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中小学生抱负水平比较研究_日本中国论文

中日中小学生志向水平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志向论文,中小学生论文,中日论文,水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志向是个性中的一个动力因素,是主体选择与未来职业活动有关的目标和力图达到这种抱负的意向。志向指向未来,对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和个性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在当今“科教兴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正确引导学生确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志向,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为此,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你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初中毕业后的打算”、“学校毕业后想干什么工作”等问题,在中国南京市、无锡市和日本田川市进行了问卷调查。籍此探讨中日两国中小学生的志向水平的同异,以期对中国学校教育改革提供参考资料。

被试为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分别来自中国南京市两所学校(中小学各一所)、无锡市两所学校(中小学各一所)和锡山市华庄镇的四所学校(中小学各两所),以及日本的田川伊田小学校、田川小学校和伊田中学校、中央中学校。

问卷通过各学校向学生分发和回收。回收率为98.2%,有效问卷中方796份,其中中学生答卷436份,占54.8%;小学生答卷360份,占45.2%。日方287份,其中中学生答卷155份,占54%;小学生答卷132份,占46%。以下是笔者对这次调查的比较研究结果。

对未来的希望和自信

对“你将来会成为怎样一个人?”的回答详见表1。

对回答结果进行分析,我们认为:

1.中国学生对“幸福的家庭”、“好父母”角色的向往比日本学生分别高出10-20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一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伦理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与绝大多数中国被试为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的宠爱有关。

2.90%以上的中国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事业上成功的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深受大家欢迎的人”;日本学生中认为会成为“事业上成功的人”的只占60.7%,有53.6%的学生认为会成为“深受大家欢迎的人”,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会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说明中国教育主要以“社会为本位”,日本教育却更多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中国学生的价值取向主体上是符合当今中国社会要求的。

3.中国学生中60%的人相信自己会成为“有钱的人”,近半数的人相信自己会成为“有名的人”。这说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学生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中国在校中小学生的这种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价值要求并无二致,倒是为我们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义利观”,正确对待“成才”与“成名”的关系埋下了伏笔。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孩子当中7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不会成为有钱人和名人。

4.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被试中有51.8%的中国学生认为自己不可能成为名人;而日本学生持此种观点的人高达77%。36.7%的中国学生和70.4%的日本学生认为自己不会成为有钱人。约十分之一的中国儿童认为自己不可能受大家欢迎,令人吃惊的是约有接近一半的日本孩子也持这种看法。8.4%的中国孩子对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不抱希望,而持相同观点的日本孩子竟高达65.8%。7.7%的中国学生对“事业成功”没有信心,约40%的日本孩子对“事业成功”没有信心。有7.7%的中国儿童对“家庭幸福”、作“好父母”没有什么指望,而对这两项指标丧失信心的日本孩子达41.8%。

总之,表1所列对“你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的7项选择答案中,中国学生的态度积极程度远比日本学生高。反之,日本学生的态度消极程度大大高于中国学生。

初中毕业后的打算

对“你初中毕业后的打算”问题的回答见表2。

其中86.1%的中国孩子愿意继续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只有1.1%的中国孩子愿意马上工作。同一问题,85.1%的日本孩子愿意继续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2.4%的日本孩子愿意马上工作。

对于“初中毕业后想继续升入高一级学校念书”的原因的回答见表3。

其中回答“为社会作贡献”的中国孩子占62.5%,日本孩子只占14.8%。回答“想找个好工作”的中国孩子占52.6%,日本孩子占66.4%。回答“想成为了不起的人”的中国孩子占27.7%,日本孩子占11.1%。回答“父母让我升学”的中国孩子占21.3%,日本孩子占20.1%,反映了中日两国家长对孩子成材的关注程度相同。

问题在于,在685名想升学的中国孩子当中,回答“喜欢学习”的人仅占总数的15.5%,而日本孩子的回答更加令人吃惊:244名想升学的日本学生当中只有1.6%的人是因为喜欢学习而升学!反映出日本学生比中国学生严重的厌学倾向。回答“将来挣大钱”的中国孩子占6.9%,日本孩子占10.7%,折射出社会多元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

这组数据生动准确地反映出两国中小学生对继续升学的动机和态度,总体来看,中国学生的选择更倾向于“为社会作贡献”,其次是“找个好工作”,而日本学生则是以“找个好工作”为主要原因,体现出中国教育注重“社会本位”,日本教育注重“个人本位”的区别。

学校毕业后的职业选择

对“学校毕业后想干什么”的回答见表4、表5。

1.中国中小学生有志于当律师和法官的人数最多,想当幼儿园、中小学教师的居第二,选择大学教师、科学家的居第三位,期望当经理、厂长的居第四位,前四项合计占总数的48.8%。日本学生选择职业占前4项的分别为①幼儿园、中小学教师,②运动员,③歌手、演员,④经理、厂长、国家公务员。四项合计占总数的37.3%。中国学生选择职业占倒数第一位的是农民,倒数第二位的是家庭主妇,倒数第三位的是厨师、手艺人。日本学生选择职业占倒数第一位的是新闻工作者、农民(没入选),列倒数第二位的是律师、法官、大学教师、科学工作者、警察、消防队员(均为0.7%)。

2.中日学生选择将来当工人、农民、军人的比例都很低,似乎表现出中日学生对工、农、兵职业持回避的态度。而日本学生将警察、消防队员、新闻工作者等危险性较大、责任性较重的职业排在末尾,似乎表现出日本孩子比中国孩子更惧怕危险的职业。

