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百货公司的资本大战_国有股论文

与中国百货公司的资本大战_国有股论文

资本鏖战中国百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百货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事情的变化出乎意料。

现在,谁都对百货上市公司虎视眈眈。不管是百货同行,还是商业地产的大鳄,甚至是做肉制品加工的江苏首富。

这是几年前无法想像的。那时人们宁愿去投资超市,也不愿意哪怕是“斜睨”一眼百货。由于受到超市的冲击和自身管理落后的双重压力,百货业在过去的几年里跌入低谷。幸运的是,有的企业挨过了困境并逐渐复苏。而超市业因盲目扩张使其未来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在此消彼涨中,资本重新将追捧的热辣目光投向百货行业,尤其是上市公司。

在18个月里,有金鹰国际举牌南京新百(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600682),雨润集团收购南京中商(南京中央商场股份有限公司,600280),深圳茂业商厦收购成商集团成都人民商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828),百联集团收购大商股份(大连商厦股份有限公司,600694)的诸多引人瞩目的资本事件,此起彼伏。

最新的案例发生在2005年12月3日,银泰投资举牌百大集团(百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865)。截至12月16日,银泰投资已经累计持有百大集团将近12%的股份,其中7.88%是在二级市场收购的流通股。

核心价值的诱惑力

银泰投资掌门人沈国军信誓旦旦地宣称,绝不会退出对百大集团控制权的争夺。雨润集团相关人士则表示,收购南京中商是看好公司良好的业绩和成长性。这话虽然听起来很像外交辞令,却是再实际不过——百货业值得收购。

资料显示,目前在国内上市的零售企业共有57家,其中将近80%都是百货业上市公司,并几乎都是第一批经过改制上市的老国企,无一例外的是当地百货行业最优质的资产,集中了当地最好的百货管理人才,也就成为最早复苏的百货企业。

自2003年始,百货业上市公司的业绩开始逐渐回升。银河证券研究报告指出,2003年,42家百货类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主营业务利润、平均净利润比2002年都有大幅增长,同比分别是11.50%、9.43%和46.43%,2004年平均净利润的同比上升幅度达到90.38%。

在投资者看来,百货上市公司的商业资产存在低估的可能性,尤其是土地和房产。这些上市公司上市较早,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地区,由于按历史成本记账,这些公司拥有的土地和房产账面价值较低。由于会计制度的原因,这些低估的资产的实际价值不仅没有在账面上体现,甚至还持续折旧。

因此,对于股权分置改革前的股价而言,根本无法就这些“核心资产价值”来一个真正的价格体现,如同证券业人士说的那样:“买楼还不如买公司,买公司还不如买股票”,从最被低估的地方——二级市场股票入手,或者通过协议收购中小股东中的非流通股,成了全流通之前的最后一次“抢钱行动”。

以南京新百和南京中商所在的南京新街口地区为例,根据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公布的基准地价,该地的地价已经达到1万元/平方米,而南京新百自1952年始就在此营业,1993年上市。银河证券分析认为,另一些百货公司比如新华百货、重庆百货和大厦股份等的价值至少被低估了10%~20%。

更重要的一点是,收购的外部条件已经具备。在过去的几年里,作为竞争性行业,零售业几乎是国有股转让最早开始的行业之一,不少地方已经或者打算进行百货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转让。

对于意愿收购方来说,直接从原有的大股东手中接过国有股,既可以谈价钱,又可以一步到位,无疑也是最好的办法。从之前的若干次收购看,收购方也是这么做的。唯一不同的是收购结果,有些收购因为受到管理层的抵制,以及当地政府的反对而宣告失败。

国有股博弈

这是因为和所有国有股转让一样,国有股持有者是当地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没有决策权甚至可能面临下岗的威胁,因此这使得转让本身变得很尴尬,这里面更像是一种嫁女儿的心态。

一个担忧是,靓女先嫁,但是如果“靓女”的价值被低估的话,就有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银泰投资显然不是百大集团国有股持有者杭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心仪的那个女婿。银泰投资数年来先后入主银泰股份、金果实业、科学城等上市公司。有消息称银泰入主后,3家上市公司先后有总计10亿元的巨额资金流向了银泰投资主持的房地产项目,如此犯忌讳的行为,自然令国资委和政府部门不放心。

更何况杭州投资有自己看中的对象,2005年10月,杭州投资有意转让其持有百大集团国有股份,并向一些杭州企业发出转让征询。杭州本地民营企业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报出了每股4.6元的收购价格,并愿意支付股改对价,而百大集团每股净资产为2.589元。由于价格有竞争力,使西子联合成为最有可能的国有股受让方。

既然获得国有股转让可能性越来越小,银泰投资就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同时收购二级市场股票和法人股。而国有股仅占总股本的不到30%,还要经过股改稀释,很有可能被银泰赶超。

另一个担忧是,如果把最漂亮的女儿嫁了,其他不漂亮的怎么办,难道要父母养她们一辈子吗?

南京市政府选择将漂亮的和不漂亮的一起嫁出去,称“1+X”,其实就是搭售,要获得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必须捆绑购买另外同属于商业系统的几家亏损企业。

雨润集团不想背包袱,不能同意这个方案,于是只好选择在二级市场收购,与此同时不断加强与南京中商管理层的沟通。雨润集团承诺确保原有管理层在被收购之后的相对稳定。因此在雨润集团实施收购的数月中,南京中商的老管理团队并没有作出任何反抗措施。最后的结果就是,雨润集团成功抱得美人归,国有股却变得多少有点像鸡肋。

谁会是下一个

研究机构相信,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百货上市公司被卷进收购与被收购的浪潮中。

来自东方证券的研究显示,在全流通的大背景下,大股东持股比例较小、资产质量良好、现金流良好的商业类上市公司,将成为未来最有并购价值的公司。

三家最有可能被并购的百货上市公司是:大股东持股10.05%的宝商集团、大股东持股15.32%的长百集团和大股东持股24%的ST昆百大。最低的收购成本还不到1亿元人民币。此外,还有包括武汉中百和上海九百在内的16家上市公司,取得实际控制权的成本都在1亿~3亿元人民币这个区间内。因此,从此意义上说,这些企业最有可能在二级市场通过举牌的方式被收购。

事实上,就在此刻,银泰投资也在积极筹备收购鄂武商A(000501)。鄂武商A的国有股大股东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持股比例为29.75%。截止到2005年9月30日,银泰投资已经在二级市场收购了其3.52%的流通股,还有部分法人股尚待过户。收购是否继续,就取决于银泰投资与国有股转让方的谈判结果,以及银泰自己的收购意愿。

长江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合肥百货(000417)将有可能成为另一个被并购的目标公司。其理由是,合肥百货立足安徽,目前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连锁网络,并没有将资金和资源投资房地产和实业,因此业务清晰,没有过多的负债和人员负担。资料显示,合肥百货两大国有股股东分别持有29.33%和20.77%的股份。此外最近刚刚公布了每10股配送2.8股的股改方案,国有股将进一步被稀释。

即便如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国有股的转让,依然有不少是通过发放转让征询这样的方式进行,而并非在证券市场或者产权交易所挂牌,也就是说,有部分企业从一开始就被排斥在收购方的队伍之外。而选择在二级市场收购,能否获得对上市公司实际的控制权,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因此,收购百货业上市公司并非是个简单的买卖,投资者实际操作时还是要谨慎为上。

标签:;  ;  ;  ;  ;  ;  ;  ;  ;  ;  ;  

与中国百货公司的资本大战_国有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