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寓言特征,理解寓言寓意论文_陈俊

基于寓言特征,理解寓言寓意论文_陈俊

陈俊 浙江省青田县城东实验小学 323900

摘 要:寓言故事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特点。寓言故事类课文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小学寓言故事类课文的教学中,紧扣寓言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寓言蕴含的寓意十分重要。通过突显整体意识、基于文体特征、借助拓展训练的策略能够让学生有效感知寓言寓意、把握寓言寓意、拓展寓言寓意。

关键词:寓言类课文 优化教学 寓言寓意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很多寓言故事供小学生学习,寓言故事一种常见的文学样式,这一种文学样式具有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特点,作者使用了多种表达手法,借助虚构的故事向读者揭示深刻的道理。所以,寓言故事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摆脱生硬直白地说教?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它的阅读价值呢?在小学寓言故事类课文的教学中,紧扣寓言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寓言蕴含的寓意十分重要。

一、突显整体意识,感知寓言寓意

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教师应当具备整体意识,需要引导学生聚焦故事内容,这样才能揭示寓言的深刻主题,才能够帮助学生把握并消化,使课堂生发异彩。

1.在课题中感知寓意

寓言故事的内容大都没有繁杂的情节,所以内容上比较容易掌握。在教学寓言类课文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题中整体感知寓言的寓意。

例如,在教学《亡羊补牢》这一课时,一位教师首先引领学生聚焦课题,说一说这个故事讲述了怎样内容,紧扣“补”字在文中标出相对应的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师:通过这些句子,你们从中感受到什么?生:因为不听他人的劝告,养羊的人连续丢了两次羊。师:如果让你们形容这个养羊的人,你会选择怎样的词语?生:知错能改。师:那么他是不是第一次就接受了别人的意见呢?生:没有,连丢了两次之后,他才接受了意见。师:那么你会选择什么词语呢?生:一错再错。师:从中你们明白怎样的道理?生:当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首先就要先改正,切不可一错再错。生: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不能认为这只是意外就不去理会。生:一旦出问题,首先要想办法先补救,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更大的损失。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自然地引出了这则寓言的道理。当然,学习也不可止步于此,还要继续引导:在你们的生活中,是否也发生过类似的经历呢?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寓言的结构特点以及文本内容,还能够自主地链接生活,感悟寓言揭示的深刻主题。

2.在形象中感知寓意

寓言故事大都会基于角色推动情节,因此可组织学生聚焦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透过人物的神情、动作以及语言,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体会寓意。

例如,在教学《扁鹊看病》时,首先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创设对话情境:师:为何蔡桓公会死掉?生:因为他生病了,病的很重、深入骨髓。生:因为没有听扁鹊的劝告,不肯治病,最终导致了无药可医的严重结果。师:为什么他不肯听扁鹊的劝告呢?生:他始终认为自己没有生病,并且认为作为医生,总是喜欢给那些没有病的人治病。生:主要还是因为他太自信了,不肯信人。师:是的!自己明明生了病,又不肯让医生看病。你会怎样形容这个人?生:自欺欺人、自以为是、自食恶果……师:蔡桓公在濒临死亡之际,会想什么呢?生:后悔当初不该不停扁鹊的话!生:悔的肠子都青了!师:那么你们从中了解了怎样的道理呢?生:不可以盲目自信,应该听取对自己有用的意见……

上述教学片段中,对话的展开紧扣寓言中的人物角色,既有效地避免了生硬刻板的说教,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自由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透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和推测人物性格特点,这样再揭示寓意时自然能够水到渠成。

二、借助拓展训练,拓展寓言寓意

在小学寓言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够“以本为本”,而是要善于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拓展训练,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拓展寓言寓意。

1.在生活化训练中拓展寓意

很多优秀的寓言故事所揭示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所以令人回味和反思。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寓言故事的典型特征,帮助学生重新认识生活、了解社会。那么,怎样才能够基于寓言故事的文体特征实现有效地拓展训练呢?

例如,在完成《扁鹊治病》的教学之后,学生通过交流和探讨自主总结出其中蕴含地深刻道理:应当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否则可能会发生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教师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这个道理是不是只跟看病有关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存在和蔡桓公一样的人呢?大家可以说一说,可以是从书本上看到的,也可以是电视上看到的,生活中真实的人物更好!”学生在经过简单地思考之后回答:“我以前有个朋友,学习不认真,还总抄别人的作业,我们都劝过他,但是他不听,结果现在的成绩越来越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有个同学说:“我的邻居跟我学习轮滑,刚开始根本站不起来,我告诉他一定要慢慢来,不能着急,先单脚练习,先要掌握基础。可是他没有听我的,刚能站着就着急了,结果摔的很严重。”透过学生所举得生活实例可以发现,他们不但理解了寓意,还使寓意得以升华。

2.在想象化训练中拓展寓意

寓言故事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内容的短小精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续写,也可以改编,从而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效拓展寓言的寓意。

