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衔接功能与“偶”语法化_程度副词论文

语篇衔接功能与“偶”语法化_程度副词论文

“甚至”的篇章衔接功能和语法化历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篇章论文,语法论文,历程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0-5072(2004)05-0084-07

一、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看“甚至”

(一)从句法的角度看“甚至”的连接功能

“甚至”可以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很少连接段落。例如:

①过去、现在、甚至将来,在他身边,都有这样的年轻人出现,而且成长为革命的接班人。(《红岩》)

②我们有这样一个同志,他从来不怕困难,忠心耿耿,为革命工作,从不要求荣誉和酬劳;甚至连他最亲近的人也不知道他是一个共产党员。(《红岩》)

③狂妄的野心想要迅速打开缺口,无限地扩大战果,把中共地下党员一网打尽!行动特务早已倾巢出动,侦讯科又忙着策划一场最重大的审讯。甚至连电讯室的呼号和击打电键的响声,也一反过去那种拖沓的调子,变得十分急促了。(《红岩》)

从句子内部看,“甚至”作为连词不能在句子成分之间起连接作用,只能连接句子成分内部的多项成分,如多项主语、多项谓语、多项定语、多项状况等等。例如:

④书店、小陈、甚至自己都完全暴露了……(《红岩》)

⑤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您发言的主题:应该多讲真话,少讲甚至不讲套话。

⑥我是单身女人,他是单身男人,在那么一个远离家和亲人甚至都远离了自己的语言的地方,我们就是亲密无间也还是不安全。(安顿《绝对隐私》)

⑦真是个可怕的魔鬼的宫殿,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员,甚至和特务囚在一起!(《红岩》)

由此可见,“甚至”在句法上是一个用途比较广的连词。

(二)从语义序列的角度看“甚至”

“甚至”是“提出突出的事例”(,我们认为其在语义上最重要的意义是表示“强”。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甚至”后项叫做X,把前项叫A、B、C……。充当X的往往是在人们认知中的具有凸显性的事情或事物。如:

⑧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

⑨上帝向人灌输他的神性和理性,以完美幸福和永恒快乐的天堂作为诱饵,竭力想把人拉入自己的怀抱,甚至不惜派出自己的亲生儿子去做人的救世主。

⑩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我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齿。

⑨母亲带凯丽金去姥姥家做客,在姥姥家过夜。好几天后,他心里长出一个叫“思念”的藤蔓一样的植物,他眼花缭乱,自己家里的吊灯、衣橱、小茶几上的电话,甚至厨房里升起的白色蒸气,历历在目……并都进入回家的旋律,他对妈妈说“我要回家。”

从例⑧“旷课”、“斗殴”与“砸烂教室的黑板”相比,自然是“砸烂教室的黑板”对学校的破坏最大,放在句末有强调的意思。例⑨“派出自己的亲生儿子去做人的救世主”是该句中程度最深的一项。但是例⑩中的“脚下践踏的鞋”、例(11)中的“厨房里升起的白色蒸气”则是最微不足道的事物。

因此从句子的整个语义序列来看,X项往往是语义发展程度中排列或是最严重,或是最轻微,或是最深,或是最浅的一项。即,句式“A、B、C……甚至X”中,X项在语义序列中是具有最末端的倾向。整个语义序列为:“A<B<C<……甚至X”或“A>B>C>……甚至X”。

(三)“甚至”的语义衔接作用

“甚至”在起衔接作用的同时,含有“极而言之”的强调意味。如:

(12)他们贡献出所有的精力,甚至最宝贵的生命。(陶铸《松树的风格》)

例(13)中的“最宝贵的生命”,是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其他的则可以不止一次,因此这是程度最深的,“甚至”后面是程度最深的部分,该句也是典型的语义递进。

“甚至”跟“也”一起用的时候,这种强调意味更明显。这跟单纯表示推进一层的“甚至”不同。“甚至”单纯表示推进一层时,是不能跟副词“也、都”呼应的。例如:

