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意义研究论文_邢岩

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意义研究论文_邢岩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北钢医院儿科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41)

【摘要】 目的:研究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实施不同蓝光照射方式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科接收治疗的黄疸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间歇性蓝光照射,对照组给予持续性蓝光照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比对照组80%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为6.7%,明显比对照组26.7%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相较于持续性蓝光照射,间歇性蓝光照射疗效更为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间隙性蓝光照射;持续性蓝光照射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164-02

由于新生儿生成过多胆红素、体内出现代谢障碍等因素的影响,新生儿有较高的黄疸发病率,一般而言,黄疸的集中地区在新生儿的粘膜区域及皮肤上[1]。当前,临床上一般采用蓝光照射的方法来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但蓝光照射有持续性照射与间歇性照射之分[2]。为了进一步对这两种照射方法的效果及意义进行分析,本次研究以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可接收治疗的黄疸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分别施予间歇性蓝光照射与持续性蓝光照射,对其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现将研究做如下报道: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科接收治疗的黄疸新生儿60例,为了方便进行对照研究,将60例患儿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16例为男性,14例为女性,年龄在3至45d之间,平均(25±5.9)d,施予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30例,14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年龄在1至46d之间,平均(26±5.3)d,施予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所选患儿均经新生儿黄疸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研究经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具有比较的意义。

1.2 治疗方法

接收到患儿后,均给予常规补液、护肝退黄治疗,给予有感染出现的患儿抗感染治疗。

在以上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间歇性蓝光照射:给患儿佩戴眼罩,应用已消毒的尿布对会阴进行遮挡,将患儿置入蓝光箱,调整蓝光波长为(450±10)mm,调整箱内温度为29℃左右,每天照射两次,每次4~6h,保证两次照射之间时间间隔4h。

给予对照组持续性蓝光照射:照射准备工作与观察组一致,每次进行1次照射,每次照射时间为12至16小时。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3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根据以下疗效标准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判断:显效:黄疸症状完全消失,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到正常状态;有效:黄疸症状明显消失,血清胆红素水平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无效:黄疸症状依然存在甚至加重,血清胆红素水平没有下降甚至升高。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对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

1.4 数据处理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x-±s)代表计量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实施不同蓝光照射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为63.3%(19/30),有效率为33.3%(10/30),无效率为3.3%(1/30),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显效率为36.7%(11/30),有效率为43.3%(13/30),无效率为20%(6/30),治疗总有效率为80%(24/3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比较差距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1例患儿出现皮疹,2例烦躁哭闹,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为6.7%(2/30),对照组3例出现皮疹,3例烦躁哭闹,1例脱水,1例体温升高,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为26.7%(8/3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儿科中,新生儿黄疸是较为常见,若是黄疸达到临床干预标准,而临时上未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则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情况严重会导致患儿死亡[3]。因此,接收到黄疸患儿后,临床上应该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干预措施,当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为蓝光照射,蓝光照射能够把新生儿体内过量的胆红素转化成异构体,这种异构体能够溶于水,经过持续的照射和转化,胆红素就会溶解患儿的胆汁、尿液中,从而顺利排出体外[4-5]。但照射方法分为间歇性与持续性两种,两种方法比较起来,长时间蓝光照射的安全性较低,会使患儿出现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而短时多次照射方法疗效与安全性都比较理想。

本次研究分别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实施了间歇性蓝光照射与持续性蓝光照射,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应用蓝光照射对黄疸新生儿患者进行治疗时,临床上应该对传统持续性照射方法进行转变,施予间歇性照射,以实现良好的临床疗效,保证蓝光照射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军石.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早产儿黄疸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7):268-269.

[2]王玉梅.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4):347-348.

[3]丰小希.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6):88-89.

[4]王林送.影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预后多因素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7):1178-1179.

[5]李郑艳.两种蓝光照射方法在新生儿黄疸中的疗效对比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20):2749-2750.

论文作者:邢岩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  ;  ;  ;  ;  ;  ;  ;  

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意义研究论文_邢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