3.在796名中国中小学生中,男生有385人,女生411人。中国男生选择职业占前四项的依次为①经理厂长(18.7%);②大学教师和科学工作者(15.1%);③律师和法官(13.8%);④技师和工程师(7.5%)。排在末四位的分别是第13位:幼儿园、中小学教师(0.8%),第14位:理发师、美容师(0.5%),第15位:农民(0.3%)。营业员、服务员、护理员由于无人选择而排在最后。中国女生选择职业占前四位的依次是①幼儿园及中小学教师(24.1%);②律师、法官(12.2%);③大学教师、科学工作者(9.5%);④服装设计师(6.1%)。排在末四位的职业分别是第14位:理发师和美容师(1.2%);第15位:警察、消防队员(1.0%);第16位:家庭主妇(0.5%);第17位:工人、农民、军人、出租车司机、厨师、手艺人(0.2%)等。详见表6、表8。

在287名日本中小学生中,男生142名,女生144名(1人未注明性别。)日本男生选择职业占前四项的依次为①运动员(17.6%);②经理、厂长(9.9%);③国家公务员、技师、工程师(各占8.5%);④歌手、演员(7.7%)。排在末二位的分别是第9位:律师、法官、大学教师、科学工作者、厨师、手艺人、警察、消防队员(0.7%);第10位:新闻记者、农民、服装设计师(无人选)。

日本女生选择职业占前四项的依次为①幼儿园、中小学教师(18.8%);②歌手、演员(10.4%);③服装设计师(8.3%),家庭主妇(7.6%)。排在末尾的是出租车司机、工人、农民、军人、技师、工程师、新闻工作者(均无人选)。中日儿童择业价值取向方面的文化差异,性别差异是十分明显的。详见表7、表9。

4.对中日两国男生择业志向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两国男生择业志向的相同之处在于:两国男生都将经理、厂长作为首选职业之一、其次是技师和工程师。而对农民等均排序很低。

两国男生择业志向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男生除对经理、厂长作为首选职业外,普遍看好大学教师、科学工作者、律师、法官等职业,但却表现出一种明显的轻视服务行业的倾向。

日本男生将被中国男生排在第7位的运动员(3.4%)排在第1位(17.6%),但却将中国男生排在第6位的警察、消防队员(4.9%)排在倒数第二位(0.7%)。似乎表现出中国男生对艰苦辛劳的职业(如运动员)持回避态度,或许可以说中国男生有怕吃苦的倾向;而日本男生更惧怕危险性的职业。

日本孩子更注重生活的品味和休闲活动,如,对运动员,演艺职业的排名均较中国学生优先;中国学生则更偏重社会关注程度和民主、公平,如,将日本排名倒数第二位的大学教师、科学工作者、律师、法官职业排在正数第二、第三位。详见表6、表7。

5.对中日两国女生择业志向进行比较,笔者认为,中日女生均将“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列为首选,而均将“工、农、兵、出租车司机”列为末选,其职业志向比较中日男生的职业志向要更具一致性。

不同之处在于:被中国女生列为第二、三位的律师、法官、大学教师、科学工作者却被日本女生列为倒数第二位。

被中日两国男生普遍看好的厂长、经理职业却被两国女生分别排在第七、第九位。被日本女生排在第四位的家庭主妇和排在第五位的理发师、美容师,倒是被中国女生排在第十六位和第十四位而不被看重。新闻记者被中国女生排在第六位,而日本女生却无人问津。

日本女生对歌手、演员(10.4%);服装设计师(8.3%);理发师、美容师(6.9%);画家、音乐家(3.5%);运动员(2.1%)的排名顺序均比中国女生高,也反映出日本女生的生活素质和文化品位高于中国女生。详见表8、表9。

对调查结果的几点概括:

1.随年级升高,中日两国在校中小学生,自述有志向的人数所占比例逐渐增长。在796名中国学生中,自述有志向者占总数的98.9%;287名日本学生中,自述有志向者也占总数的98%。尽管两国中小学生的志向选择还不成熟、不确定,情境性较强,但这种志向积极性无疑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会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内在动力。因此,中日两国的教育工作者各自从本国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是非常必要的。

2.从比较结果来看,两国少年儿童的择业取向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这些志向生动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客观要求,说明中日在校生对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召唤是有思想准备的。两国的社会工作者、教师、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们健康向上的志向选择,充分利用学生良好的志向愿望激励其努力学习,鞭策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自己的愿望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儿童志向水平和择业价值观方面,中国儿童对未来生活所持态度的积极程度普遍比日本儿童高。

4.日本儿童的体育意识、生活素质、文化品位普遍高于中国儿童。

5.中国学校强调“社会本位”的教育理念,日本学校偏重“个人本位”的教育理念。

6.中日学生在择业志向中对工人、农民以及一些耗费体力多,工资报酬又不高且充满危险性的职业如警察、消防队员和服务性行业等排序较低或很低,有的项目没有人选,充分说明教育的艰巨性和紧迫性。所以,在两国儿童中广泛开展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两国学校教育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两国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工作者应重视普通劳动者的培养,应加强劳动创造世界的教育,对孩子从小进行艰苦奋斗,知难而进、为他人着想,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教育,使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标签:;  ;  ;  ;  ;  

中日中小学生抱负水平比较研究_日本中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