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 先育筑梦人——新形势下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论文_王秀平

实现中国梦 先育筑梦人——新形势下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论文_王秀平

王秀平 山东省栖霞市松山中学 265300

习近平主席再绘“中国梦”时寄语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党对青少年的殷殷期盼,这是国家对青少年的深深呼唤。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学生作为青少年中一个特殊群体能够有所作所为,必然会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我结合班级实际,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掀起高潮,广泛开展了一系列“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让中国梦根植于学生心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搞好“十个结合”,种下“我的中国梦”

开学初期,我抓住各种教育时机进行宣传动员,制定“十个结合”计划:一是与学校开学教育相结合,我给学生讲授了“六五班·中国梦”开学第一课;二是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利用实践橱窗、班级展板、班级黑板报等宣传中国梦,让中国梦时时刻刻围绕在学生的身边;三是与纪念教育相结合,组织新团员在清明节的时候,到英灵山烈士墓前进行“我的中国梦”宣誓,时刻不要忘记:先烈们为实现中国梦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结合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建党、新中国成立等周年节日做好纪念活动,让学生懂得没有正确的思想和方向,任何努力奋斗都是徒劳无功的;四是与表彰教育相结合,在校庆期间举行以“旗帜”命名的德育表彰活动,评选“学校十大感动人物”、“孝行之星”等,通过榜样力量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五是与读书教育相结合,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读书故事会活动,通过读书、写读后感、演讲等形式加强中国梦的巩固;六是与心里教育相结合,按照班级学生的层次召开座谈会、讨论会,畅谈中国梦,让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梦,成就不同的目标;七是与现代媒体教育相结合,利用“校讯通、QQ群、微信群,把“我的中国梦”的思想和新的动态及时传达给全体师生及各位家长;八是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利用“班班通”组织学生观看励志电影、唱革命歌曲,利用早读,谈梦想说感受;九是与社团活动教育相结合,摄影摄像社开展“我的中国梦”微电影制作比赛,摄影瞬间比赛,文学社在社刊上刊登“中国梦”有关征文,志愿者协会组织同学进行学雷锋行动;十是与课程教育相结合,让各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科知识和中国梦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语文办中国梦手抄报、音乐唱中国梦歌曲、美术画中国梦图画……,引导学生勤奋学习、放飞理想。

二、坚持实践与体验,践行“我的中国梦”

青少年学生大部分时间呆在学校,对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难免认识不足,容易形成“空谈误国”,会将为实现“中国梦”停留在口号上。因此,青少年学生必须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去走入社会,根据各自的知识实际,去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去发现现实社会中各种的问题,然后去根据自己所能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现实问题,让“中国梦”的实现越来越近。

星期天,我们结合“中国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的茶艺、陶艺、缝纫、烹饪、等实践课程,做到每人有一技之长,每人有一处用武之地;组织学生走入军营与解放军同住同训,锻炼学生钢的意志,铁的纪律,养成持久力和意志力;走入艾山农场体验农活,感受农民的劳动之伟大,体验中国农民的伟大劳动养活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的自豪;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参加普法宣传活动,了解法律在我国的普及状况,也会了解到老百姓对我国法律现状的满意程度,更能提升自己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

“中国梦”是由人民的梦构成的,“中国梦”源于中国的现实土壤,所以青少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容易发现社会现实问题,从而激发他们为之而奋斗尽全力,在校园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弥补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脱节的问题。因此,让学生亲身体会基层劳动者对未来生活的理想憧憬,深刻感悟由千万个“中国梦”组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建好“两个核心团队”,夯实“我的中国梦”

1.学生自己组建的已有20余年历史的共青社团,以“心系祖国,建设祖国”为主旨,开展题为“永远跟党走,实现中国梦”活动,通过绘画、书法、知识竞答等形式反映同学对实现中国梦的热情和期待。

2.聘请学校团支部领导及老师和团员代表,开展《怎样写入团申请书》、《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性质和宗旨》、《共青团史》、《信仰》、、《我的中国梦》等专题报告讲座。结合学校“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全班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强化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积极投身实践,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论文作者:王秀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  ;  ;  ;  ;  ;  ;  ;  

实现中国梦 先育筑梦人——新形势下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论文_王秀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