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可喜成果--评李文初对“中国山水文化”的等待_中国山水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可喜成果--评李文初对“中国山水文化”的等待_中国山水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可喜创获——评李文初等著《中国山水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喜论文,中国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山水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些年,文化热的再度兴起可以说是有目共睹。不过,相对于80年代中后期学人们对西学的普遍热衷,中国传统文化似乎更受重视了。这不仅仅表现在为数众多的出版社纷纷重新整理出版解放前面世而对今日仍极具参考价值的国学研究专著;更引人注目、让人嘉许的是,学术界有识之士在呼唤纯正学风,创建立足本土的学术规范的同时,推出了不少有分量的国学研究成果。由暨南大学李文初教授主持编撰并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山水文化》便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部佳作。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山水正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美感,自古便与中国士人结下不解之缘。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已经透露出中国古人向往山水的信息。此后,随着审美意识的日益觉醒,士人与山水之间呈现出一种相互渗透、双向交感的情结,从而蔚成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最富特色的山水文化。遗憾的是,面对丰富多彩,在传统文化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山水文化,却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中国山水文化》的面世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

众所周知,中国山水文化的内涵可谓至深至广,举凡宗教、哲学、美学,具体到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莫不与山水结下千丝万缕的关系。其荦荦大者则当以山水诗、山水画最具分量,也最受世人瞩目。在各种艺术形式之中,最先受山水审美意识启导而脱颖而出的,便是山水诗和山水画。因此,山水诗、山水画一直是历代学人用力甚勤、成果也甚丰的领域。作为全面深入探讨、研究中国山水文化的专著,《中国山水文化》自然要把山水诗、山水画当作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问题是,该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究竟展现了什么样的新风貌、新构想、新视角和新见解?拜读之余,笔者不能不感佩服著者功力之扎实,学风之严谨与见识之通达。

就山水诗而言,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偏尚于山水诗之成因、特征、发展流变等问题的讨论、争鸣,而对到底“什么是山水诗”这样一个基本问题熟视无睹,以至“山水诗真正形成于何时”长期聚讼纷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界定山水诗的严格标准,以致将那些稍涉山水描写的作品,统统当作山水诗看待,既不考虑这些诗的基本旨趣,也不问这些诗产生的文化背景。”(第185页)最终导致对山水诗认识的混乱。基于上述状况,著者提出从诗的外部特征与特定内涵(审美特征)两个方面去界定、甄别,认为真正的山水诗应该是山水“在题材上成为一篇作品的主要描写对象,并在视觉上成为作家的真正审美客体。”(第208页)以此为基础,著者又引当代著名学者范文澜、钱钟书先生对这一问题的意见,进一步论证了山水诗成于东晋这一令人心服的看法。《中国山水文化》的著者对待问题的严谨学风和科学态度也体现在山水画的研究中。对于山水画这一同样源远流长的丰富遗产,著者亦没有草率从事,妄下断语,而是在提出合情合理的界定标准之后,条分缕析,史论结合,明晰地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流变的全过程。最近几年,针对学术界空疏、浮华的现状,一些有识之士起而呼唤学术规范的建立。贯穿于《中国山水文化》全书的那种从基础问题入手,充分掌握材料,把握关键、主流的研究方法无疑是这种学术规范的自觉表现。

必须指出的是,正是透过对中国山水文化之中一些基础性问题的澄清、解决,著者对中国山水文化所具有价值的认识也理所当然地深入了一层。

据《世说新语·言语》的记载,在东晋之世,能够领略山水之美被看成是名士风度的一种标志,也是当时品评人物的一个条件。可见随着人的自觉意识的高扬,中国士人对自然山水的美感认同是越来越自觉了。有鉴于此,著者以开阔的学术视野,意味深长地指出:至迟在晋代,“也就是在欧洲出现‘最早的真正现代人’,发生‘类似一场革命的变化’之前1000多年,人们就已发现了山川林野之美的价值,并且演化成为一种士人带有普遍性的心理趣尚。”(第110页)此后中国山水文化逐步迈向成熟。著者通过史的勾勒与论的阐述以展示中国山水文化风采的同时,又置中国山水文化于中外文化大背景中加以比较,从而突现出中国山水文化的超时空价值:较之欧洲,中国对自然美的发现大约要早1000余年;而当欧洲出现较早的自然诗且备受非议时,中国的山水诗早已经有1500年的发展史了;(参阅第110页、189页)至于西方美术史上近似于中国山水画的风景画“比中国山水画出现时间最晚的唐代‘二李说’,也已有近10个世纪的距离。”(第351页)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欧洲人刚开始试图以笔墨描绘自然山水之美时,中国的山水诗、山水画已经成熟到可以作总结的阶段了。

当然,任何有真正意义的宏观研究都必须是建立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中国山水文化》的可贵便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宏观视野并没有时下某些文化研究中那种“大而无当”的弊病,而是把这种宏观意识落实到微观的扎实研究中,即对中国山水文化中一些重要现象和命题进行审慎而辩证的阐述。如在考察山水与哲学的关系时,著者对几乎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山水源流说》(南宋包恢著)进行了挖掘,并阐发其在中国山水文化研究中的意义。又如,针对明朝中叶出现的表现主观性灵这一美学思潮中的领军人物大多钟情自然山川的现象,著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这一新的美学思潮与山水究竟有何关系?其山水文学创作又是怎样以不同的眼光观照自然山水的?”经详密论述,著者进而指出:“性灵派美学思潮影响下的山水审美观,标志着古典山水美学的终结,而透露出近代审美意识的曙光。”(第180页)其思维之敏锐、结论之通达真可谓独具慧眼。正是由于做到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该书对某些司空见惯的山水文化现象、命题的阐释才屡屡新见迭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举世皆知。时至今日,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步步推进,全球的生态环境也正在为工业化、现代化中的功利性、短视性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人类的生存环境正日趋恶化。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山水文化以其对自然山水的深刻、独到的认识而显得更加光彩夺目。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时代鼓吹的“人主宰自然”不同,中国山水文化的要义之一在于以“天人合一”的观点观照大自然,其中以山水为主体的自然界与人的心灵感受的和谐统一,被视为最理想的生活境界。如果说生态环境正日益成为当今关系到人类生存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认真地研究、整理中国山水文化这一丰厚的精神遗产则无疑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中国山水文化》给人观察当今世界问题的启示或许也正在这里。

标签:;  ;  ;  ;  ;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可喜成果--评李文初对“中国山水文化”的等待_中国山水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