(13)甚至年龄也成为骄傲的工具:青年人可以因为自己聪明能干而看不起老年人,老年人又可以因为自己富有经验而看不起青年人。(毛泽东选集)

例(13)“甚至年龄也成为骄傲的工具”其意义是“连年龄这种最常见的现象竟然都成为骄傲的工具”。因为“年龄”本来是很平常很普通的概念,人人都有年龄,每人的年龄都在增长,这最普通最平常的“年龄”竟然也成为“骄傲的工具”,这真是有点儿不可思议,也是很难想象的,但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竟然发生了。因此这是出乎意料之外的,这里的“甚至”其实是一种底线,“年龄”都可以成为骄傲的工具,那么其它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骄傲的工具,因此证明了骄傲是最常见、最容易发生、最难以克服的缺点。在这里“甚至”起到了强调细微末节,反衬问题严重的作用,是通过比较强调。所以“甚至”后的成分在语义上有表示进一层,更高一层甚至是最深程度的。

除此之外,这种程度的相对极端还有:最离奇、最没有可能、最不应该、最强调的等等。如:

(14)张金财是真正节约到家了,在他的眼里,旧空调、彩电、冰箱、桌椅、板凳甚至烂木条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15)这期间,我当过水手、船工、教员,甚至当了几天和尚,但是我都尽量把真理的种子撒到各处。(《火凤凰》)

(16)“看见同志们都坚持着,并不害怕,”刘思扬接着说:“我就觉得,在绝食斗争中,想到饿,甚至感觉到饿,都是可耻的事!”

(17)我深知我母亲在那些日子里的艰难,她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回答各种来访者的各种询问,甚至别人不问她也加倍主动地诉说并且说起来滔滔

不绝。(《午后悬崖》)

例(14)“烂木条都作宝贝”最离奇,例(15)“当几天和尚”最没有可能,例(16)“感觉到饿可耻”最不应该,例(17)“主动诉说滔滔不绝”最强调等等。

因此从语义的角度看,“甚至”除了具有终极项语义倾向外,还起着连接末端项,凸显语义焦点的作用,这与表义功能的相互作用,使得“甚至”的用法相对复杂,作用也相对多样化。但强调最末端语义倾向的,凸显传信焦点是主要倾向。其语义特点有:1.“甚至”突出强调其后面的那项。2.“甚至”强调作用包括顺向的强调与逆向的强调。3.“甚至”还能把强调推向极致,进行夸张。

二、从语用角度看“甚至”

(一)“甚至+X”对语境的依赖性

事物由于具有某一典型特征成为人们观念中以至言谈话语中的突显性成分。这一典型特征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的认知基础联系在一起的。如果离开特定的认知心理和特定的话语背景,事物的特征往往是非常模糊的。

但是由于量的大小并不是绝对的,由于考察范围和角度的不同,对同一对象可以得出不同的判断,表现出相对性和非客观性。例如:在一个以博土为主体的环境中,硕士处于较低的等级;在一个以本科生为主体的环境,硕士处于较高的等级。

这种对同一对象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反映出说话人认知范围和认知角度的差异。

(18)过去我们在冀中打炮楼,既没有黄色炸药,也不懂得外部爆破;只知道挖坑进行内部装药。往往挖上三五天,甚至一星期,有时搞错了方向,放了空炮,白挖了。(《火凤凰》)

(19)民国政府在白鹿原征收的十余种捐税的各种名目创造了历史之最。那些不是一次性的,而是由一年一次增加到一年两次甚至三次,后增加到一月一次,到最后甚至一星期一次……。

例(18)中的“一星期”位于最末端,传信者要凸显的是时间之长,其语境就是前面“三五天”提供的背景。而在例(19)中由于前面有“一月”为背景,“一星期”虽也是位于最末端,传信者要凸显的却是时间之短。

