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对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研究论文_黄太权1,赵志翔2,徐东浩1,黄丽莉1,朱,虹1

1.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23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上海 200071;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 200032

【摘 要】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化肺癌健康管理对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 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同步进行健康管理.1年后,采用生存质量指数评定量表(SF一36QOL),分别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结果组间比较,观察组总体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结论对肺癌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环境指导、四季养生、饮食指导、心理疏导、运动康复、中医适宜技术指导、疗效追踪等),可解除患者及家属的不良心理,增加患者的遵医行为,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可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肺癌患者; 健康管理; 生存质量

肺癌为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有100万左右的新发肺癌患者,肺癌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癌症,发病率及病死率增长迅速,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1]肺癌健康管理指对肿瘤患者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对肺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进行非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指导,干预和控制影响肺癌患者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尤其是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变疾病的被动治疗为主动的健康干预,最大程度地促进健康。对患者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指导患者康复。在管理过程中医生同时观察患者治疗的效果及某些反应,并根据情况和复查结果调整用药。为探讨肺癌健康管理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我们从2014年1月-2016年6月队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规范化的肺癌健康管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组病例均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3岁.60岁以下28人,60岁以上32人.吸烟42,,男32人,女10人,右肺36人,右肺24人;病理类型:小细胞癌29例,鳞癌19例,腺癌9例,鳞腺癌3例.两组在年龄,组织学类型,分期上无差异.按照新的肺癌国TNM分期标准ⅡA期10例,ⅡB期25例,Ⅲ期a期l3例,Ⅲ期b期l2例.治疗方法:采用的手术方式为肺叶切除术33例,肺段切除术24例,楔状切除术3例,结合辅助化疗,中医辨证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癌肿分期,治疗与临床指标肝肾功能血常规等经统计学检验,差别无显着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指导,观察组患者按照肺癌的健康管理临床路径进行管理。(健康管理临床路径见图表1)

1.2.2 生活质量的测定 采用由美国医学研究所研制的生存质量量表(SF一36QOL)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sF一36有36个条目,分8个维度,包括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疼痛,总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心理健康.得分范围均为0~100分,根据得分多少将生存质量分为低(<70分),中(70~80分),高(>80分三个层次),根据量表同意规定进行评分并记录,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3 统计分析 数据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x±S),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生活质量测定结果 1年后,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观察组总体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高度显着性(P<0.01)结果见表2

健康管理临床路径 图表1

3.讨论:

肿瘤专家强调:预防癌症,必须要积极开展肿瘤的三级预防。所谓三级预防是指:一级预防:也叫病因预防。主要是通过改善环境卫生,尽可能消除环境中的致癌因素,防止致癌因素进入人体。另外,要克服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去除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因素。二级预防:也叫三早预防。主要内容包括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专家们认为有1/3的癌症病人,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三级预防:也叫临床期预防、康复性预防。由于肺癌不是一个局部病变,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肿瘤的预后取决于肿瘤大小变化及宿主对肿瘤的调控作用。单纯追求肿瘤的客观缓解率,往往导致过分的杀伤性。由于同时损伤了宿主的调控能力,生存质量受到影响。[2]几乎所有接受癌症治疗的患者都需要一定的康复治疗。[3]肺癌属于中医学“肺积”,“喘咳”范畴。中医学认为肺癌的形成是由于正气虚损,阴阳失调,气、血、痰、湿聚积而成,延长晚期肺癌的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是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健康管理的目的不在于治愈疾病,而是通过健康管理措施的有效干预,使病人的健康状况,健康功能维持在一个满意的状态,让病人过上更独立,更为健康的生活。[4]韩明华等[5]的研究结果表明,肺癌患者术后经过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对肺癌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同时也改变了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表明健康教育能够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社区干预,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又普及了肺癌的相关知识,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自我观察能力,增强了患者的卫生保健意识,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社会支持被认为是应激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一方面可对应激状态的个体起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又可维持机体的良好情绪[6]。通过健康教育,患者术后能够更加主动的与他人沟通,这将使患者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物质和精神的支持,从而缓解心中的焦虑、抑郁和对疾病的恐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要加强对患者的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指导,努力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保健意识[7],从而促进康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干预提高了患者对肺癌相关知识的认识,改善了患者的健康行为,可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通过观察肺癌的防治和健康管理的临床路径的运用可以解除患者及家属的不良心理,增加患者的遵医行为,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可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庄武,徐振武,张晶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J].中医肿瘤临床与康复.2002,9(2):110

2.l刘秀芳,王炳胜,付显成等.中医配合同步放、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6):427

3.杰拉尔德.P.墨菲,沃尔特、劳伦斯等.肿瘤性手册[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60

4.杜世正,袁长蓉.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实践进展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48-1050

5.韩明华,王彧,孙玉华等.肺癌患者术后认知行为健康教育管理干预效果.中国公共卫生2013 年5 月第29 卷第5 期 Chin J Public Health,May 2013 Vol.29 No.5:767-768

6.苏莉,韦波,凌小风,等. 壮族农民社会支持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9):1120.

7.李媛,侯准科,田庆丰,等. 高血压患者第四医学模式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6):855 -85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黄太权(1976.9-),男,中医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全科医学。

通讯作者:尤圣富(1977.1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治医生,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基金来源: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项目编号:SH201405

论文作者:黄太权1,赵志翔2,徐东浩1,黄丽莉1,朱,虹1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4

标签:;  ;  ;  ;  ;  ;  ;  ;  

基于信息化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对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研究论文_黄太权1,赵志翔2,徐东浩1,黄丽莉1,朱,虹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