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杆菌耐药性检测进展论文_张凤翔,刘永莉,林嘉

结核杆菌耐药性检测进展论文_张凤翔,刘永莉,林嘉

(1昆明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2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3昆明市疾控中心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结核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感染型疾病,其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进一步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着威胁。近几年,我国结核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其高危人群多集中在慢性酒精中毒群体、感染HIV病毒群体以及滥用药物人群中。快速、敏感以及特异的结核杆菌检测手段,是结核病控制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经验,简单的对结核杆菌耐药性检测做出进一步研究分析,以供参考研究。

【关键词】结核杆菌;耐药性;检测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167-01

目前我国结核病控制以及治疗的主要难题集中在结核杆菌耐药性上面,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结核病控制效率,积极对结核杆菌耐药性进行高质量检测就显得十分必要了[1]。而结核杆菌培养从各方面来说,其能够成为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通过构建准确、快速的结核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能够对结核病患者获得合理、高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对患者治疗失败原因分析也有着显著的作用。

一、结核杆菌快速检测

(一)改良液体培养

为进一步缩短结核杆菌培养检测周期,采用改良后的液体培养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近几年,我国临床中应用改良液体培养方法主要包括Bactec 9000MB、MGIT以及Bactec 460TB这几种试剂盒,其中Bactec 460TB试剂盒是一种应用时间较早的试剂盒,其采用的是放射测量的方法,其他两种试剂盒主要采用荧光检测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放射测量所产生的危害。这几种检测方法所需周期一般为10天周游,检测结核杆菌阳性率较高,但是检测费用较多,因此,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

(二)基因扩增技术

现阶段临床中对结核杆菌检测所采用的基因扩增技术有两种,一种为温度循环方法,其主要是分为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连反应以及转录依赖扩增系统;另一种是等温系统,包括循环探针反应、Qβ复制酶系统以及链替代扩增反应。聚合酶链反应在结核杆菌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主要包括套式(半套式)PCR以及单基因PCR、多基因PCR、逆转录PCR。基因扩增技术的检测时间较短,通常获得结果的周期为6h左右,检测效率较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结核杆菌耐药性检测

(一)噬菌体检测方法

目前针对噬菌体检测方法,人们主要构建了萤虫素酶基因以及LUX的分支杆菌噬菌体,这种噬菌体可以对结核分支杆菌的特异性较高,能够形成溶源状态,并对萤虫素酶基因进行表达[2]。同时该噬菌体面对产生抗生素抗体的菌株,在相应的药物背景下,依旧可以进行生长,从而产生萤虫素酶,并对萤虫素进行水解,此时会出现ATP以及光子,这时通过光度计就可以检测出结核杆菌[3]。该噬菌体实验并不需要具备专业的遗传学背景,也不需要了解抗生素抗性产生的主要机制,同时可以在12h内得出结核杆菌的药敏结果,应用效率极高,但是其实验花费也较高,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

(二)基因检测方法

现阶段临床中针对结核病治疗所采用的药物主要包括乙胺丁醇、利福平以及链霉素、异烟肼等,不同抗结核病药物所产生作用的靶位以及会导致抗性的基因突变可不相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利福平作用靶位主要为RNA合成,其基因突变区域为rpoB;异烟肼作用靶位主要为分支酸、生物合成,其基因突变主要区域为katG、ahpC以及oxyR;链霉素主要作用靶位为蛋白合成,其基因突变区域为rrs以及rpsL[4]。在应用基因检测法对结核杆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时,主要会通过PCR直接扩增标本中的结核杆菌,对抗性相关基因进行扩增,并要药物敏感菌进行对比,检测基因是否出现突变情况,从而对其是否发生相应抗性进行判断。常见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异源双链分析方法、DNA序列分析方法以及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方法、固相杂交分析方法,在应用这些分析方法的过程中,其能够大大缩短患者结核杆菌耐药性检测时间,通常为1~2天就可以获得检测结果,有利于临床医师科学制定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方案。

(三)Xpert MTB/RIF技术

Xpert MTB/RIF技术是一种分子诊断方法,其通过分子信标技术,对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对结核分支杆菌也进行相应的检测。随着近几年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Xpert MTB/RIF技术在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简单以利福平耐药性检测为例,对Xpert MTB/RIF技术耐药性检测的价值进行分析。通过采用半定量的巢式荧光PCR,扩增检测结合杆菌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pnB基因的设定引物以及探针,其能够根据基因突变情况,对检测标本中的结核杆菌含有情况,以及对检测标本中的结合杆菌是否对利福平有耐药性进行检测,整个检测过程仅仅需要3h左右,检测效率较高,检测敏感度也较为理想,且操作方法简单,获取结果时间较短,有着一定的应用优越性。

结语:

总而言之,结核病作为临床中十分严重且多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部分患者会有耐药情况发生,为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给患者提供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案,积极对结核杆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就显得十分必要了。通过分析结核杆菌检测方法,给结核杆菌耐药性检测提供重要参考基础,并采用基因检测法、改良液体培养法以及噬菌体检测法,提高患者的耐药性检测效率,对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彩虹,杨敏,于璐等.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异烟肼耐药性的快速检测[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7,33(05):403-412.

[2]杨彩虹,曹旭东,史静雪等.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链霉素耐药性的检测及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5(02):169-175.

[3]张永胜,张松岩.噬菌体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其耐药性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1):170-171.

[4]陈瑶,吴英松.基因芯片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的临床应用[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9(02):108-111

论文作者:张凤翔,刘永莉,林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1

标签:;  ;  ;  ;  ;  ;  ;  ;  

结核杆菌耐药性检测进展论文_张凤翔,刘永莉,林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