(二)“甚至”表预设之外的对立

预设是话语交际中的附带信息,在说话人看来,它是交际双方共同认可的背景知识或称无争议的信息。它主要受制于交际活动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交际时特定的背景、场合。具体而言,一般知识、事物的常理、人们的普遍认识、较可靠的信息源提供的信息、交际时已存在或说话人认为可能存在的观点、想法以及语境等都可作为话语的预设。但实际情形或事实却可能出乎预设之外,并与之相对立。在这种语义背景下,可先直接对预设予以否定,再用“甚至”引出与之相对立的事实。例如:

(20)财东人给他封金赏银他照收不拒,穷汉家给几个铜元麻钱他也坦然装入衣兜,穷得一时拿不出钱的人他不逼不索甚至连问也不问,任就诊者自己到手头活便的时候给他送来。(陈忠实《白鹿原》)

(21)他们配合的默契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两人一上场,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甚至什么也不用,就能直接进行沟通。

例(20)“问也不问”是“封金赏银”的对立项“不逼不索”的终极项,也是对立项,这是由“甚至”引发出来的。例(21)动作大的是“手势”,小的是“眼神”而终端是“什么也不用”,这是“手势”的对立项,也是由“甚至”引发出来的。

(三)“甚至”对三级递进的强制作用

“不但…,而且…,甚至…”是一个三级递进的典型格式。在这里“甚至”介引出最突出的一种情况。例如:

(22)李敬原一时没有回答。诱捕敌人并非容易的事,像徐鹏飞那样的对手,是不容易上钩的。但是,工人群众的智慧,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创造条件,引诱敌人犯错误,不仅有利于营救战友,而且确实可以打乱敌人的部署和行动,甚至从俘虏手上获得敌人的机要情报,有利于解放后的工作。(《红岩》)

例(22)有三项:A“有利于营救战友”、B“确实可以打乱敌人的部署和行动”、X“从俘虏手上获得敌人的机要情报,有利于解放后的工作”。其中意义最重大,最具有价值的是终极项X,是三级递进中用“甚至”介引出来的。也是要强调和凸显的重点。

“甚至”和并列关系的连接词配合使用时,往往起到了强制性的作用。例如:“既…,又…,甚至…”里面的“既…,又…”表示的只能是递进义,而不是并列义。例如:

(23)她现在对生孩子坐月子既没有恐惧也没有痛苦,甚至完全能够准确把握临产的时日。(陈忠实《白鹿原》)

(24)“这是一种什么剥削方式?”周天虹气愤地说,“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封建的,这简直是古代的奴隶制,甚至比奴隶制还奴隶制!”(《火凤凰》)

总之,从语用的角度看,“甚至”的作用有两个:1、微观方面。“甚至”提出“突出”的对象或事例,用于小句之中。则是对某一项的条件或是背景的某个方面的突出。如:

(25)过去、现在,甚至将来,我们都要对你负责到底。(无标记的铺垫)

(26)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甚至于将来,我们都要对你负责到底。(有标记的铺垫)

2.宏观方面。“甚至”最主要的作用是“提出突出的对象或事例”,因此就有一个对比信息的铺垫。铺垫的信息可以是一项,也可以是两项。“甚至”进入递进范畴一般是以完整的递进句作为整个后续信息的铺垫,所用句式也是以“不但…,而且…”作为整个强调的铺垫背景,从而形成“不但…,而且…,甚至…”的常用句式。

三、从认知的角度看“甚至”

(一)象似动因反映客观世界的结果

认知语言观承认客观世界的现实性及对语言形成的本源作用,但更强调人的认知的参与作用,认为语言不能直接反映客观世界,而是由于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介于其间,“心生而言立”,其模式是:“客观世界→认知加工→概念→语言符号”。

语言结构在何种程度上、在何处取决于人类所具有的一般感知机制、有限的记忆和加工能力,取决于人们试图利用有限的手段去理解世界的现实状态,取决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交际行为。(那么递进范畴的二级模式“不但…,而且…”浓缩(concentrate)后,让出空间来容纳更进一层的递进,从而形成“不但…,而且…,甚至…”的三级递进模式。如:

