贸易关系更加紧密,但较低的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砖国家之间贸易增长的空间仍然很大。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会为贸易增长提供很好的渠道。

      

      最后,金砖国家贸易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为贸易合作提供动力。林跃勤(2011b)指出:俄罗斯能源和基础科学具有优势,印度软件技术领先,巴西清洁技术、现代农业优势较强,中国有制造加工优势,南非有矿产开采技术优势等等,相互合作的潜力巨大。武敬云(2012)在对金砖国家贸易互补性研究后发现,总体上看,金砖国家之间存在贸易互补,但也有较强的贸易竞争。随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各国将会在合作中进行竞争,在金砖国家内部将会出现资源的再分配和利益的再整合过程。还有一些学者,如朱晶和陈晓艳(2006)、万广华、M.S.Qureshi和伏润民(2008)、桑百川和李计广(2011)等,利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发现金砖国家具有一定的贸易互补性,贸易合作潜力巨大。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金砖国家对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定位、认知及利益诉求存在明显差异,其战略利益冲突不可避免(蔡春林、刘畅,2013)。金砖国家之间存在贸易同构化、替代性、竞争性的一面(林跃勤,2011a)。在争夺全球市场的过程中,贸易争端和保护主义措施时有出现。短期内金砖国家存在着被排斥在彼此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之外的可能性(蔡春林、刘畅,2013)。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推进,金砖国家在优化本国产业结构、改善外部发展环境和提升自身国际地位等方面有着共同要求,均把发展自由贸易区作为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把主要贸易伙伴作为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对象。因此,从长期看来,建立自由贸易区仍然是金砖国家的共识。在2012年的智库论坛上,各国学者和专家对建立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的构想都表示了普遍的赞同,认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会实现金砖国家的深度合作。

      二、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分析

      上文中我们对金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后可知:金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加深合作推动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符合金砖国家的共同利益。虽然短期内建立自由贸易区存在很多困难和矛盾,但长期内不失为实现贸易自由化、构建良好贸易环境的重要方向。那么,金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将给金砖国家各部门进出口以及产出、世界各地区进出口、贸易平衡和贸易条件、GDP和福利水平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对待随之而来的影响?本部分将利用GTAP模型,对金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量化回答这些问题。

      (一)模型和数据处理

      GTAP模型(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 Model)是根据新古典经济理论设计的多国多部门应用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可以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法对政策调整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即将政策及市场条件变化的某种组合(政策方案)表示为对最初市场均衡的“冲击”(Shocks),然后求解出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经过充分调整后达到的新的均衡,两者的差别作为“冲击”产生的影响效果(Hertel and Tsigas,1997)。在此框架下,可模拟政策调整对相应国家(地区)各部门产出、国内市场价格、出口价格、要素报酬、及社会福利水平变化等的影响。目前,GTAP模型已经更新至第八版,包含129个国家/地区、57个产业部门以及5种生产要素。本文将利用第八版GTAP数据库,采用Johansen法,选取外生变量,设定外生变量冲击的幅度,并运用多步骤插补法求解,模拟测算金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后的经济效应。

      为了定量研究金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后的经济效应,我们根据金砖国家对外贸易情况对GTAP模型中的国家和产品进行分组。

      在产品分类上,我们根据SITC分类标准,结合GTAP数据库分类特点,将产品分为十类,依次为:(1)谷物和农作物;(2)牲畜和肉类产品;(3)能源产业;(4)食品加工;(5)纺织和服装;(6)轻工制造;(7)重工制造;(8)公共事业和建筑业;(9)交通和通讯行业;(10)服务业。具体分组情况见表2、表3。

      (二)模拟方案设定

      在对GTAP地区和产品进行分组后,我们选择2007年为模拟基期,模拟2020年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完全建立的情形。我们假定,在建立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以后,满足:(1)金砖国家相互实现双边自由贸易,所有产品关税为0且不存在任何非关税壁垒。(2)金砖五国对金砖自贸区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仍保留贸易壁垒。(3)资本可以在金砖国家之间自由流动,其他国家可以在本国跨行业流动,但不可跨国流动(土地除外)。

      

      

