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呼吸内科中护理管理的临床保护应用效果论文_王东艳

浅析呼吸内科中护理管理的临床保护应用效果论文_王东艳

王东艳

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四农场医院 158403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呼吸内科护理工作过程中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常见危害,归纳所出现的相关问题并给出管理对策。方法 整理收集2013年1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采用临床护理保护,对照组48例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 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工作者的职业风险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管理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且明显减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护理风险。因此,在呼吸内科实行临床护理保护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值得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护理保护;呼吸内科;护理管理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通过与医生的相互配合,采取正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护理工作的实践性较强,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1]。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者在其工作环境中对呼吸道致病菌的接触较多,所以呼吸内科的护理人员是易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高危人群[2]。如何提高呼吸内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降低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是护理工作管理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96例患者,治疗结束后,试验组的护理保护效果、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6例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经胸部X线片确诊均属于呼吸道系统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试验组年龄范围为23~67岁,平均年龄45.6岁,其中男26例,女22例。对照组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3.7岁,男25例,女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相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试验组管理方法 ①提高护理管理制度的质量。护理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一方面保证了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护理工作者的安全和利益。因此,实际工作中,建立和健全《查对制度》、《病区管理细则》、《护理工作细则》等制度。要求护理工作人员按章办事,责任到人,最大程度护理患者的同时,保护好自身安全;②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和防护知识宣讲。呼吸内科疾病往往具有传染性。而护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容易被注射器、输液器或其他医疗器械所弄伤,加强医疗器械的日常管理尤其是对于废弃的医疗器械要求护理工作者需要严格按照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操作[3];③加强防护知识宣讲。在平时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加强对护理工作者的护理安全知识的宣讲,定期举办相应的安全知识培训班,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从而有效的降低护理工作者的职业风险;④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在护理工作中,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仅可以加强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的满意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基层护理工作者的自我调节能力,使护理工作者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⑤加强病房的防护体系。要求护理工作者定期为所管辖的病房进行消毒,保证病床、床头柜及地面的整洁,加强室内通风,控制湿度和温度、使病房的舒适度提高,使患者的满意度上升;⑥要求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加强细节的处理。护理工作者是日常与患者接触最为紧密的人员,是医生和患者的有效桥梁,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要对患者细心沟通,注重细节的处理,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病程,提高满意度,同时也可以降低从业风险的发生。

1.2.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的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1.3 观察记录 制作患者对护理管理满意度调查表,得分不大于60分为不满意,得分大于60分且不大于80分为一般满意,得分大于8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一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同时在治疗周期内,记录并统计两组护理工作者的从业风险事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本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计数资料均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在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对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的结果比较 治疗完成后,试验组总满意度率9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两组在总满意度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人员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护理工作者共发生3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3%;对照组则有1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22.9%。两组在危险发生率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工作者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又是患者病情的直接反馈者。在实际工作中护理工作者一定会是患者密切接触。呼吸内科科室与其他科室相比,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4],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积极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临床保护管理,预防和降低风险的发生[5]。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呼吸内科护理工作者的职业风险,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快患者的康复和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在本试验中,试验组总满意度率为97.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果表明: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管理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且明显减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护理风险。因此,在呼吸内科实行临床护理保护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赖彩琴.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吉林医学,2014,35(6):1278.

[2]安艳丽.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4,2:156-157.

[3]赖遂华.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59-560.

[4]刘春霞,李松婷,曹珊珊.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研究,2014,8(7):297.

[5]李淑华,薛战,史广超.呼吸内科疾病临床护理途径的应用效果及评价[J].中实用医药,2012,7(18):225-226.

论文作者:王东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浅析呼吸内科中护理管理的临床保护应用效果论文_王东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