A:小王来了。B:小李来了。X:小张来了

(27)a.小王、小李和小张都来了。

(27)b.小王来了,小李来了,小张来了。

(28)c.不但小王来了,而且小李也来了,甚至连小张都来了。

例(27)a.b.c.所传递的信息量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但从受信一方来看,c.的信息量最大。因为这里面既有强调,也有凸显,运用了终极端的语义序列,来激活受信者更多的信息储存来还原和建构受信者头脑中的客观世界。

(二)次序象似动因的作用

“甚至”句的出现,从次序的角度讲,也是认知背景中的次序象似动因的作用。因为人们总是按自己的需要把重要的事以强调的方式表达,从形式上只有三种选择:一是位于句首,表示强调;二是位于句末表示强调;三是加上表示强调的标记。

在递进范畴中,加标记是一方面,即用“甚至/于/还”等来强调,同时利用汉语句子句末焦点的惯性来强调——所以人们认为“甚至”后面的内容是要强调的部分。这是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利用汉语句式的惯性焦点特点,即句末焦点。二是利用递进范畴的语义的层层深入惯性,越靠后越重要。三是利用递进范畴的层层深入的标记“不但A,而且B,甚至X”。如:

(28)…一连持续了半年。一天晚餐时,我手端一碗汤竟然未溢,开始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怀疑是心理作用。饭后,我又试着手持钢笔抄写一篇文章,发现我不但握笔能写字,而且心也不慌了、手也不抖了,甚至于也感到有力了…

(29)…过度吝啬的人:不但自奉节俭,也不容许伴侣有少许的浪费,哪怕是无意的,一味的单纯为了存钱,或者与邻居、同事比钞票的多少,不管不顾家庭收入的现实,使得双方生活上应该有的娱乐或享受都被剥夺,甚至于连必需的东西也舍不得…

例(28)的“握笔写字”、“心不慌、手不抖”与“感到有力”构成程度趋重链,握笔所需要力气最弱,心不慌手不抖要强些,而感觉有力程度最重,呈现一种语义上的递进。句子用了典型的“不但A,而且B,甚至于X”句式来表述。这实际上已经有了次序:由最可及的发展到最不可及的。例(29)也是一种逐渐趋重序列:“节俭——不容许浪费——必需的也舍不得”这在语义上构成了不同的层级,构成了层层深入的结构特点。这一切都表明;人类所具有的一般感知机制,也是人们利用有限的手段去理解世界的现实状态在语言上的具体体现,递进范畴也不例外。

(三)语法里象似原则和抽象原则相互竞争

谢信一指出:“既然以临摹为基础的和抽象定出的语法规则在汉语的语法里并肩作用,理论上这两种类型的原则就会发生冲突,互相竞争,来影响某一特定的语法结构。”(谢信一,1992)

我们推测递进的三级模式“不但…,而且…,甚至(还)…”是由于常见的二级模式“不但…,而且…”与“不仅…,甚至于还…”竞争与融合的结果。如:

(30)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小资们的阅读广度是足够的,他们会读《城市与狗》,会听《枪与玫瑰》;他们不但读过《看不见的人》,还读过《看不见的城市》;甚至不但读过《交叉小径的花园》,还读过《命运交叉的城堡……

(31)……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于个人用户,上网不但可以给您带来无穷的乐趣,更可以极大地丰富您的知识,…电话和网络使用费,就可以轻松地与远在外地甚至海外的亲友谈天说地。此外,通过参加网上的各种论坛……

其实质是语法的象似原则与抽象原则的竞争。因为同样都是表递进义,“不但…,而且…”是一般模式,“不仅…,甚至于还…”是强调模式,二者在使用上各有其特点。要把二者的融合成三级模式其中“甚至”的强调突出的事例语义起了关键的作用。甚至还有“不但A,不但B,甚至X”的句式出现。如:

(32)……中国不但会成为世界上最强的经济大国之一,不但会成为世界的“生产车间”,我甚至认为中国在未来会成为世界的“研发车间”,现在你们惟一需要做的就是成为世界的“市场营销车间”。

