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宋明清

宋明清

(邛崃市固驿镇卫生院;四川成都611533)

【摘要】:目的:分析耳穴压豆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 方法:用“单双号分组法”将2017.03月-2018.0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常规治疗+耳穴压豆治疗)。比较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更高(p值<0.05),两组不良反应都比较低(p值>0.05)。 结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采用耳穴压豆疗法效果可靠。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眩晕;耳穴压豆

人体的椎基底动脉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大脑后动脉、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若是出现缺血性病变,就被称为后循环缺血,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发生率较高,以眩晕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会有面部麻木、运动障碍等表现[1],本文从中医角度出发,分析耳穴压豆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选取患者共计60例,详细内容见正文部分。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从本院医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当中选出60例(病例时间:2017.03月-2018.02月)。

【纳入标准】:(1)年龄在40岁以上,70岁以下;(2)符合疾病诊断标准;(3)以眩晕为主要表现,伴有失眠、苔黄、头痛、耳鸣等不适症状;(4)知情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疾病或者治疗依从性极差的患者;(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疾病、脑步疾病、肺部疾病或者是心脏疾病的患者。

60例患者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分成30例一组。

观察组(男:女=19:11)--年龄:46-68(62.21±2.31)岁;病程:3h-8d(4.01±1.05)d。

对照组(男:女=18:12)--年龄:45-67(62.32±2.24)岁;病程:3h-9d(4.10±1.12)d。

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予以通脉止晕汤服用,由3g水蛭、6g全蝎、9g葛根、10g天麻、10g红花、10g桃仁、12g川芎、15g菊花、15g当归、15g地龙、15g鸡血藤以及20g丹参组成,每天一剂,煎两次后混合,共400ml药汁,均分为两份,早晚间各服一次。静脉注射10μg前列地尔与10ml氯化钠注射液的混合药液,每天一次,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服用,每天三次,每次一片,疗程为4周。

【观察组】:常规治疗方案+耳穴压豆。以皮质下穴、神门穴、内耳穴以及晕点穴为主穴,结合症状加减穴位,例如痰浊中阻者,增加脑干穴、肾穴、脾穴,肾虚者,增加内分泌穴、睾丸穴(或子宫穴)、肾穴,气血两虚者,增加肾穴、胃穴、脾穴,血压偏高和肝阳上亢者,增加降压沟穴、心穴以及肝穴,探查耳穴,找到阳性反应点,耳廓皮肤用酒精擦拭,耳廓用左手手指托住,右手使用镊子将小胶布(粘有磁珠)夹起并贴紧对应穴位,让患者用拇指与食指的指腹进行按压,每个穴位每天按压三到五次,每次按压五到十分钟即可,每个一到三天就需换一次胶布,疗程为4周。

1.3 观察指标

根据症状表现判定疗效[2]:A(治愈标准)--疗程结束后各项检查恢复正常,症状消失;B(好转标准):实验室检查数据有所改善,症状缓解;C(无效标准):各项症状与体征未发生改变。A概率+B概率=治疗总有效率。

统计两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

文中计数(卡方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更高,p值<0.05。

表1:治疗效果[n(%)]

注:2组对比结果,p>0.05。

3 讨论

眩晕是很多疾病的症状表现,例如很多常见的脑系统疾病,都会引起眩晕,后循环缺血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学将其纳入“眩晕”范畴,从中医角度分析,眩晕因虚实两端为病机,肝肾不足、清窍失养、气血亏虚为虚者,瘀、痰、火、风扰乱清空为实者,以阴虚阳亢为主要表现,一般是因血流不通、瘀血阻络引起,在常规治疗方案中,选用自拟通脉止晕汤,可以祛风清脑、活血通络,同时配合几种西药,改善疾病症状。

耳穴压豆属于中医学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技术,可以对脏腑气血功能进行调节,有利于阴阳平衡,缓解眩晕症状。耳穴和人体经络、器官有很大关联,多种疾病的发生都可以从耳穴部位反映出来,针对性选择耳穴刺激,有通经活络、调节阴阳之功[3]。中医学研究发现,肝脏异常是引起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原因之一,各个主配穴都有安神、疏肝理气功效,选择皮质穴、神门穴,可以调节情志,晕点穴、内耳穴有利于保护前庭系统,针对各个中医症状,增加穴位,耳穴压豆还可以提升脑血流速度,缓解症状。

文中结果部分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为96.67%,对照组仅70.00%,可见在常规治疗之外增加耳穴压豆疗法,可以提升疗效,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别,并且都自行消失,可见耳穴压豆疗法安全性较高。

总而言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中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在常规中医药治疗基础上,配合耳穴压豆疗法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肖彬新, 兰碧玉, 黄巧瑜. 耳穴埋豆对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效果观察[J]. 实用医技杂志, 2016, 23(12):1351-1352.

[2]许珍晶.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评价[J]. 药物评价研究, 2017, 40(9):1334-1337.

[3]李绍玲. 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与耳穴埋豆在眩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 医药前沿, 2016, 6(7):334-335.

论文作者:宋明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耳穴压豆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宋明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