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催化氧化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循环水体中的总磷论文_范本杰

肇庆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广东肇庆 526000

摘要:对循环水体中总磷进行分析,样品经紫外光氧化消解后,有机磷和各种形态的无机磷转变成正磷酸盐,以磷钼蓝的形式加以测定。本文对紫外光催化消解所需的试剂及其用量、消解时间、酸度条件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用于测定循环水样、有机磷标准物质时, 与标准分析方法相比,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可满足测定要求。此方法操作简单、快速, 精密度、准确度均较高。

关键词:紫外光消解 分光光度法 循环水 总磷

1.前言

循环水中总磷含量的测定是生产中重要的中控分析项目。本文研究循环水中有机磷在碱性条件、过硫酸钾存在下的紫外光催化消解及其最佳参数,并与标准方法及其它分析方法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

2.1.1 紫外光源20W。

2.2.2紫外光分光光度计。

2.2 试剂

除特殊注明外,试剂均为分析纯,水去离子水。

2.2.1 磷标准储备溶液:1ml含有 1000mg PO4-。

2.2.2 磷标准使用溶液:1ml含有 0.02mg PO4-。

2.2.3 过硫酸钾溶液:浓度为40mg/l。

2.2.4 硫酸:1+1。

2.2.5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0.1mol/l。

2.2.6 抗坏血酸溶液(20g/l):称取10g 抗坏血酸, 乙二胺四乙酸钠,溶于200ml水中,加入 8.0ml甲酸,稀释至 500ml,储存于棕色瓶中。

2.2.7 钼酸铵溶液(26g/l):称取 13g钼酸铵,0.5g 酒石酸锑钾,溶于200ml水中,加入 230ml硫酸(1+1),稀释成500ml,储存于棕色瓶中。

2.2.8 模拟循环水样的制备:称取1.002g 水质稳定剂Z 98/C, 用自来水稀释至1.0L,再取此溶液10.00ml稀释至100ml。

2.2.9 有机磷标准样品的制备:称取0.8559g的HEDP溶于水 ,稀释至500ml , 再取10.00ml 稀释至100ml。

2.2.10 过氧乙酸:用乙酸和过氧化氢 1:1 比例,再加 3% 硫酸作催化剂反应而成。

2.2.11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为3%。

2.3标准曲线的绘制

移取0.00, 1.00 ,2.00 ,3.00, 4.00, 5.00ml的磷标准使用溶液(2.2.2)于 6支50 ml 比色管中 ,加入3.0ml 抗坏血酸溶液(2.2.6)和2.0ml钼酸铵溶液(2.2.7), ,显色10 min ,在710nm 处用1cm 比色皿测定吸光度,结果见下表1。

对所测数据进行浓度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y=3.7543x+0.0033和相关系数 r=0.9995。

2.3 总磷含量的测定

2.3.1 标准消解方法

取模拟循环水样(2.2.8)代替水样,用标准方法GB 11893-89进行分析。

2.3.2 紫外光催化消解

取模拟循环水样(2.2.8)5.00 ml于50ml烧杯中,加入过硫酸钾(2.2.3)2.0ml ,氢氧化钠(2.2.5)1.0 ml,置于紫外光光源下消解15min后 ,定量转移至50ml比色管中,加2.0 ml钼酸铵(2.2.7), 3.0ml抗坏血酸(2.2.6),定容、显色。放置10 min 后,进行光度测定,同步做空白试验 。用标准曲线法计算样品中总磷含量。

3 结果与讨论

3.1 紫外光灯距的选择

按2.3.2试验方法,将水样置于紫外光灯下,调节水样与光源的距离,分别在距离紫外光源10cm,15cm,20cm,25cm,30cm,40cm处进行消解15分钟,测得结果见表2。

从上表可见光源的光催化消解效果在15~25cm光源距离处的吸光度大而且稳定。因此选择灯距 15cm,此时水样在适当较近距离的紫外光作用下,过硫酸钾可分解产生硫酸氢钾和原子态氧,硫酸氢钾在碱性介质中离解产生形成羟自由基,该自由基有较强的催化氧化能力,羟自由基及原子态氧,使有机磷及各种形态的磷酸盐转化成正磷,其它有机物转化成CO2 和 H2O。

3.2 氧化剂的选择

选定紫外光消解法(2.3.2)处理样品,采用过硫酸钾(2.2.3)和过氧乙酸(2.2.10)、过氧化氢(2.2.11),通过紫外光消解后,测得的吸光度分别为:过硫酸钾0.167,过氧乙酸0.110,过氧化氢0.141。从以上消解循环水水样效果来看,过硫酸钾作氧化剂时吸光度最大,消解效果最好。因此本试验采用过硫酸钾作为消解用氧化剂。

3.3 氧化剂过硫酸钾的用量试验

选定紫外光消解法(2.3.2)前处理样品,确定碱性介质 NaOH溶液(2.2.5)的用量为2.0ml,改变过硫酸钾(2.2.3)的用量,测定其吸光度,结果见表3。

由表4、表5可见 :(1)当NaOH用量为1~7ml时,吸光度稳定;当用量>7 ml时 ,吸光度开始降低。(2)当硫酸用量为0.5~1.0ml时,吸光度最大;用量>1.5 ml时,吸光度开始降低。(3)不加NaOH或硫酸,则过硫酸钾的氧化能力相对偏低。(4)碱性介质比酸性介质的吸光度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其原因可能是,当NaOH用量适当增加时,有利于过硫酸钾快速水解产生过氧化氢和羟自由基,在紫外光照射下,加速催化、氧化,但NaOH 的加入量过大时,pH 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反而降低了消解速率。(5)碱性介质无浓硫酸烟雾污染。

因考虑以上几方面的因素,本试验采用碱性介质进行光催化消解,NaOH 溶液用量为2.0 ml。

3.5 消解时间试验

选定紫外光消解法前处理样品(2.3.2),固定过硫酸钾(2.2.3)用量2.0 ml , NaOH(2.2.5)用量2.0 ml ,改变消解时间, 结果见表6。

从表7数据可知,相对误差小于±3%,两结果基本相符。但紫外光催化消解法操作比较容易控制、简便快速。

3.7 精密度试验

选定紫外光消解法(2.3.2)处理样品,对有机磷标准样品(2.2.9)样品进行6次测定,测得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7.05%、48.15%、46.25%、46.65%、46.45%和47.65%,标准偏差为0.74,相对标准偏差为1.6%,由此可见,紫外光消解法精密度很好。

4 结论

在过硫酸钾存在下,碱性介质中,用紫外光催化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循环水中的总磷 ,方法简单、快速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 准确度令人满意,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水质总磷的测定,GB/T 11893-1989

[2]陈士夫, 等. [ J] .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2000, 18( 1): 7-11.

[3]Benson R L , M cKelvie I D , Hart B T , et al. [ J] . Anal Chim Acta, 1996, 326: 29-39.

[4]Hinkamp S ,S chw edt G . [ J] . A nal Chim Acta , 1990, 236: 345-350.

论文作者:范本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9

标签:;  ;  ;  ;  ;  ;  ;  ;  

紫外光催化氧化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循环水体中的总磷论文_范本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