因为正是有了“甚至”的这一强调突出作用,才使得递进范畴由二级模式“不但…,而且…”能够浓缩并留出相应的空间来容纳所要进一步强调的内容“甚至(还)…”。这样一来不仅扩大了递进的容量而且还丰富了递进范畴的表现形式。

(四)动因的竞争及象似动因的减损

至于“甚至”的句法、语义与语用作用,也有其认知背景的。这主要是动因的竞争与象似动因的减损造成的。因为一个句式的存在,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语言的表达是在经济原则与象似原则的双重作用下发展变化的,一般来讲,句式越符合经济原则那么其象似原则的作用就越弱;反之,句式越复杂,象似原则的作用就越强,如“不但…,而且更…,甚至还最…”句式就是最符合象似动因的。但是这类句式的出现频率肯定不高,因为过多的信息冗余使之不符合经济原则。

通过竞争,三级递进范畴的句式分化为两种情况:一是有标记的“不但…,而且…,甚至…”,二是没有标记的“…,更/再…,最/还…”。

这是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竞争原则:既在一定程度上遵循象似原则,即出现标记,这一典型的递进框架限制了所进入的小句的意义。又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经济原则,即不出现标记仅通过语义来实现递进范畴的小句排列。有时为了更进一步扩大容量,还在“甚至”X之后再用“更别说Y”衔接小句。如:

(33)……除去受到生理上的伤害,这些黑熊还要承受心理上的折磨。亚洲黑熊是一种聪慧、智商很高的动物,而它们却长期被囚在窄小的铁笼里,因此,它们甚至连站立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进行任何活动了。有的黑熊被解救后甚至连…

竞争的结果就是使“甚至”由短语语法化为表“强调突出的事例”的副词,再进而语法化为“用在最后一项的前面,表示突出这一项”的连词。这在递进范畴中是容量最大,形式最丰富的句式不可缺少的。

四、“甚至”的语法化历程考察

(一)“甚至”本是短语

“甚至”作为词最初是副词,意义比较实在,是“很/非常/过度而至于”,即“甚而至于”的意思。据我们掌握的已有的资料来看,在汉代的时候,“甚”和“至”就已经连用了。但是“甚至”却是短语。例如:

(34)孔子葬母於防,既而雨甚至,防墓崩。(汉《论衡》)

(35)把卷思高兴,潇湘阔浸门。无云生翠浪,有月动清魂。倚槛应穷底,凝情合到源。为君吟所寄,难甚至忘筌。(《全唐诗》卷八三九齐己《酬岳阳李主簿卷》)

(二)“甚至”由短语虚化为副词

后来意义由较实在的短语意义逐步凝固化为副词,意为“达到极点”。例如:

(36)镇西谢尚所乘马忽死,忧恼甚至。(晋《搜神记》)

(37)唐有膏粱子出刺,郡人迎候甚至,前任与之设交代之礼。(宋代《太平广记》卷二六二“郡牧”)

(三)“甚至”由副词再虚化为连词

到了宋代就有了作为连词的用法,“提出突出的事例,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的用法。这时“甚至”的位置也从谓词后面移到了前面。例如:

(38)巩与安石友相信,甚至自谓无愧负于古之人。(宋曾巩《再与欧阳舍人书》)

(39)晋天福之末,天下大蝗,连岁不解。行则蔽地,起则蔽天。禾稼草木,赤地无遗。其蝻之盛也,流引无数,甚至浮河越岭,逾池渡堑,如履平地。(宋代《太平广记》卷四七九“螽斯”)

(40)元统间,杭州监仓宋监纳者,尝客大都,求功名不遂,甚至穷窘。(元《南村辍耕录》)

作为连词大量出现的是到了明代以后。例如:

(41)前代文武官皆得用官妓,今挟妓宿娼有禁,甚至罢职不叙。(明《贤奕编》)

