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大学与职业转型行动”规划的探讨_大学论文

美国“大学与职业过渡行动”计划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计划论文,职业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基础上,大学与职业过渡行动计划(The College and Career Transitions Initiative,CCTI)于2003年5月正式启动,它由美国联邦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办公室发起,由美国社区学院学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负责监管。

一、计划提出的背景

1.技术预备教育的不足

技术预备教育(Technical Preparation Programs)是美国最普遍的一项职业教育计划,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推出这一计划,主张将地方或州的高中和社区学院衔接在一起,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同时,美国技术教育协会为技术预备教育建立起一整套最低标准。但在1990-1991学年,只有7%的学校提供了符合标准的技术预备项目[1],截至2000年,开展了技术预备教育的高中仅占37.13%。

2.学校到就业运动的终止

1994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学校到就业机会法》(Shool to Work Opportunity Act),正式拉开了学校到工作(School to Work,STW)运动的序幕。在实践过程中,STW运动自身存在不足,它需要太多系统配合进行改变,对高中改革以及与中学后教育机构的联系重视不够,并且实施所有STW理念实在困难。1999年《学校到就业机会法》的经费资助结束,该法也于2001年10月1日退出了历史舞台。

3.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有人预测了美国未来就业市场的变化[2]:仅持高中毕业证人员的就业会减少28%;两年制学院毕业生的就业会增加49.5%;四年制学院毕业生的就业会增加接近60%;在未来的五年内,研究生的就业会增加42%。劳动力市场提高了对技能和学历的要求,这就使人们必须要增加受教育的年限和水平。

4.学生学业成绩不理想

统计资料表明[3]:有30%的高中生在毕业时没有获得高中文凭,高中生毕业率从1970年的77%一路下跌,之后的20年一直没有提高过。有关学院的统计数据也不容乐观。在进入社区学院和大专水平院校的新生中,每3人中就有1人接受至少一门在数学、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补偿教育课程;在城市社区学院,这个比例达到了3/4(2006年美国社区学院各专业领域的补偿教育情况统计见表1)。

5.中等与中等后教育之间缺乏联系

如今,美国希望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高中生数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有88%的8年级学生希望参加一些形式的中等后教育。尽管如此,学生从高中进入更高一级的学院仍存在障碍,这些障碍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中等与中等后教育系统出现了断裂,当前的教育系统向学生、学生家长以及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者提供互相冲突和模糊不清的信息;高中学习评估常常强调与中等后教育入学和分班要求不同的知识和技能,高中与中等后教育的课程没有关联;目前的教育信息咨询与反馈数据系统设计并没有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CCTI计划实施的两种典型模式

1.独立学院模式——以阿伦德尔公立学校为例

独立学院模式是在一所综合高中内单独成立一个教学单位组织服务于本所高中,教学单位只承担一些专业的职业课程,教员来自于综合高中有合作关系的职业高中、社区学院以及CCTI提供的相关人力资源。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方向选择专业,在教员的带领下学习2年~3年。除此以外,学生还要在综合高中学习其他的学术课程。这个教学单位通常会与一些公司和企业建立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从而把学校教育和工作实践衔接起来。

阿伦德尔公立学校(Anne Arundel County Public Schools)2000年成立了教学职业学院,把阿伦德尔社区学院(Anne Arundel Community College)与阿伦德尔公立学校连接起来,以实施职业途径。教学职业学院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它提供的课程与高中课程相连接,职业途径实施的项目之一就是教师教育项目。

在阿伦德尔社区学院的支持下,教学职业学院提供了学分和非学分的各种课程计划和一站式服务,利用多种途径去解决当地教师缺乏的问题。通过教学职业学院开展学位、证书计划,提供包括初等教育、早期儿童教育、中等数学、中等化学和中等西班牙语的文科协士学位(Associate of Arts in Teaching,AAT),早期儿童发展阶段的应用科学协士学位(Associate of Applied Sciences,AAS),辅助性专业人员和特殊教育支持证书学习[4]。通过教学职业学院的作用把高中与中等后教育课程连接起来。

2.协同合作模式——以洛雷恩乡村联合职业学校为例

协同合作模式是在一个地区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机构,负责职业教育课程,服务对象为该地区的多所学校,教学点因选择的职业教育项目不同而不同。这样的模式比较灵活,可以充分运用该学区内的资源。

为了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洛雷恩乡村社区学院(Lorain County Community College)连同洛雷恩乡村联合职业学校及13个学区共同开展CCTI计划,其职业途径发展方向为教师教育,从12年级开始进行并延伸到学士水平。洛雷恩乡村联合职业学校调整了教师教育探索(Teac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TEE)项目,并为学生进入洛雷恩乡村社区学院提供衔接服务。学生参与教师教育探索项目可在高中获得3个实习学分;如平均成绩获得“B”就可以通过连接协议取得6个学院学分,其中3个学分为教育技术课程学分;如果学习了挑战性课程,学生可以获得额外的学院学分,提高自身进入学院的条件。

3.两种模式的比较

独立学院模式与协同合作模式在本质上可以看做是对“一对一”和“多对多”的教育服务形式。

独立学院模式的优势在于资源集中,利于教学组织和管理,学生可以在校内接受相关课程学习;而协同合作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全学区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可服务对象范围更大。

独立学院模式与协同合作模式都是CCTI计划实施的模式,它们针对相同的目的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见表2),但是有效的策略部署具有共同性。其共同的有效策略包括:都采用了评估性测试,同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学习方向;发展连续性课程,在高中、两年制大学和四年制大学之间开发相链接的序列课程;注重相关计划实施的人员配置;积极与相关领域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推荐学生实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

三、启示

1.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开发连续性课程,使中等教育与中等后教育相互衔接沟通

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职业教育被看做是人整个一生中所接受的一部分教育,是阶段性教育而不是终结性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是要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衔接的机制,打通中等职业教育通向普通高等教育的路径,变终结性的中等职业教育为阶段性的教育。我国可以开发从中等教育到中等后教育的连续性课程,同时可以借鉴美国普通中等学校、职业学校以及高校合作的模式,让高中有计划地与有较强办学实力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实行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举的办学模式。

2.建立整合的职业生涯信息与指导系统

将职业生涯指导整合到系统中是CCTI有效性的重要保证。除了提供职业信息、评估与指导外,许多项目还提供了导师指导和个人咨询服务。这些服务并不是CCTI的附加部分,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服务是持续的,每个学生都有一份定期更新的个人教育和职业生涯计划。另外,作为CCTI的一部分,职业生涯咨询从低年级开始,贯穿于各学龄阶段,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得咨询。同样重要的是,学校的咨询系统必须与可靠的、最新的劳动力市场和工作信息联系起来,以便于学生在生涯规划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借鉴CCTI的经验,职业生涯指导和咨询应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部分,而不是附属品,不仅要在各级职业学校进行,同时也要在我国的各个普通高中开展。

3.让职业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

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仅有大批初中应届毕业生需要接受职业教育,而且有大量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待业青年、转岗人员以及大批的在职人员需要通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掌握职业技能,提高业务水平,适应就业与再就业需要。在美国中等教育阶段,除了专门的职业技术学校,还有大量的综合中学也在进行职业教育。而在我国,通常来说职业中学与普通中学是分离的,互不相通,因此长期以来,普通中学的学生没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但是从长远来说,并不是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能进入高一级的学校深造,有一部分学生仍面临就业的问题,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应考虑将普通高中学生作为职业教育的新服务对象。

标签:;  ;  ;  ;  ;  ;  

对美国“大学与职业转型行动”规划的探讨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