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不公平问题探析论文_于彩虹

班级管理中不公平问题探析论文_于彩虹

山东省莱西市姜山镇绕岭小学 266603

一、重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 忽视了班级的个性化功能

这就出现了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这种管理主义是指把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重要形式的教育管理绝对化,变成一种目的本身。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加强管理是必要和应该的,但是,把对班级的管理绝对化就不必要了,这对学生个性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它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为它所强调的是标准化、模式化、整体化,是对学生内在潜能的遏制,实质上造成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公平,是一种畸形的发展,最终造就的是表现服从、内心对抗的“残缺不全”的人。

二、重视正式群体,忽视了非正式群体

群体是由于某些社会原因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并以特定的相互关系和方式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人群或共同体。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在每一个班级中,除了每一个学生都参加的班级群体以外,实际上还存在着若干比较正式的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正式群体通常包括班学生群体、班少先队等负责组织起来的学生小组。如学术类小组,文体娱乐类小组,服务、 勤工、实践类小组,这些学生小组也属于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的目的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的组织纪律与工作计划,经常开展活动。

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地域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它的类型大致有玩乐型、学习型、功力型、违规型和人际吸引型,特点是自发性、相容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

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共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班主任重视正式群体而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不平等现象,正式群体得到班主任的支持和领导,非正式群体得不到班主任的重视,甚至产生了歧视。

三、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了处境不利的学生

由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心理状况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加之不科学、不公正的教育评价观推波助澜,所以在班级中部分学生占据优势位置,部分学生处于不利地位。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这样就形成了教育资源不能共享的现象,最终导致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小学处境不利的学生,主要包括家庭经济贫困生、心理不健康者、“差生”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孤星”。这些学生处于劣势地位,容易被班主任所忽视。

论文作者:于彩虹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班级管理中不公平问题探析论文_于彩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