(42)郭兴言疏略云:“魏忠贤矫传中旨,令各部该司,阅视工程。每至工所,大言无忌,非曰某官当外转,某官当留用,则曰某兵马当调遣,某钱粮当那借。甚至当以票红本带出,从阁臣改票。”(明《玉镜新谭》)

到了清代,作为副词和作为连词的“甚至”并行运用。这在《日知录》同一部著作中有所显示:

(43)至是其母卒,时已除奔丧之制,德文恳请甚至,上特怜而许之。(清《日知录》)

(44)闻久住客邸者,日有所费,甚至空乏,假贷于人,其元之弊政,此亦一端。(清《日知录》)

(四)“甚至”的多种用法

在清代其它的著作中已经有了多种的用法。例如:

(45)年四十余,生一子,溺爱甚至。(《聊斋志异》)

(46)想父母在家,若只管思念女儿,竟不能见,倘因此成疾致病,甚至死亡,皆由朕躬禁锢,不能使其遂天伦之愿,亦大伤天和之事。(《红楼梦》)

至于连词和副词的使用,如下表:

作品 副词

连词

《红楼梦》28

0

 28

《金瓶梅》2

0

  2

《今古奇观》3  0

  3

《搜神记》1

1

  0

《镜花缘》14

0

  14

《聊斋志异》10 8

  2

《世说新语》3  3

 0

《初刻拍案惊奇》2

  0

 2

《二刻拍岸惊奇》2

  0

 2

到了清代中后期,已经和“不但…,并且…”连用,形成多级递进。例如:

(47)倘不下腰,不下气,一股力气全堆胸前,久而久之,不但气喘心跳,并且胸前还要发痛,甚至弄成劳伤之症。(《镜花缘》)

到了民国以后,甚至就和“不惮”连用,作为表示递进的格式。例如:

(48)国朝沈归愚尚书有曰:“昔欧阳文忠公之好士也,士有一言之合乎道,不惮数千里求之。甚至过于士之求公。”

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宋代开始出现连词用法,明清已经大量使用。而作为“达到极点”的用法在近代汉语白话文献中极少出现,即使有,也应是仿古的书面用法。

(五)“甚至”语法化的特点

由以上可以看出“甚至”的语法化历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间长轨迹明显。“甚至”由短语发展为副词,再由副词发展为连词,经历了从汉代至近代一千多年,其语义的发展轨迹也十分明显:“达到极点——更进一层”。

2.程度性状的虚化痕迹明显。这一过程是由“非常”与“到”两个词“非常甚而至”、“忧恼甚而至”逐渐发展变化为副词,“甚而至于”、“甚至穷窘”,最后发展为连词如“这种病不但在山区流行,甚至在大城市也时有发生。”

3.虚化过程中语义容量增大。一般的倾向是由“不仅A,甚至B”二级句,发展为“不但A,而且B,甚至X”这种三级递进范畴的标准句式。这种句式使范畴化的语义表达的容量更为扩大,递进范畴也更为精细。

五、结语

“甚至”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它来源于短语,后凝固为副词,现存功能有副词与连词两类。其语用意义主要起凸显与聚焦作用,而词汇意义则因语境的不同而有不同。因此传统说法:“强调突出的事例/项”是从单一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应补充为:“甚至”作为副词是强调最后项的不同寻常与超出意料,作为连词主要作用是凸显并强调位于最末小句,在表述中以聚焦为基础的衔接与强调功能的综合。

一般认为是“强调突出的事例/这一项/项/更进一层”等。根据我们研究,“甚至”的作用是立体的:从不同角度看“甚至”的作用是有所侧重的:句法上有衔接功能,语义上有强调功能,语用上有聚焦功能。“甚至”本来是一个短语,后发展为副词,最后词汇意义进一步虚化,发展为主要起连接作用的连词。其语用意义日渐突出。这一过程是在宋代萌芽,明代加快,清代中后期完成的。

[收稿日期]2004-04-15

标签:;  ;  ;  ;  ;  ;  

语篇衔接功能与“偶”语法化_程度副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