      (三)模拟结果分析

      设定模拟方案后,我们利用RunGTAP模拟分析金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后的经济效应。在模拟中,以关税作为主要的冲击变量。假定建立自由贸易区后,除人口增长,其余宏观变量均受到关税削减的冲击,与基期方案偏离。具体模拟结果如下。

      1.宏观经济效应

      从下页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福利明显增长,分别为43.09亿美元、23.84亿美元和14.42亿美元,南非和印度福利有所增长但并不明显,均不超过1亿美元。金砖国家之外的地区福利均下降,其中欧盟下降最多,达25.68亿美元。

      

      在经济增长方面,建立自贸区后金砖国家GDP均有所增加,特别是南非,加入自贸区后经济将增长0.192%。非金砖国家GDP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贸易量方面,成立金砖自贸区后,金砖国家之间关税大幅度降低,贸易量显著增加。金砖国家进出口量均有所增加,其中南非进出口量增长幅度最高,分别为2.986%和1.776%,其次为巴西和印度。由于存在贸易转移,非金砖国家的贸易量有所降低,其中美洲国家出口量受影响较大,大约降低0.033%,世界其他国家进口量受影响最大,大约降低0.113%。

      在贸易条件方面,在建立自贸区后,所有金砖国家贸易条件改善,而非金砖国家贸易条件恶化,这符合我们的预期。价格贸易条件反映的是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后贸易利益分配的公平情况,如果价格贸易条件改善,说明该国获得的贸易利益越来越公平,反之则越来越不公平。因此,建立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也会改善金砖国家间的贸易公平程度,从而进一步改善金砖国家的福利。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建立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后,区域内各成员国的宏观经济指标都有所改善。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增强,进出口量增加,GDP也有所增长,金砖国家福利整体提高,贸易条件也得到改善。

      2.商品贸易规模变化

      表4显示,建立自由贸易区后金砖国家贸易量增加,表5和表6分别表示建立自贸区后各地区各产业的进出口额变化情况。在进口方面,在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各产业部门进口额均有所增长。俄罗斯的肉类产品、公共事业和建筑业、交通和通讯业以及服务业的进口量均下降,其中肉制品行业进口下降额最大,达到0.419%。南非的交通通讯业进口量降低,降低幅度为0.1%,其余行业进口量显著增长。非金砖国家的绝大部分行业进口量均下降,但能源产业除外。建立自由贸易区后,美洲、大洋洲、欧盟和亚洲其他国家能源产业进口量均上升。此外,中低技术行业进口量受自贸区影响最大,从表5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自由贸易区使得纺织和服装产业进口额增加最多,其次是制造业和农业。

      在出口中,南非出口额增长是最快的,其次是巴西和俄罗斯。中国是金砖国家中各行业出口额变动差异最大的国家。加入自由贸易区将促进中国谷物和农作物、能源业、服装纺织和制造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出口,但减少牲畜和肉类产品、食品加工、公共事业和建筑业、交通和通讯业以及服务业等非比较优势产业的出口。非金砖国家在不同产业出口额变化不同。几乎所有非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增加,而纺织、制造业及能源产业出口下降。

      

      

      综上所述,建立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消除了金砖国家之间的关税和贸易壁垒限制,金砖国家的贸易量迅速增加,贸易规模迅速增长。中国所有行业的进口量均增长,但仅仅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出口增长。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在不同产业表现出不同差异。非金砖国家进口整体下降,出口变化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

      3.商品贸易结构变化

      下页表7表示建立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后各成员国产品结构的变化。我们选择2007年为基期,2020年金砖国家完全建立为标准期,分别计算基期和标准期各国各行业进出口量占该国进出口总量的比重,计算得出变化率,反映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各国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化。从表7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特点:首先,建立自由贸易区后,许多成员国农产品进出口比重都下降,如印度、南非、巴西等。中国农产品出口比重也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0.42%和4.2%,但进口比重分别上升了0.88%和1.33%。俄罗斯肉制品出口比重上升了0.76%。非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比重均增加。这说明建立自由贸易区有助于在区域内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业资源丰裕的国家扩大生产,农业资源贫乏的国家增加进口。其次,在纺织业中,大多数成员国的进出口比重会有较大的增长,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出口增长较快,而巴西和南非进口增长较快。再次,轻工制造业仍是各成员国进出口中的主要产品之一,在各国贸易中的比重稳步增长。但除俄罗斯和巴西以外,重工业在金砖国家中的贸易比重缓慢下降。最后,对于公共事业和建筑业、交通通讯行业和服务业,金砖国家比较优势并不明显,建立自贸区后贸易比重有所降低。