例如,在完成《守株待兔》的教学之后,组织学生链接生活体会寓意:“如果不主动努力,始终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可以有意外收获,这种心态是不正确的。”就此教师引发学生的想象:“如果农夫和大家一样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你们猜一猜他接下来会怎样做呢?”有学生认为:他到天黑也没有等到兔子,于是放弃了之前愚蠢的想法,重新去种庄稼了。也有学生认为:他把荒掉的土地进行改建,变成了一个养兔场,狠狠地赚了一笔。还有学生认为:为了等到更多的兔子,他在田地里挖了很多陷阱。然后教师将小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大家通过这些又明白了哪些道理?很多学生就此明白,只有经过个人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由此可见,通过想象的方式,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也能够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更有助于再一次深刻揭示寓意。

三、基于文体特征,把握寓言寓意

对于寓言这种文学形式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阅读寓言的同时,感悟寓言独有的文体特征,严格遵循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特点展开教学,那么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充分享受这种文学形式的妙趣。

1.基于故事情节,把握寓言寓意

寓言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故事,其中蕴含着看似怪诞的情节或者现象,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揭示深刻的道理。实际教学过程中,既不需要引导学生立足于成人的视角,审视寓言中所出现的人和物,也不需要针对其中看似怪诞的情节,做出更细致的探讨或者评论。只要能够使学生沉浸于寓言世界中,感受其间的亦幻亦真,达到第一重境界。作为教师,应当选择更具有生动性和活泼性的教学方式,既要有童心,也要尊重童趣;更应当立足于儿童的视角,体会儿童与众不同的见解,既不能否定,更不能抹杀。例如,可以和学生共同展开角色演绎或者结合动画视频等方式再现故事情节,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主题产生更深层面的理解和感悟,不管是教学重点、还是教学难点,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触及潜藏在简单情节之下的深刻意义。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很多寓言本身也是非常有名的童话故事,开始教学之前,可以先带领学生在虚幻的世界中自由奔跑,体会人物的情感起伏之后,再深入透彻的把握寓意。通过这种形式的设计,真正实现了一步三叹的教学情境,层层推进的方式,既确保了情节正确的发展方向,也推动情感走向高潮,实现了认知的深入和升华,这样的寓意才更具有说服力,才能真正触及学生内心。

上述教学案例中,我所做出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引领学生真正融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这样教师不需要过多的赘述,也不需要将他们带出充满神奇的预言世界,也能够使学生相信寓言中所描绘的一切,真正实现和文本的情感交融。学生既能够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也能够促使他们推及己身,并就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基于文本主旨,把握寓言寓意

寓言这种题材普遍具有哲理性、讽喻性,而且情节大多是虚构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学的重难点聚焦于故事情节或者是对人物形象的描绘中,应当关注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这样才能够保障“明理”这一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针对寓言的教学,应当引导学生立足于寓言故事本身,分析故事所蕴含的寓意,这样才能够真正展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在步入小学中段之后,学生对故事情节的虚构特点大都具备一定层面的认知,因此可以不必要特别关注情节的真假,但一定要关注作者的立意主旨,这样才能达到第二重境界。

例如,在教学《纪昌学射》时,“虱大如车轮”,我们不需要探讨其是否为真,而应当引导学生关注学射过程中纪昌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还有他的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才是寓言要告诉我们的真正寓意。纪昌是如何进行坚持不懈的练习的呢?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从中标示出关键词句,之后反复品析,帮助学生深化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以练习眼力为为例,透过“注视”一词,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纪昌的专注;通过“穿梭着的梭子”感受练习过程中的苦与累;还有长达两年的漫长岁月,不管严寒酷暑,引导学生想象艰难的练习场景,体会常人不可想象的毅力和决心,并就此在脑海中自主塑造一个有决心、有毅力,更有恒心的人物形象。当纪昌的眼力已经非常成熟之后,才开始了正式开工放箭之路。飞卫为什么要先锻炼他的眼力呢?通过这件事,学生们想到了其他知识的学习,也能够就此了解一个简单的道理,不管学习什么本领,要确保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披荆斩棘、百折不挠,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巅峰。

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的思维也更积极、更活跃,他们不断的发问、不断的争辩、不断的自由表达,在师生以及生生互动的过程中,真正体会潜藏于寓言中的深刻道理。

总之,针对寓言故事的教学,必须要结合寓言的文体特征进行教师,要促进他们对寓言寓意的深入理解,这样一方面能唤醒学生的阅读热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创造呢能力,进而全面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茜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J].基础教育研究,2018,(09)。

[2]连君 小学语文教科书寓言呈现的比较[J].文教资料,2018,(06)。

[3]谭艳梅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04)。

[4]黄桂华 浅谈寓言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8,(10)。

论文作者:陈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3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基于寓言特征,理解寓言寓意论文_陈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