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_李裕明

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_李裕明

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已是我国房屋建筑工程内多发的事故类型之一,有效预防此类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广大建设者的神圣职责,既要加强责任心,又要有过硬的技术素质,还要有科学的监管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模板支撑 坍塌事故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原因分析

1.1方案方面

(1)编制人员没有按照规范编制,不同的工程支设的路径、承载力不同,需要进行验算,才能保证系统能够承受住施工荷载,很多工程也忽视对地基承载力的验算。(2)方案缺少模板支撑布置施工图和构造图,对施工荷载在计算中考虑不足,对混凝土浇筑顺序未作具体要求。(3)编制人员没有深入现场勘察,对高支模区域作业环境不熟悉,对高支模区域的危险源分析不准确,高支模构造体系选择没有针对性。

1.2模板支撑系统几何构造模型不合理

1)支撑系统三维结构尺寸设计不合理。工程技术人员未根据模板支撑系统所承载的荷载,对支撑系统的受力杆件的间距、步距进行合理设计计算,搭设的架体结构三维尺寸往往偏大,大大降低了支撑架的承载能力。2)支撑系统结构节点缺少纵、横向水平连系杆。施工现场为节省钢管、扣件的用量,各步交替方向设置水平连系杆的方法比较普遍,采用该方法直接导致了支撑架立杆的计算长度,在无水平杆方向上为2倍步距,因此承载力大为降低。3)支撑系统与四周建筑物无拉撑点或拉撑点偏少。支撑架与四周建筑物的有效拉撑能够提高模板支撑体系的结构刚度,如不设置或设置偏少将导致支撑架的结构刚度降低。4)支撑系统底部无扫地杆或扫地杆设置不足,无纵、横向剪刀撑和水平剪刀撑。直接导致了支撑架的承载能力和整体刚度的下降。5)支撑系统立杆顶部自由悬臂尺寸偏大。立杆顶部的自由悬臂尺寸过大将会导致立杆承受垂直荷载的能力下降。6)支撑搭设不规范。高支模的模板施工除了设计时要满足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外,还应注意模板的构造要合理,立杆的垂直偏差要控制严格,对地基土要严格平整、夯实,然后在其上浇筑混凝土垫层,待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支模。

1.3材料选用

1.3.1材料选用的重要性

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也是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坍塌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几乎所有的模板坍塌事故都和选用材料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施工人员在模板工程施工前一定要明确材料选用的重要性。根据相关规定和工程的施工标准,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要求。而在面对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时,施工人员应该立即将其撒离施工现场。

1.3.2模板支架钢管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目前由于钢管、扣件生产及流通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施工现场使用的钢管和扣件多为质量不合格产品加钢管壁厚达不到规范要求,钢管的平直度较差,一些钢管已明显弯曲等致使模板支撑承载能力明显降低。

2.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2.1强化专项方案的编制、审查、审核和交底工作

确保专项方案的准确性、合理性、实用性及程序的规范性,这就要求认真把好六关,一是参数取值准确关,如荷载的取值、地基承载力的取值、立杆计算长度取值都需严格依据规范要求;二是计算认真可靠关,对荷载组合是否漏项,附加系数是否考虑,验收是否漏项等方面要认真核查;三是编制内容审查关,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应按规范要求对设计计算内容必须认真复查,确保设计计算条件与实际工况相符;四是监理审查及专家评审关;五是审查及修改意见落实关;六是现场交底关,施工企业应结合作业人员责任心、素质及现场情况进行认真交底,特别对计算的依据,进场构配件的要求及关键环节,构造要求必须交待清楚,接受交底人也要根据专项方案要求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来确保专项方案的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严格按经专家论证并进行修改完善后的专项方案实施

在模板工程实施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模板设计技术方案进行实施,不准随意更改。如存在问题,必须经模板设计人员同意或经上一级技术主管批准后方可进行修改。模板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处于大风时期,必须及时进行检查和监视,一旦发现变形超过允许范围,必须停止使用,并经检查和修复后方可重新使用。此外模板拆除必须满足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技术交底必须有书面文字为依据,不能采用向一线操作工人直接口头交底方式,且交底不能局限于班组长。支模架和脚手架的拆除应做好充分准备,对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施工方案提出的要求等方面,应做好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3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顺序

依照《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具体要求,在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结构中,梁、柱混凝土浇筑时,应该遵循先浇柱后浇梁的施工顺序,必须严格按照上述管理要求,合理针对具体的混凝土浇筑顺序进行施工,采取分层浇捣的相应措施,保障框架的整体受力均匀,预防由于受力不均而出现框架倾斜现象,提升施工质量水平,保障实际施工安全。

2.4拆模时要考虑支撑系统的受力情况

很多施工人员在拆模时,只考虑混凝土能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即可。但在一些工程中,就不仅是混凝土强度的问题,而要考虑改变模板支撑系统的受力状况,否则也会出现问题的。如某工程的屋面梁,是一大跨度的预应力(后张法)钢筋混凝土结构,梁与梁之间是拱形板。由于梁板均采用现浇,因此下面支了满堂模板。立柱沿梁方向的间距为0.8m,沿梁垂直的方向的间距为0.8m,并设置纵横连系杆。这时各个立柱均在承受上面梁或板传下的荷载。但在拆模时却没有考虑支撑系统的受力情况。现场施工人员在屋面梁未施加预应力之前,就先将拱板的底模全部拆除,致使拱板自重及拱板上的荷载全部传给屋面梁,但此时屋面梁还不是具有承载能力的结构构件,致使梁、板自重及梁板上的荷载全部由梁下的立柱来承受。由于原先就未考虑梁下立柱要承受如此大的荷载,致使梁下的立柱在承受过大的超载情况下,而首先破坏失稳引起模板坍塌。因此有的工程拆模时不能只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而要考虑模板支撑系统的受力情况。

2.5 强化现场实体检测,用科学数据说话

考虑高大支模体系事故的高发性,根据JGJ/T194—2009的要求,建议强化高大支模体系的实体检测要求,以科学的数据来确保高大支模体系验收的准确性,高大支模体系实体检测的方法就是对支模体系进行预压,预压在市政工程尤其是桥梁工程中应用较多,而房屋建筑工程应用相对较少。预压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地基承载力或者支模体系的承载能力具体数据;其次是通过预压来消除支模体系中的非弹性变形从而减少浇捣过程中的因非弹性变形带来的安全隐患;第三是帮助确定构件的起拱比例,以保证构件的美观性。同时施工监理单位可以根据预压情况及时纠正其他区域的支模体系搭设不合要求的地方。所以笔者建议管理部门应该将预压工作作为一项必备的验收条件来要求,确保验收工作的数据化、规范化。

2.6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和政府监督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

监理单位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拆除及混凝土浇筑实施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应责令整改。建设主管部门应将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作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重点,加强对方案审核论证、验收、检查、监控程序的监督。

结束语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优化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方案设计,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强化人员管理,明确管理措施,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保障施工安全性,预防坍塌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上潮.高大模板支撑架坍塌事故处理对策探讨[J].城市建筑,2014].

[2]梁关燕.浅谈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坍塌的原因及处理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4.

[3]刘盛.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分析及安全控制对策[D].安徽理工大学,2015.

[4]宫月竹.高层建筑模板工程方案优化[J].江西建材,2015.

论文作者:李裕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3

标签:;  ;  ;  ;  ;  ;  ;  ;  

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_李裕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