      

      总之,建立自由贸易区一方面可以促进金砖国家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使资源向更有效率的行业转移,另一方面,随着国际产业结构转移,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内的产品贸易结构将日益相似,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成为一体化的结构性障碍。例如,各国纷纷利用一体化的便利,发展本国已经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轻工等中低技术产业,本应大力发展的服务、通讯等高端产业却没有得到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砖国家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

      4.对各国各产业部门产出的影响

      表8表示建立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后,各国或地区产业部门产出的变化情况。中国将增加农产品、食品加工、纺织和服装以及轻工业的产出,而能源产业、重工制造业、交通和通讯业、服务业将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产出分别减少0.266%、228%和0.001%。印度出口结构与中国基本相似,受到冲击的行业也基本相似,但印度的农业竞争力较弱,谷物和肉制品将分别减产0.031%和0.004%。俄罗斯的纺织业和轻工制造业受冲击最大,产出降低11.498%。南非的纺织和服装业产出下降7.14%,但能源产业、重工制造业和建筑业等产出增长。巴西受自贸区负面影响的行业有能源产业、纺织和服装业、重工制造业和服务业,产出下降分别为1.673%、0.312%、0.018%和0.004%,农业、轻工业、公共事业和建筑业以及交通通讯业在建立自贸区后得到较好发展。

      从上述模拟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建立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后,区域内各成员国不同产业遭受不同的影响和冲击,这是由各国的产业竞争优势和产业政策决定的。对于一些特定产业,金砖自由贸易区确实会降低其产出,减少其就业。因此,在建立自贸区的过程中,各成员国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贸区对本国敏感行业的冲击作用,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做好资源转移和人员安置工作,以降低损失,趋利避害,最终实现互利共赢,推动所有产业共同增长。

      

      三、结论和建议

      本文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结合金砖国家发展、合作和竞争情况,在对金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基础上,运用GTAP模型,模拟分析金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对成员国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效应,并得出以下结论:

      (一)金砖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经济周期的一致趋同、贸易量的不断增加、贸易关系的日益紧密、贸易结构的互补性以及扩大合作共同发展的愿望为自由贸易区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目前建立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存在很多困难和分歧,但长期看来,十分必要。GTAP模拟结果告诉我们,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能拓宽经济发展空间,增加福利,促进经济增长,改善贸易条件,扩大贸易量。

      (三)自由贸易区可以消除贸易投资壁垒,为金砖国家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更顺畅地转向国际市场提供了现实可能。建立自由贸易区一方面有助于扩大金砖国家间贸易规模,另一方面可能产生自贸区“辐射”效应(刘文革,2013b)。辐射效应是指建立金砖自贸区后,金砖国家可以相互为纽带,加入各国参与的其他自贸区,促进区域整合。例如,俄罗斯作为独联体自贸区成员,同时加入金砖自贸区,将使得其他金砖国家与独联体国家建立自贸区的谈判变得更加简单。这将极大推动世界自贸区建设,进一步促使金砖国家生产力转向国际市场。

      (四)金砖国家比较优势主要集中于低技术型产品,建立自由贸易区会调整金砖国家产品的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使各国出口产品结构日益雷同。产品结构相似性将阻碍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和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前,金砖国家就应该加快产业升级和出口结构调整,充分发挥金砖国家经济互补性,将贸易结构上的竞争关系转化为互补性竞争关系,形成优势互补、兼容并蓄的新型增长模式。

      (五)金砖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会对金砖国家的不同脆弱产业造成冲击,这是由各国的贸易结构以及比较优势差异决定的。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金砖国家产业的特殊性,一方面,要促使金砖国家积极融入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积极推动金砖自由贸易区建设;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建立自贸区对国内特定部门的冲击,提前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这些产业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标签:;  ;  ;  ;  ;  ;  ;  

建立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及经济效果分析_自由贸易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