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配合的重要性分析论文_吴姣

围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配合的重要性分析论文_吴姣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 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 分析围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配合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5至2018年5月收治的手术麻醉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围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的配合方法与重要性。结果 麻醉医师的麻醉技术、手术室护士的配合度的提升,可提升全科工作效率,降低麻醉风险,有效预防麻醉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避免麻醉意外的发生。结论 围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配合密切可避免安全隐患发生,提升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保障手术顺利完成。

关键词:围术期手术室护理;麻醉工作配合;重要性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护理模式随之发生较大改变,护理工作与临床其他专业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精湛的外科医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是保证一台手术成功的关键,三者缺一不可[1]。如何建立有效的麻醉关系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我院特选取2017年5至2018年5月行麻醉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围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配合的重要性,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5至2018年5月收治的手术麻醉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在知情自愿下参与本组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00例患者中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者123例,占比61.5%,神经阻滞麻醉者33例,占比16.5%,腰硬联合麻醉者44例,占比22.0%;年龄区间在18~77岁,平均年龄(36.25±6.6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其以下者68例,占比34.0%,高中学历者37例,占比18.5%,大学及以上学历者95例,占比47.5%;治疗科室:骨科45例,占比22.5%,妇产科53例,占比26.5%,普外科72例,占比36.0%,泌尿外科30例,占比15.0%。

1.2 围术期手术室护理方法

1.2.1 麻醉前准备

(1)术前访视

术前需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产生陈述性记忆的同时提升患者的心理承受阈值,患者通过与麻醉医师的沟通交流,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2]。多数患者因对手术、麻醉及相关并发症缺乏准确了解,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鉴于此,我院麻醉医师与手术室巡回护士于术前1d到患者病房进行探视,由麻醉医师告知本次手术的麻醉方式及配合要点,同时向患者告知可能存在的麻醉风险及注意事项;由巡回护士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麻醉重要性,使患者的心理顾虑有效消除,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手术麻醉与治疗,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

(2)手术室准备

手术前需将温度与湿度调至合适范围,温度调节至21~25℃,湿度调节至40%~60%,针对新生儿、严重创伤者、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则需将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调节至40%~60%,非暴露区域注意覆盖,减少皮肤暴露,也可使用加温设备,使人体正常体温得以维持[3]。若湿度过低也易导致患者呼吸道干燥,温度过低时易诱发感冒,特别是吸入麻醉时,温度过低易诱发肺部炎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手术用品准备

护理人员也需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准备相关的麻醉药物及手术用品,术前检查麻醉机、面罩、氧气装置、气管插管、麻醉药品等准备齐全,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麻醉前需再次核对麻醉药品的标签,包括药品名称、剂量、有效期等,特别是麻毒类药品[4]。麻醉医师与手术室护士要检查麻醉过程中所需各种仪器的性能是否良好,将仪器调整至备用状态。

1.2.2 麻醉时护理

(1)核对患者信息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需仔细核对患者的腕带,询问患者的姓名、年龄、手术部位、床号等基本信息,同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家族疾病史、用药史,注意患者是否佩戴义齿,对于佩戴义齿患者需交将义齿交给家属保管;询问患者是否安装胰岛素泵、心脏起搏器等贵重物品,针对存在特殊情况患者需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进行三方核对,术中采取相关保护措施,避免相关意外发生。

(2)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麻醉前需建立两条以上有效静脉通道,保证麻醉医师可安全用药。条件允许者,护理人员需协助麻醉医师建立颈外静脉输液、中心静脉通路,实时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实时静脉输液,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得以良好维持。

(3)麻醉配合要点

巡回护士在麻醉时需帮助患者采取正确麻醉体位,指导患者积极配合麻醉,通过语言、动作等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缩短麻醉操作时间,使患者的痛苦可有效减轻。针对全身麻醉患者,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需仔细核对麻醉药的名称与剂量,协助麻醉医师安全准确用药,针对困难气道患者需协助麻醉医师开展纤维支气管镜下插管。

(4)监测生命体征

由于全身性麻醉药物对于患者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均存在抑制作用,特别是手术时间较长者,创伤性较大或者患者自身情况较差者,应密切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测项目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电解质、血气等,避免患者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躁动、谵妄等并发症[5]。

1.2.3 麻醉后护理

静息复合全麻患者在麻醉苏醒期时易出现躁动症状,主要表现为翻身坐起、肢体乱动、切口疼痛、呻吟、不听他人劝阻,直至患者完全清醒后上述症状方可消失,处于安静状态。患者处于全麻苏醒期时,巡回护士需协助麻醉医师开展安全复苏,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顺畅,做好相关安全防护措施,预后麻醉苏醒期内患者应躁动而出现坠床事件。

2 结果

自我院实施手术室护理与麻醉配合后,麻醉操作时间缩短15~20min,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全年内无麻醉意外发生。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平均满意度在96%以上。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医护人员的要求不仅体现在具有高超的医疗技术、娴熟的护理操作,而且医护人员也需具备良好的配合关系。手术室护理与麻醉配合在手术室的应用可充分证实此观点,麻醉医师拥有娴熟的麻醉技术,手术室内护理人员通过娴熟的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全科的工作效率,降低手术室麻醉风险,预防相关麻醉并发症发生,也可使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显著提升,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使患者围术期安全系数显著提高。安全作为医院永恒的主题,医护人员风险意识的提升,加强对医疗工作中每个细节的把控,将工作做细、做精、做准,可有效避免安全隐患发生,最大程度保证医疗服务安全。

综上所述,围术期手术护理与麻醉护理配合的良好开展,可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安全隐患发生,提升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保障手术顺利完成,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商杰.浅谈手术室护士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护理配合[J].医药,2016(11):00047-00047.

[2] 刘莹,宋敏,王颖.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护理配合注意事项解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7):193-194.

[3] 李玉冰.全身麻醉手术中手术室护士的配合护理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24):27-28.

[4] 杨鸣.浅淡手术室麻醉医师和护士对高血压患者手术时的配合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4):8-9.

[5] 丁水云.探讨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的重要性[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6).

[6] 郭燕.手术室护士围手术期与麻醉的护理配合[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9):00141-00141.

论文作者:吴姣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围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配合的重要性分析论文_吴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