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参芍胶囊治疗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_周可斌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中医院心血管内科 332300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参芍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UA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即参芍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加味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结 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参芍胶囊治疗UA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参芍胶囊;柴胡桂枝干姜汤;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临床常见疾病,属于心绞痛的类型之一,常见于老年性冠心病患者,发病特点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受劳累、感染等因素诱发可随时发作,严重时危及生命,需给予足够的重视[1]。UA的发生给予冠状动的粥样硬化、痉挛、膜下出血等病理基础,导致冠脉不完全阻塞或在狭窄从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因此,临床治疗也多基于此病理基础,从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等方面来治疗UA。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参芍胶囊即加味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UA,观察治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UA患者80 例,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和(或)心电图检查证实。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2~68岁,平均(53.26±6.35)岁,平均病程(3.56±1.35)年。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2~65岁,平均(52.78±6.64)岁,平均病程(3.68±1.3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具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 ①全部病例均符合UA的诊断标准[2];②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③近期未服用本研究以外治疗药物者。④中医辨证属于少阳不足,心阳气郁证:心烦心悸,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

1.3排除标准 ①随访时未遵医嘱退出研究者;②合并精神疾病者;③妇女妊娠不便纳入者;④受试药物过敏者或存在其他肝脏疾病者;⑤合并其他类型心绞痛者。

1.5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凝、降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抑制心肌重构等治疗,并口服参芍胶囊(保定天浩,国药准字 Z10960062,规格:每粒装0.25 g)1.2 g,3次/日,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的基础上口服加味柴胡桂枝干姜汤:附子9g柴胡15g桂枝10g干姜10g瓜蒌根10g黄芩10g煅龙骨10g煅牡蛎10g三七10g炙甘草5g.上方中附子先煎20分钟,再余其余药物共同水煎15分钟,煎至300ml,早晚两次温服。

1.6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肌耗氧量等。

1.7统计方法 SPSS21.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值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心肌耗氧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心肌耗氧量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 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心肌耗氧量均显著下降,且观察 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 表1(1 mmHg=0.133 kPa)。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心肌耗氧 量比较(x±s)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UA)常在静息时发病,属于心绞痛的类型之一,常见于老年患者,发病特点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受劳累、感染等因素诱发可随时发作,爆发于急性心肌梗死期,威胁患者生命,造成患者死亡。UA的发生与冠状动的粥样硬化、痉挛、膜下出血等病理基础密切相关,U进一步可导致冠脉不完全阻塞或在狭窄从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因此,临床治疗也多基于此病理基础,从抗凝、降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抑制心肌重构等方面来治疗UA[3]。

从中医角度讲,心绞痛属于胸痹范畴。本文从寒、瘀两方面来进行论治。早在《素问·举痛论》中关于痛的形成就提到了寒邪与气血流通之间的关系:“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4]。《金匮要略》则系统得将胸痹病机归结为为“阳微阴弦”,即胸中阳气不足、阴寒乘于阳位。而病久多成瘀,故笔者运用加味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温 阳活血、和解散寒。而柴胡桂枝干姜汤无论从中医辨证促成或是现代药理分析,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柴胡升阳散寒,散胸中之寒痹,药理研究证实柴胡具有镇静、助睡眠、抗炎及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桂枝辛温,太阳伤寒常用药,主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干姜、附子温热,散寒温阳之品,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药理学研究认为干姜在改善心功能,缓解急性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而附子在抗氧化方面能力显著;龙骨、牡蛎滋阴潜阳、镇静安神;瓜蒌宽胸化痰、黄芩清热除烦,三七活血化瘀。龙骨、牡蛎、瓜蒌、黄芩、三七在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等方面都能发挥显著的功效;同时三七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有效增强心肌供血,并具有明显解痉止痛作用[6]。而参芍胶囊由人参皂苷即白芍组成,方中人参为君,益气补血;白芍为臣,行瘀止痛、养血和阴,因此较多用于心绞痛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心肌耗氧量显著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参芍胶囊能有效改善冠脉痉挛、扩张冠脉、改善微循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泰城.参芍胶囊在不0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5,55(38):34-35.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76.

[3]汤艳莉,王阶,何庆勇.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规律研究的比较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3):352-355.

[4]周景想,于广宇,聂颖颖,等.基于聚类分析的2029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特点[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8):19-23.

[5]刘振,李七一.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炎症反应干预的研究 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3,33(2):214-216.;

[6]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250-542.

论文作者:周可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加味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参芍胶囊治疗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_周可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